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狗揽八泡(上)
作者:滚木擂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20

))也罢!就送梁廷栋一个节臣的名声吧。因为我今天是注定要当昏君的。

“哼!沙场肉搏缠斗,自当力大者胜!今日武举,因权益而提前,既然事逢机缘,当不得用成法。况且此六人,都是你梁廷栋考校遴选出来的佼佼之才,期间差别,无非尺寸而已,力大者得封冠军郎,也未尝不可!朕意已决,你等遵旨便是!”

“如此,便请高公取刀去吧!微臣身染恶疾,乞请告退!”

……

最后的结果是,冠军郎给了王来聘,这小哥力气确实大。那大刀叫他耍的!跟风车似的。第三名细柳郎是徐彦琦,也算不错。

第二名的效节郎正是吴三桂。原本以为吴三桂属于膏粱子弟,弓马刀枪流星锤,更多是技艺,力量上不会太下苦功夫。但吴三桂还是给人以震撼的感觉,甚至挥舞大刀玩了两个花样出来。在明媚的阳光下,只见吴三桂:年少英俊,人物风流,技巧熟捻,力大无穷。果真是青年才俊中的才俊!

但终究没有‘比过’以力量见长的王来聘,屈居亚军,呃,不对,是效节郎!嘿嘿!

剩下,三人军务的安排,就没太多的悬念了,王来聘授京师五军营巡按。徐彦琦授京师三千营巡按。吴三桂仍回辽东,授副千总职务。虽说吴三桂的官衔最高,但一众人等,满朝文武,中外舆论,天下世人,皆冤之。按照曹化淳上报的舆论汇总来看,中心思想就是:

“如今的皇上,时不常的犯糊涂,这次武举就是一例子,心血来潮,竟然叫武举比试谁能扛刀!结果,少年将军吴三桂,竟然没有当上武状元!那个王来聘,关帝爷面前耍大刀,真是不知深浅!”

我不管他们怎么想,反正吴三桂这小子,我是绝对不会让他当武状元的。如果不是他确实比较优秀,我连前三甲都不想给他。倒是王来聘够背,‘关公庙前耍大刀’这句俗语,自此,便算在他脑袋上喽!

满不在乎的摇摇头,笑嘻嘻的重新审视一下兵部的奏报,再过一个多月,就要打仗哩。这两天净讨论天时地利了,武举结束之后,也就到考虑‘人和’的时候了,选周延儒外放监军,目的只有一个,全面协调。

周延儒出镇监军,要同时协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就是东江镇那边。不论是铁山方向的耿仲明、毛可喜、还是金复二州的刘氏兄弟和毛有德,他们都只听毛文龙的。

其次是蓟辽两边,也是同样道理,不论是济雪堡的祖大寿,锦州的吴氏父子,还是蓟镇的曹文耀。他们都只听袁崇焕的。曹文耀是曹文诏的弟弟,曹文诏就是在辽东军中打上来的,所以,曹文诏对袁崇焕是非常尊重的。长兄如父,兄长如此,曹文耀自然而然的,就只买袁崇焕的账喽。

不论是毛文龙,还是袁崇焕,职务的级别,都已经跟九卿相等,如果派个小级别的监军过去,谁听谁的还不一定呢。

周延儒年少成名,状元之才,多年来一直混在朝中,又连续当了七年的内阁大臣。威望、资历都是足够镇住他们两镇滴,居中协调,统一步骤,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潘汝帧是袁崇焕的故交,卢象升与毛文龙的关系也还尚可,因此,他二人就顺势作为周延儒的副监军随军了,潘汝帧随同周延儒前往蓟辽。卢象升则移府皮岛坐镇,他署下的刘之纶也被派到刘兴祚那里,刘之纶官不大,名头却响,又代表着卢象升。刘兴祚等兄弟几个,是不会乱来的。潘汝帧则更是九卿之一,曹文耀一旦随军出征,剩下的蓟镇官兵,级别都很低,与老潘是无法同日而语的。这样的监军配置,怎么也够份量了。

出兵河套那边,洪承畴本身就是文官,曹文诏又号称第一良将,原本是不需要派监军的,但马世龙秉尚方宝剑,总理甘肃、宁夏军务,马世龙打仗,洪承畴接收,怎么看,怎么别扭。

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派一些人过去居中协调。于是任命范复粹为巡抚御史,吴甡巡按御史,二人一同监军协调。

临发旨意前,特意让老杨鹤发挥余热,会同其他几名阁臣,分别给山陕甘宁一带的那几位爷,一人一封私信过去。信里面千叮咛万嘱咐,收取河套,征讨鄂尔多斯,终究是小阵仗,河套一带无非是派员出镇,至于将来的良马,请你们几位都放下心来,国家会统一调度,一定保证做到公平合理。况且…

况且,凭借咱们哥儿俩的关系,还能少了你的马匹吗?放心!

云山雾罩,指天划地,真的假的一大堆的承诺,全砸过去,甚至把私交都加上了。总之一句话,千万别在皇上经营东北的时候,你们西北这边互相闹出内讧来。大家现在都神经了,生怕这些人不等外人灭,自己先掐起来。

……

前面咱们说过,作为一个国家来说,你应该同时进行多方位的政治谋划,否则就不是国家,而是一个家庭了。即便只是一个家庭,同时面对的事件,也是超过2个以上的。

因此,在谋划后金与河套的同时,还要处理国内诸如封诰、文武科举、红白薯及土豆推广等事务,而外番之中,漠西的瓦剌蒙古,漠北的鞑靼蒙古,也同样摆在议事日程表上。

漠西的情形比较复杂,里面纠缠了太多的政治与宗教因素,包含多方位、多层次的民族利益、国家主权、土地纠纷和宗族血仇。现在那边主事的瓦剌盟主,是于崇祯元年被格鲁派(黄教)三世**赐号的固始汗(智慧王)。固始汗本家部落是和硕特部,瓦剌治下,一共是七大部落,最大的两个部落分别是和硕特部、绰罗斯部。从目前来看,和硕特的固始汗与绰罗斯的巴图尔汗,关系密切,情同手足,这对于大明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他们之间打成一锅粥才最符合大明的国家利益。

“皇上,出使瓦剌、青藏一事,势在必行,但这正使人选,最好以微吏布衣为上!”

这是老钱的考量,我一时间搞不清楚他的目的何在,但派人出使,并行打探虚实,终究是大家的共识。

“既然如此,但不知钱先生可有人选?”

“回皇上,南京士子,戴羲,为人老成精细,又兼学识博杂,实在是出使的最佳人选。”

“戴…戴羲?不就是那本《养余月令》的作者?”

“吾皇圣睿,正是此人!”

“唔……!”

我向后靠在了椅背上,从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汉宣帝追封苏武关内侯之后,中华历朝历代的帝国,便养成了一个传统,凡是挑选出使外番的使者时,最注重的是两个方面的才能:气节和杂学。

这个戴羲是老钱的半个学生、半个知己。他那本书里面,兴致勃勃的介绍了酱油的做法,宫里面新鲜味美的酿造酱油,正是出自他总结的方法,也正因如此,我才记住了他的名字,老钱才敢公开推荐。也罢!现在虽说很想狗揽八泡,但为了避免泡泡不净的局面,只好先派戴羲出去转一圈,看能搜集到什么消息再说吧。从这么一看,派个布衣出使,也算不错的选择!

“如此,请先生拟旨便是!”

“臣遵旨!”

漠西先这样了,眼下最近的,是漠南蒙古这边。我们一干君臣,开始认真地探讨起来。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