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协同训练
作者:woshiyouwu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402

))

战争年代,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一场战斗便可以见分晓。

和平时期,军事演习就是检验部队作战能力的最好形式。

以前,部队演习评估没有科学系统的定量手段,主观性、随意性很大,有时甚至不得不凭谁战歌唱得响、谁队列走得齐来评判输赢。

现在,“部队演习评估系统”以量化行动结果来评估作战能力,各类评估要素涵盖部队五种作战能力,数十多种行动,要采集数千多个数据,部队演练中忽视任何行动和环节,都会对最终真实性产生影响。

二.

组织高难科目训练近年来,针对未来战场作战形式的需要,先后组织了陆空协同作战,诸兵种联合,跨区快速机动,夜间搜索营救,海上,沙漠飞行,反空降等高难科目训练,以及机载导弹、火箭打靶和超低空作战等攻击科目训练。

通过训练演习,陆航部队的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和空中突击能力不断提高,并以其独特的超低空飞行优势促进了地空兵力和火力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夜间超低空作战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实现了陆军作战能力空地一体化的历史性跨越。

战机轰鸣,铁翼飞旋。一架架运输直升机在低空盘旋,瞄准时机投放突击队员。

武装直升机从高空准确发射火箭弹,将“敌”工事一摧毁,侦察直升机在远处观察战况,通过与指挥中心联络,迅速实施现场侦察和指挥。

随即在山只见多机种编队盘旋升空,一路谷丘陵中蛇行机动。

先后完成了俯冲、跃升、大坡度盘旋等多个动作,躲过了“敌”对空火力和战机的拦截,经过50多分钟的长途奔袭到达一陌生山区,突然,空中机群以密集炮火直摧地面装甲目标,并迅速隐蔽地在凹形野外开阔地着陆,“吐”出猛虎般的突击队员。

不到10分钟时间,“敌”阵目标陷入一片火海……整个攻击过程一气呵成,为了让训练更见成效,在每一个战术环节上,他们都着眼实战需要,严格按照作战程序,把指挥班子、机务、保障人员纳为一体。

针对多机装备混装的特点,加强空中编队的整体协同配合,扬长避短,在战斗力集成上下功夫。

全面协同,多方受益。

实现了从单兵种模拟对抗走向联合实兵对抗,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而且也使其他军兵种部队熟悉了解了陆军航空兵的使用原则。

方式和时机,得到了近似实战的锻炼,摸索出联合作战共同打击敌人的一批新战法。

改频换频,多频共用,开启佯动网,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张玉菡和战友们与天网展开阵地战,游击战,甚至动用了灯语,旗语,手语等传统通信手段,千方百计保畅通。

然而“敌”情太复杂了。

张玉菡和她的战友前所未有地感到了顾此失彼的窘迫。

这真是自己设套,自己钻,没有回旋的余地。

自己开发的军演系统,毫不留情地检验她们的应变战斗能力。

在一次遭“敌”持续强烈电子干扰和立体火力毁伤后,她们用了数分钟时间才恢复通信。指挥员和通信兵同时感受到了信息化条件下演练的艰难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危机。

复杂的电磁环境,未知条件下的情况设置,完全陌生的作战地域,模拟“蓝军”经验丰富的对手让这场演练充满了挑战。

在一般人眼里,快速反应部队是一支神秘的部队,他们神通广大,反应迅速,神出鬼没、战无不胜。

其实,快反部队都是由陆海空三军部队组成,只不过队员是经过严格挑选、严格训练的。由于执行任务不同,各国的快速反应部队的编制各不相同。

比如国外的快速反应部队是指陆海空和海军陆战队中指定快速部署使用的备用部队。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这些部队将组成快速部署联合特遣部队,执行紧急战斗任务。

被人们称为“三军合成,两地部署。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