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是的,我不爱你(5)
作者:安妮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47

是的,我不爱你

张叔叔其实不比萧涛涛大很多岁数。

他个字不高,但五官端正,走路是标准的军人姿态。

以前没怎么接触,最多就是借他的光,去分区看场电影。并且,看电影也是好几个人一起去,没和张叔叔单独相处过,所以没在意他的身份年岁和长相以及风度之类,只是张口一声“张叔叔”,闭口一声“张叔叔”地称呼着,没有任何别扭。

有了“余彪”事件以后,反而不好意思把“张叔叔”三个字脆生生地挂在嘴上了。

“张叔叔”本身年岁不大,又属于长相年轻的那一类人;交往多起来以后,萧涛涛就没办法再把“张叔叔”喊出口了。

说话,就变成“你”什么,“我”怎样的了。

想称呼他“张参谋”,还是感觉拗口。

倒是“张参谋”本人,一如既往,亲切随和地叫着:“小萧,小萧。”察觉不到什么改变。

张参谋有一张和蔼的笑脸。但是在张参谋和蔼的笑脸后面,有难以言说的心酸。

张参谋十八岁参军到部队。出发前夜,被父亲举着扁担逼迫着进入“洞房”。父亲宣布:“不入洞房,休想进部队。”

父母的观念是,有了栓着儿子的线,才能保证儿子乡下人的本色不改变。

被逼进“洞房”的少年,并没履行“丈夫”的责任;合衣卷缩在比自己大了三岁的新娘脚下,哭着睡了一夜,少年第二天早上就抹去泪痕,随新兵队伍离开家乡。

离开家乡三年没探过家。在被提拔为干部的那一年,父母把等了他三年的新娘亲自给送到了部队上。已经从一个少年儿郎成长为“作训参谋”的男子汉,面对衰老的父母,面对哭泣的“新娘”,没有了反抗的底气。

但是,张参谋跟自己的妻子,多年没有生养。

据说,张参谋很少探家,也一直拒绝跟妻子“同房”。

也据说,张参谋的妻子小时候跌坐进了烤火的焦炭盆里,下身有茄疤。

但是,到萧涛涛参加工作认识了张叔叔的时候,张参谋已经是做了父亲的人了。

在“余彪”事件之后,张参谋不知道是否出于歉意,跟萧涛涛反而多了往来。还送给萧涛涛一本很精致的“军学笔记”,鼓励萧涛涛多读点马列和**著作,把学习的“心得”“体会”记在本子上面。

想不出答谢的方式,萧涛涛想:总不能再送一个本子给人家吧。

干脆,想想当兵的人都喜欢在绿军装的领子里层,缝上一条洁白的“钩花领衬”。萧涛涛那阵正好寒假在家呆着无趣,就用白线钩了两条“领衬”,送给张叔叔,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开学不久的一天,萧涛涛在课间操时间到办公室领回报章杂志(这时候,萧涛涛的工作岗位已经从教材资料室转入阅览室),刚要进阅览室去更换新旧,突然听见有人在喊:“小萧――”

回头看见,张叔叔――张参谋:军装整洁,军姿飒爽地从楼房的转角处,几步走到了萧涛涛的跟前。

萧涛涛一眼看到,张参谋挺括的衣领里面,露出了一线洁白而婉约的“领村”;跟绿色军领上两面鲜艳的“红旗”一起,辉映着一名人民解放军军官那动人心弦的笑脸。

张参谋在那一刻所呈现出来的,年轻而英气的军人形象,就那样美好地留在萧涛涛的记忆中,一直不曾老去。

但是,萧涛涛当时有一丝心慌。她猜不出张参谋专程过河渡水而来,是出于什么初衷。

因为他跟萧涛涛一起,到她房间里呆了不多一会儿,就起身告辞,象出现的时候一般,迅速地离去了。

没有要紧的对话,更没有说明来做什么。

因为在课间休息时间,就有很多人看见了张参谋并肩走在萧涛涛身边,飒爽而英武地来到来以及离去。

还是同一个寝室,还是豪爽耿直的夏老师,在张参谋的背影刚刚消失后,就一把抓过萧涛涛,说:“这就是和你一直通信的解放军吧?很不错噢――虽然,看上去年龄稍大了些。”

萧涛涛急忙澄清:“你什么眼神啊?人家都两个孩子了,我是叫他叔叔的。”

夏老师很遗憾地摇头,说:“可惜,可惜了。”

萧涛涛也着实的为张参谋“可惜”。

不为别的,是为当年被父亲用扁担逼着成婚的那个郎当少年。

可惜之余,萧涛涛猜测了一下:张参谋专程来这一趟,莫不是单单为了让萧涛涛看一眼,她给他钩的,那么洁白的“领衬”?

这一直是个迷。

作者题外话:有些感觉,因朦胧而美丽。。。

因为它美在,跟爱情没有关系,而美丽着你远久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