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龙争虎斗怡红院--戏如人生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54

))她比别人显得更加抢眼,并不一定是她有意识地抢镜头、抓尖要强,而是因为她本身就比别人更有魅力。可能当过演员的人就是与众不同吧?据说有人在广东的球场上偶遇退休多年的林青霞时,还可以在三米之外感受到她的魅力,说“她的美就象杀气一样,是有放射性的”。然而“不招人妒是庸才”,聪明和魅力也正好造成别人嫉妒她怨恨她的原因,而她自己又年轻幼稚,不懂得锋芒毕露的危险,所以落得受陷被逐的结果。

芳官在怡红院,有时是个可爱的小精灵,有时又是可恶的小捣蛋鬼,让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虽然有很多毛病,她还是得到了主人的另眼相看。她因为受干娘欺负,“不平则鸣”,引起了宝玉的注意和同情,并且亲自批示要求以袭人为首的大丫环们多照顾她。于是她因祸得福,反而得到了连小红这样的优秀人才都可望不可及的机会,正式登堂入室,成为宝玉的贴身丫环。芳官这么讨人喜欢,关键并不是她比别人更漂亮聪明,可能更多还是因为她与众不同的特殊魅力。

以前贾平凹写过一篇关于女人魅力的文章。他认为女人的魅力不在于漂亮聪明才华等等,而主要是要有“态”。古代的良家妇女在严谨的三从四德封建教育下显得呆板无情趣,所以多数风流才子更愿意去找青楼女子来得到审美的满足。“秦淮八艳”的故事就是个证明。因为古代大多只有妓女才有机会学习琴棋书画,音乐舞蹈,甚至天文地理。这种教育本身给她们的谈吐和仪态造成的美感,在普通妇女身上是很难找到的。这种“态”,我的理解就是在文化积淀下形成的一种美好的气质和风情。

想来芳官应该是怡红院里最有“态”的丫环了。芳官受过专业的舞蹈和音乐训练,她的形体和身段的仪态在怡红院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她虽然没读过书,但戏文背了不少,昆曲中的优美戏文是足以令黛玉这样的女才子心折的。演员背台词也不可以死记硬背,必须有所理解才可以演好剧中的角色,做到声情并茂。所以,芳官虽然不识字,但心中也有好文章,而且对于剧中人物故事的感受使得她比同龄女孩子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所以宝玉也觉得跟她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另外,她不是从小侍候人长大的,所以她的举止言谈中比别人少了一份谦卑,多了一份自信。在其他丫环面对王夫人的无端指责噤若寒蝉时,只有她敢于面带微笑,为自己辩解。真正的好演员都是在大场面下无所畏惧,越是人多就越是演得尽兴,俗称“人来疯”,这是作为演员的基本素质,但在普通人看来,就觉得这是轻浮的表现。芳官呆在丫环群中就是显得比别人抢眼、会乍呼。她和宝玉在一起时表现得不太象丫环,倒象宝玉的妹妹或者哥们儿,说起话来也象是商量多于请示。这也是宝玉觉得她与众不同的原因。所以宝玉对她的态度也与众不同,不但处处保护她迁就她,还给她起特别的名字,作特别的打扮,谁知这更引起了他人的嫉妒和非议。

很多人说芳官是“狐狸精”。我觉得倒不见得。通常民间意义上的狐狸精是指专门以勾引男性为能事,喜欢争风吃醋,放荡不堪作风不正的女人。而芳官虽然对宝玉的态度有点不拘小节,但她似乎并不真的想要引诱他如何如何,顶多只是觉得跟宝玉很玩得来罢了。如果宝玉对她特别好,她当然也很得意,甚至有时会“登鼻子上脸”,但也不会因此想到也要加入候补姨娘的队伍中去。她只是希望能和宝玉以及其他小姐妹们永远在一起肆无忌惮地嘻笑玩耍。

芳官虽然跟晴雯有点象,都给人以狂妄的感觉,但她的人缘比晴雯要好得多,可见她并不是个一味自大的人。在戏班里,演员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而共同的悲惨身世也使得她们同病相怜,富有团结精神。所以一听说芳官挨打,藕官蕊官等人立刻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跟赵姨娘大闹了一场。芳官同情藕官蕊官的同性之恋,她们三个似乎也是十二官中最“铁”的朋友。藕官和蕊官不但为了芳官不惜“犯上”殴打赵姨娘,更在芳官被逐后,陪她一起出家,可见她们还真是“阶级情意深似海”。其他丫环之间倒不曾见过这样的感人友谊。芳官本身应该也是个讲义气的人,才得到了这样的回报。她曾自称善饮惠泉酒。海量的女子都有些侠气,还真是这样。

芳官不但跟旧日姐妹们感情好,跟新交们也很要好。她跟晴雯在一起玩得无拘无束,也会睡在袭人身上撒娇说“好姐姐,心跳得很。”全然不计较以前这二位姐姐对她“狂妄、可恶”的评价,也想不到她们对自己好有是多少因为觉得自己可爱,多少是因为看在宝玉的面子上。她的这些可爱的小孩子表现,多半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卖弄,只是因为以往受过专业训练,使得她的举止娇态更惹人怜罢了。对于柳家母女的拉拢,她也是投桃报李绝不含糊,再想不到人家是想利用她,以便把柳五儿弄进宝玉房中。也许她也明白对方的用心,但对她来说,一个简单的处世哲学就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所以当柳五儿受冤时,她也为之奔走,向宝玉求助。

