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塔天王、二郎神无言以对,垂头丧气,呆立一旁不敢动弹,玉帝越说越有气:“顺风耳、千里眼形同行尸走肉,孙悟空藏兵五行山时日颇多,怎就探不得一点消息,如今怎生是好?”
托塔天王额上豆大汗珠如雨下,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二郎神见玉帝火气消减,斗胆回道:“小神愿立即领兵擒那泼猴。”“如今他有二十万精兵,擒他何易?”玉帝正要再次发雷霆之怒,黄门官来报:“玉帝,太上老君到。”
太上老君不等玉帝宣召已自奔进了灵宵宝殿。玉帝压下火气,赐他三人坐了,问道:“三界眼看大劫在即,卿等有何安宁良策?”一片清冷死寂,只有冷风呼呼响。黄门官又奏报:“唐天师到。”“宣!”玉帝挥了挥手。
唐僧踱进了殿中,向玉帝行礼入座。唐僧不是在大唐东土传经送宝吗?怎么会成了天宫天师?原来唐僧与沙和尚西天路上取得真经,返回东土大唐广为弘扬。如来佛主为使佛法传遍三界,又命唐僧上天向玉帝灌输佛法。玉帝听得佛经后心喜无以复加,何也?因听了佛法劝善篇后顿悟:这佛法宣扬人生乃命中注定,谓帝王将相皆有种,不要对此生有何寄望,不可妄动杀念,劝导人们行善积德,应修佛性以求来生。玉帝寻思若三界之内人人修得佛法,岂不是天下太平,再无人窥视这灵宵宝座,三界江山岂不永固?佛法正合玉帝之意,于是封唐僧为御前天师,为玉帝决策出谋献计。
玉帝见无人回应,便道:“众位仙卿对眼下情形已知,朕原以为龟胜之所图不过四海,未加防范。他却得寸进尺,先侵渤海,继占渤海郡,再集结重兵欲攻王屋山。如此反复,三界岂不成了他的天下?今日又闻孙悟空重举齐天大圣旗帜,这又如何处置?”
托塔天王怕激怒玉帝,轻声细语道:“微臣得报,孙悟空起二十万兵马向东海而去,说是要与龟胜之决一死战,助敖玉太子光复四海,以此观之,当不至为患天宫。”李天王微低着头,一边说,一边用眼觑视玉帝,观他眼色。
“情形可确实?”玉帝听得此言,心里稍宽,但似有所不信,这孙悟空向来与我为敌,怎会如此而为。
李天王见玉帝神色平和了不少,抬高声音道:“微臣所报不虚,也派人查探过。”太上老君这时插话道:“玉帝,孙悟空虽如此宣扬,却也不得不防。不过眼下对付龟胜之却是天宫头等大事,微臣以为天宫应即刻发兵剿灭龟胜之。”
“唐天师意下如何?”玉帝问唐僧道。
“微臣以为各位所言皆有理,只不过情形并不如各位所言那么严重,只要天宫不妄开杀戒,以诚感化,龟胜之或可改邪归正。是以微臣以为当略施惩戒,蜻蜓戏水,点到即止。”
玉帝见唐僧也认为可出兵,便问道:“众卿认为谁能担此重任?”太上老君看了看李天王,又看了看二郎神。按说李天王神职更高,资历也深,若他当兵马大元帅,无人不服,况且他为人忠厚,即使他日后得了势,也不会对我老君有何不利。可二郎神是玉帝的亲外甥,玉帝一直想提拔重用,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玉帝可不想外人握有重兵。圣意难测,还是先瞧瞧玉帝意思再说。太上老君打定主意,一言不发。
唐僧知道二朗神一向心狠手毒,杀人不眨眼,若是他当了兵马大元帅,定会对龟胜之大开杀戒,便奏请玉帝道:“微臣以为托塔天王南征北战,为天宫立下汗马功劳,统率三军非他莫属。”唐僧心地善良,又颇有佛性,且在天宫为官不久,哪里能像太上老君察言观色,左右逢缘,心里如何想就如何说,此番言论已得罪了二朗神,他却浑然不知。
玉帝问太上老君:“老君以为如何?”
