春风不解风情之惆怅(5)
作者:安妮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17

春风不解风情之惆怅

两个蒙昧而又蠢动的少年少女,长时间躲在那房间里,手指头都没敢相互沾着点儿。

因为怕有人经过,几乎话都没怎么说。

现在拿出来说,有谁会相信呢?

薛松一度时间在找资料,萧涛涛明显看出他的装模做样,也没有给他说穿;因为,她自己东挪挪西翻翻,其实也一样的装模做样。

两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足够火山喷发,足够干柴烈焰,足够完成从最表层抵达最深入的最亲密接触。

悬崖近在咫尺。

坠灭并没发生。

萧涛涛忘记了薛松怎样出去的,但一定是赶在了午休结束上班之前。因为本身没有目的性,所以萧涛涛送走薛松后,并没有失落感或某种类似遗憾的情绪。

一直不知道薛松本人对那次“幽会”(一次确实而徒有虚名的幽会)有何感想。萧涛涛一直想问个明白,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有了机会的时候,萧涛涛又没了开口的勇气。

当时萧涛涛自己到是很满足。满足在薛松离开之前能够有那么长的一段时间,来和她单独地呆在一起。

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说。

萧涛涛本来就没想过能够做什么,也没来得及或者没想过说点什么,就那样悄悄地呆在一起,不被发现,不受惊吓,真的是很满足很满足的了。

也幸亏薛松什么都没做。以萧涛涛所处的时代,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在她那个单纯得几乎幼稚的年岁;薛松恐怕稍微一个动作,就会把个完全还处于青涩阶段的萧涛涛惊吓得大喊大叫起来。

其实,十九岁的薛松,很可能也一样的青涩。

这是他俩在事后应该万万分庆幸的最好结果。

下午上班不久,萧涛涛听见隔壁打字室里不断传过来热情中夹杂些夸张的话别声。

打字室的李老师在学员们中间广聚人气。她和谁都可以聊上一阵,把学员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说话。所以很多人前来和李老师道别,诉说着感谢关照之类真心加点客套的言辞。

不知道什么时候,薛松的声音也混杂在其间了。

萧涛涛借口要找张蜡纸练字(这是科室对每一个年轻职员的要求),去隔壁打了个照面;薛松果然在里面正和大家一起谈笑风生。

他们没有彼此看对方一眼,萧涛涛拿了蜡纸就回到自己办公室。

这时候有点内心空洞的感觉了。

这时候,萧涛涛切实地感觉到了离别在即。

突然就生出了一腔的愁绪。

但是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份愁绪。甚至不知道愁为何来。

就是觉得难受,觉得压抑。

薛松又找空到萧涛涛的办公室来呆了一会儿,这会儿彼此更找不到话题。

谁也没学会敷衍,就一个坐着一个站着,都没有声音。

梢后就有人在隔壁喊叫着薛松的名字,薛松应答着,看了看沉闷着的萧涛涛,没有说再见,就离开了她的办公室,再没有进来。

没多久,萧涛涛看见薛松和几个同学背着抗着行李,走过她的窗前,离开学校,去坐渡船住到市区招待所。

他们都来自各县,区,甚至公社,乡村,明天一大早,要去赶最早的长途汽车,从哪儿来还回到哪儿去,分赴各自所属的地方。

薛松走过窗口的时候,没有向沉默地坐在窗口办公桌跟前的萧涛涛投过来目光。他眼睛看着前方,很快走出她的视线。

萧涛涛茫然地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想着明天就会变得空阔安静的校区,想着才过去几天的那场热闹的晚会;想着中午还和自己关在这个小房间里面的那个男生,想不出自己跟他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她突然站起身,很快收拾好桌面的东西。顾不得下班时间还没有到,要算擅自离岗,也顾不上去跟谁请假;只顾得上急急的锁好办公室的房门,就快步向江边的渡口方向追赶上去。

萧涛涛赶到那棵黄角树下,停下来张望江面正在划动的渡船。渡船上并没有成群的人影。她虚眯着眼睛眺望对岸,看见了一群人背着背包,抗着铺盖卷的,正登坡上岸。

萧涛涛的近视眼让她看不清对岸的人影,但是她知道薛松就在那一群人里面。

萧涛涛伫立在黄角树下,希望薛松能回过头来,还要能有一双视力良好的眼睛,这样,就能看见她在隔岸目送他渐渐走远。

萧涛涛在那一个时刻,体会到了一种感觉。

它叫做“惆怅”。

后来,萧涛涛听到满大街流传着的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

“我的心充满惆怅……”

它总是勾起萧涛涛最青涩的回想。

作者题外话:那样的年代,那样的我们,注定了找不到开始也找不到结束。。。

就这样纠结,一直到永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