芳官在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出场应该是群芳夜宴时,她“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非常富于健康自然的美感。大家都说她和宝玉活象孪生兄弟。红楼梦中有两个女孩与宝玉相象,一个是男装的湘云,一个是夜妆的芳官,二者都是秉性自然、活泼无忌的女孩子。

夜宴时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宝钗建议芳官唱个戏曲选段。大家都不想听俗气的祝寿歌曲,而是建议她唱一支最拿手的(也势必是她自己最喜欢的)曲子。作为一个专业的花旦,“狐狸精”芳官最喜欢的不是牡丹亭、西厢记这些出名的爱情戏剧,而是汤显祖的邯郸记。她细细地唱了其中的选段赏花时。这支曲子词句清丽、格调高雅、意境幽远,在群芳夜宴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景唱起,使人在欣赏沉醉之余,心中油然升起一种不能自已的伤感与悲凉。“细细地”唱,说明她唱得十分投入、认真,这应该是她的拿手好戏了。她最爱表现的,不是男欢女爱多愁善感的怀春小姐,而是何仙姑这样一个看破红尘飘然而去的仙子。这个情节,使我们看到了争强好胜、恃宠而骄、人小鬼大的芳官的另一面一个冷静飘逸、高雅脱俗的年轻女子。

在她唱完此曲后,宝玉反复念着“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这个细节似乎暗示了一点宝玉对她的真实微妙的感情。虽然并没有对她产生爱情,但还是觉得她很可爱,很迷人。宝玉虽然对她非常关心宠爱,但也没有上升到晴、袭的地步。在她被逐时,只说“从此休提起,全当她们死了,不过如此。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有见我怎么样”。此后他只对晴雯有过思念和伤感,对于芳官可是想也没再想过。芳官对于他来说,只是个象小宠物一样可爱的难得的小丫环,可以满足他多种多样的欣赏品味。可是如果一定要失去的话,他也不会觉得特别不舍。

怡红院中只有两个人姓花,一个是袭人,一个是芳官。二者都是花一样的妩媚娇俏的女子,但二者却又完全不同。大花对宝玉的感情是奉献多于索取,小花对宝玉是恰恰相反。她在宝玉身上并没有倾注那么多心血和理想,对他顶多只是一些朦胧的好感而已,所以虽然最后被赶出去了,也不觉得有多么失落。拿得起,也放得下。

芳官的美和不同都来自她特殊的人生经历,她的缺点也主要是戏班生活给她留下的烙印。最终,她还是因为这段经历而被逐,就因为她唱过戏,所以在王夫人眼中就成了想当然的狐狸精。其实,芳官的特点和缺点似乎其他小戏子身上也都具备,只是因为芳官身处怡红院这个龙争虎斗的大环境中,这些特点和缺点也就显得更加突出,所以曹公重点描写她,把她作为十二官转业后生活情况的一个缩影。最终,她们都因为唱过戏,所以集体被逐。反正在王夫人看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芳官的戏剧生涯中看多了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她对于爱情和婚姻并不见得存在多么大的幻想。她的人生态度是对别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自己则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尽情享受现有的欢乐。当王夫人赶她出去时,她虽然也非常委屈,但并不象司棋那样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争取留下(虽然凭宝玉对她的宠爱,也未尝不可一试);也不象晴雯那样气个半死,然后后悔自己以前的作为;更不象金钏那样以自杀这种极端的行为来证明自己不是“狐狸精”。她是个明戏的人,知道包括宝玉在内,谁也帮不了她,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伤心哀求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并不留恋,也并不难过。毕竟她并没有象晴、袭那样为宝玉付出那么多心血,也没有什么非份之想,所以更谈不上梦想破灭。人家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现实生活中,演员似乎的确对于自己的感情比普通人更加收放自如,这也许就是人们对演员的感情生活难以理解的原因吧?怡红院是个美丽的热闹的舞台。芳官曾经和宝玉以及其他姐妹们亲密配合,在此演绎了一幕幕精彩好戏,也许是逢场作戏,也许是倾情投入,反正最后终于到了好戏散场的时候。一个真正的好演员,哪怕是在被哄下场的情况下也依然能够保持自己谢幕时的风度。芳官算是做到了。

被逐之后,她不愿意被恶毒的干娘随便配给某个不三不四的男人去面对新的不幸,而宁愿出家为尼,“抵多少门外即天涯”。一个好演员,如果没有真正的好剧本和好舞台,她宁可选择永远罢演。当她明白属于自己的轰轰烈烈一幕已经结束时,她的选择是归于彻底的平淡和清净,一如离尘的何仙姑。

不知她和藕官蕊官的这一追求清净的梦想能否真正实现,她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藕官蕊官跟了地藏庵的圆心。这两个老尼姑其实也就是想骗几个小丫头来使唤罢了。芳官出家后也许又会象智能一样,认识到尼姑庵不过是又一个“牢坑”,于是又发生新的反抗压迫的故事。总之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芳官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平安的平凡的人,真的不容易呢。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