太上老君见玉帝指名问他,不好再装疯卖傻,回道:“唐天师所言有理,不过老臣以为如此大事,恐怕李天王独木难支,可令二郎显圣真君为副帅,他二人珠连璧合,定可所向披靡,一举成功。”
玉帝从龙椅上站起来下旨:“令李靖为荡魔大元帅,二郎神为副元帅,太上老君为监军,唐天师为军师,择日起兵出击龟胜之。”
话说孙悟空领二十万精兵,日夜行军,不敢稍歇,不日到了东海,小白龙早领三万江河淮渎水军在此等候,敖玉太子也带领四海内逃的水簇星夜兼程赶来汇合。
“大师兄,此处乃东海要冲,进可出击,退可坚守,是兵家必争之要地,可在此安营扎寨。”小白龙先到一步,对此处地形早也仔细勘察得一清二楚。
孙悟空登上山头,果然是好去处,山虽不高却可极目千里。便传令三军安营扎寨,教小心提防,明日进军海中。
次日,孙悟空升帐对众将道:“我五行山助四海恢复,师出有名,决不干名不正言不顺之事,谁去东海下战书?”
敖玉太子哪里按捺得住,从班列中抢出一步上向道:“龟胜之欺师灭祖,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我愿往东海下战书。”孙悟空正欲发话,一旁猕猴王道:“若论对东海求战之切莫过于敖玉太子,若论对海中情形熟悉莫过于敖玉太子。但你却不宜去下战书。”
“我为何下不得战书?”敖玉太子抢白道。
“原因有二,你与龟胜之仇大于天,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若当时争执起来,龟胜之人多势众,素来行事如小人,一声断喝将你擒了,如之奈何?此其一。海中诸般情形你最知之,攻占之时留你有大用场,此其二。有此两点,所以你去不得。”猕猴王如此一番言语,让敖玉太子反到踌躇起来。
小白龙见状道:“大师兄,小弟愿往。”猪八戒也想立个头功,急忙道:“猴哥,老猪曾为天蓬元帅,颇识水性,也曾在四海之内多番遛达,就让老猪去吧?”
众人都道:“猪八戒去正好。”
猪八戒怀揣战书,将九齿钉钯变成二尺来长,捌在腰上,一个猛子扎到海中,早也去了二三十里远。
猪八戒心道,海中邪怪丛生,比不得往常,处处要小心从事,若半路上遇到邪怪,少不得一番争斗,老猪到并不怕什么,只是会耽误了下战书的正事。心有此念,他便专挑那珊瑚遍地,水藻繁盛之处行走,不多时也到了水晶宫所在。
猪八戒左右瞧瞧并不见水晶宫影子,奇怪!老猪曾多次赴老龙王之宴,这里明明是水晶宫,却为何没了?
猪八戒正要仔细探看,一阵浊气袭来,他心知定是有邪怪靠近,便将双耳收起堵住鼻孔,静观动静。“什么人,擅自靠近四海龙王宫?”
龟胜之原来把水晶宫改成了四海龙王宫,怪不得老猪没有看到水晶宫的牌坊,这龟胜之真会受用,故弄玄虚干什么,不就是水晶宫吗?老猪又不是没来过,他举脚就向宫内踏进。
宫门两旁闪出两个守卫邪怪将枪一架,拦住了去路,“大胆,退下。”
猪八戒也多次与这邪怪相逢,心里有了些底气,不像首次那么怕了,他轻轻把枪拨开,道:“快去通报龟胜之,就说齐天大圣帐前先锋猪八戒大将军下战书来了。”那邪怪听得是下战书,心一惊将枪又举到猪八戒面前——
下一章龟胜之用心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