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常常训练完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食堂,眼看就可“享受”美味的晚餐时,然而“魔鬼”中校却认为“雨还是有些小,没有达到训练目的”,他突发奇想,命令他们全部脱掉上衣再进行两个小时的“浇水”训练。
他们一字排开,在消防水流的强大冲击下,他们身体不住地颤抖,上下牙齿也在“咯吱”打架。
淘汰是残酷的,每天都有人含泪离开集训营房,到指定地点待命。
人员挑选集训基本完毕。
各建制群都已全部组建成功。
二.
达到这样的成效源于日常对全体官兵毫无例外的严格训练挑选。
群制快反三栖机甲旅训练的“苦、累、狠”闻名全军。
官兵每天的训练课目远远超过普通野战部队数倍,每年还有长达半年之久的野外训练,要完成4种机型,8种伞型,15个空降课目的训练任务,还有直升机小速度跳下,海上武装泅渡,潜水特种射击,孤岛生存等10多个海、陆、空不同课目的高强度训练。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尖刀连”战士不负众望,有90%留在这里,肖云豹被任命为战斗分群少校指挥员。
分队被命名为“尖刀”分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尖刀连”的红旗就保留在队部。
他还自报奋勇地兼任分队队长。
肖云豹还幽默地说:“作战不存在前方,后方的区别,随时可能执行各种危险的任务,包括训练本身就有危险,不做好死的准备就没法干!
要是在战场上怕死,枪毙了也没有用。
所以不怕死是对特种部队官兵的第一要求,平时的训练中,军官更要身先士卒,把生死置之度外。
一旦党和人民需要,就必须勇往直前,即使完成任务牺牲,悼词都好写得多。”
未来战争是陆、海、空、电子四维一体的战争,仅靠强健的体魄和无畏的精神未必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尖刀分队岂能走在别人后面”—满怀着蓬勃的职业激情,官兵们积极把高科技手段运用到作战的实践中,让新时期的兵踏上科技的风火轮。
在“尖刀”分队,学习和应用高科技知识已经蔚然成风,操作电脑,摄影摄像,外语会话,航空图片判读,侦察通信器材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等等已经成为每个官兵的必备技能。
倚天6X6自行防空导弹车,Z550、Z551和Z525等型号的轮式装甲战车。
弹炮一体新型防空车,提供火力支援的炮兵主要装备有装备可发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的155毫米PLZ45自行加榴炮。
从基型的装甲人员输送车到自行迫击炮,装甲抢修车一应俱全。“勇士”的快速突击车。“勇士”也开发了装载了不同武器的版本,分别是防空型,间接火力支援型,反坦克型和火力支援型。
“红旗7”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红箭9A反坦克导弹发射车,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米17系列直升机,直一9G武装直升机已经开始大批量装备部队。
各分群也配备了夜间探测和瞄准系统。
采用新型的全景热成像观察仪和热成像瞄准镜,大大提高了夜间机动和探测与攻击目标的能力。
这是一群真正的“三栖精兵”—他们驾驶轻型飞行器超低空飞行迅速突袭,从各种机型上高空伞降直插敌人“心脏”。
他们驾舟操艇变成海上利剑,悄然下潜化做水底蛙人。
他们拳出砖碎,头碰石裂,攀登越障、射击爆破更是样样精通……有人形容他们是—“空中猎鹰,水下蛟龙,陆地猛虎”。
一种无形的东西却比这些外化的神奇更深刻地打动了每一个人—他们身上那种蓬勃的职业激情,那种不可撼动的职业军人的自豪与尊严,历经和平年代的种种打磨,依然在每一个官兵的血液中熊熊燃烧,让人肃然起敬。
翼伞具有操纵灵活,机动性强,渗透距离受地形和气象影响小的优点,是特种部队空降作战较为理想的伞具,备受国外空降部队的青睐。但是它的操纵,训练难度大,周期长按照传统训法,战士们在短期内也不能跳翼伞。
高春生本着对部队的一片赤诚,积极追踪世界最新的伞降和轻型飞行器技术。为了把执行特种任务更为理想的“空中飞行器”—动力伞引入特种部队,
拜国家跳伞队队长张玉安教练为师,终于掌握了动力伞的起飞,操纵,着陆及空中特殊情况处置等基本技能,并获得国家航协颁发的动力伞飞行员证书和教练员证书,成为全军在动力伞飞行上拥有“飞、教两证”的军人。经过他的传帮带,动力伞在短期内已经在全旅部队遍地开花、广泛应用。
他破天荒地运用直升机跳伞获得成功,他自己的跳伞技艺极为高超,无论多高的高度,多复杂的气象条件,着陆时他总是能准确地踩在直径10厘米的靶心正中。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