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再接再厉
作者:想念小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28

接下来,赵云又听到了另一个更加可怕的消息。

蒋济上了一道签呈,拟将赵云降一级,打回助代。

这可缺了大德了。

有人可能会说,降就降吧,反正本身就是助代,打回去省心,其实不然。

这涉及到一个的行业的内部规则问题,简单说来,业代这一行是不存在降职这种状况的,要么晋升,要么原地踏步。当然,原地踏步是有保质期的,会逐渐被新人淘汰掉。凡是被盖上了降职标签的,一般使用另一种方式给别人(更上层的领导或办公室里的人)一种暗示,这个人我不想用了。

工作几年间赵云经历过不少同事,将业代降职的领导也经历过,但被领导降职后仍留在公司的,一个,仅有一个,而这个人在办公室里,是公认的不适合做业代的人,此他心里也明白,如果辞职,他甚至找不到下一家工作,虽然工龄已有四年,但现在仍然是助代,每天和新进的员工一起跑线,与他一起进公司的同事,无一例外都做到了业代和以上的位置,甚至即便是比他晚进公司的很多人都做到了业代的位置。不得不说,他坚持得很痛苦,但没有办法。

其余的所有人,无论出色与否,但凡经历过降职的,都先后离开了公司,而时间,没有一个超过三个月。

赵云没有走,降职的签呈最终没有批下来,而据庞统无意中说起,是孙策在私下里找了曹操,曹操把签呈压了下来。这让赵云同学再次被人脉的力量震撼了一把。

对庞统的修理也没有结束,虽然被发配,但庞统毕竟是工作了五年的老业务,他默默承受下了蒋济的安排,老老实实去了幕县驻区,而蒋济则是做了一个更加阴损的决定―调高庞统的业绩指标!众所周知,业务的收入有一半是和业绩达成挂钩的,业绩目标被调高,意味着庞统要么少领钱,要么,领不到钱(想想当初的孙策)。

这其中还有一个大家不知道的隐性问题,我说过,当年的业绩目标是公司根据往年的达成加上成长率核算出来的,如果此时给庞统加了业绩,那下一年的同期,业绩基数就会实质地变大,到时候,庞统会更难过。

当然,这里面还包含了庞统的分月达成和年度达成,这无疑提高了庞统晋升的难度和风险。

赵云一直认为孙策是一个好领导,虽然他也有自己的性格缺陷,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但培训部属方面,他是赵云接触到的最会带人的主管,虽然他早已离开公司,但赵云的众多同事经常聊及他的领导风格,无一不伸出大拇指称赞。

关于领导风格的问题现在不讲,后面会讲到。而相比之下,蒋济在做领导之初也是不合格的,毕竟,在所长这个岗位上,他也是个新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