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宝玉也深有感触的说:“满屋里就她磨牙”,谁料又被她回头质问了一顿,还威胁宝玉:“你们别跟我装神弄鬼,这屋里什么事儿我不知道!”妙哉!晴雯!身边要真有这么一个美妾,谁能不又是咬牙又是笑?谁还能不甘心情愿的少活几年,恨不得帐里床前把命都给了她?
最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还是要数抄检大观园的时候,那么恶劣的环境,那么危险的处境,她还是丝毫不改泼辣本色,把箱子zhou了个底儿掉不止,还指着王善保家的痛斥:“你是太太派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派来的呢!”不但看书的觉得解气,就连边上的王熙凤也忍不住“听得晴雯言语尖刻,心中暗喜”。这段情节完全合乎前文的文理,也符合两个人的人物性格,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有的本子给删掉了,白白的浪费了一段精彩至极的文章!经常感慨,老曹心中要装着多少女子,才能写出这种万古不朽的文字来!
老是不自觉得眼前就浮现出晴雯摇摇摆摆地走着去办事儿的样子,眼睛老那么微微的乜斜着,有点什么嘴角就是一撇,伶牙俐齿、机灵娇俏,梅兰芳可以演袭人,但绝对演不好晴雯,他太庄重,所以《撕扇》一剧并不传世。筱翠花又觉得太世俗放荡了些,也只有荀慧生那样活泼灵动的风格才能传出晴雯的神韵来,但似乎他又没有演过,荀派传人不妨编演起来,亦为乐事。
“补裘”是很让我动容的一折,让人看到作为女子的她令人无比爱怜的一面。徐迟曾经写过文章,说晴雯是大观园里最先进的人物,理由就是因为只有她懂得“界线补裘”的手艺,这就说明她一定出身于江南的手工业者家庭,阶级成分好,代表先进生产力,什么屁话!晴雯的身世书中前后两处地方不一致,先前说她是孤儿,赖大家买的,后来送给了贾母;后来又冒出个姑舅哥哥多混虫、嫂嫂多姑娘,这应该是老曹改书的结果,否则后来她被赶出去以后无法落脚,也就无法安排相关的情节了。
晴雯的死是因为诽谤,“寿夭多因诽谤伤”,判词里写明了的。诽谤她的人应该不少,绝不只是袭人一个。我并不讨厌袭人,觉得她倒也不至于如何恶毒的要致晴雯于死地,要当小老婆也不难,宝玉娶两个三个倒也平常,不会是袭人陷害晴雯的理由。还是王夫人极度厌恶她,在贾母跟前说她有肺痨,又指示爪牙迫害驱逐她,才让清清白白的晴雯“枉担了虚名”,所以致死不甘,“早知道就勾引了你!”临死还发此狠言,倔强不屈的个性令人肃然起敬。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两人都嘴比刀子还快,长的还有几分相似,又都是芙蓉花的比征,王夫人冤枉她有和黛玉一样的肺病,坏事都要和黛玉牵扯在一起,可以想见林黛玉在王夫人心中很不被欢喜,宝玉在诔晴雯时大骂“猫头鹰”之类的恶鸟,可能也是老曹借着机会痛骂后来逼害黛玉的坏人。
人,尤其是女人,还是不要太机灵聪明、能言善辩,“笨笨的倒好”,虽然好笑,但是起码能永远平安。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