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智能网是一种“隐藏”在现存电脑通信网里的网,享有“网中网”之称。
它的基本设计思想是通过对传统网络结构的改造,在网络单元之间重新分配网络的功能。例如,可以把交换机的业务逻辑和交换逻辑分开,分别由不同的网络单元来完成,这样就可以以有限的基本功能组件构成大量的通信业务。
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人体,那么网络就好比是神经系统。
二.
网络战就是通过麻痹,瘫痪这个系统的作用,使得敌人的战争机器无法运转。
在未来的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前线无处不在,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计算机网络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实际上,这个由不停运动着的0和1组成的庞大数字河流,如今已经成了军队纵横驰骋的又一块新大陆。
网络袭击的一个特点是,侵入隐秘性网络的加密性和匿名性使侵入者难以被察觉。对信息和信息系统资源的攻击既可能来自个人或一小撮黑客的自我挑战性行为。
也可能是为了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实施的有目标的间谍行为,还有可能是直接以政治目的为动力的行为。显然,很难对上述行为作出仔细的区分。
这使得原来意义上区分敌国和盟国的二分法变得难以操作,因为很难知道袭击来自何方,面对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网络攻击,将会造成的部队网络全面的瘫痪。
随着各国部队对网络战研究的全面深入,网络战所发挥的作用已与核武器等同甚至超过了核武器。
像美国重要智库兰德公司已提出了“战略战”的概念,认为战略战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顶级”作战形式,它实施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与存亡。
兰德公司指出,工业时代的战略战是核战争,信息时代的战略战主要是网络战。军事专家指出,网络战与核战相比,既存在相同之处,又有区别。
同核战一样,网络战产生的破坏力巨大。
网络战一旦全面展开,那遭受攻击并被击败的一方有可能遭受国民经济全面崩溃的可怕危险。
核武器通常可以产生巨大的心理震撼效果,网络战同样可以崩溃敌人的顽强战斗精神和意志。
核武器一旦使用后,战争后果具有不可控性,网络战也是如此,像计算计病毒之类的作战武器在释放之后,也将会无法控制,可能具有“双刃剑”效应。
要说“黑客部队”规模最大,建立最早的首推美国。
美军早就已组建专门负责网络作战的“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而且美陆海空军和战略司令部都有“网军”,网络部队作为一种全新的部队样式,已被正式纳入美军的作战序列。
美国在欧洲的“小兄弟”英国也是积极效仿。
据可靠报道,英**情六处早在2001年就秘密组建了一支有数百名计算机精英组成的黑客部队。
该部队的选材标准可谓是不拘一格,甚至一些有过前科的民间黑客也被收编。
张玉菡和余兰领导的天网数字战斗群也是一支秘密的“黑客部队”。
她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黑客,反病毒入侵的攻击,同时研制开发可破坏其他国家网络系统的跨国性“网络武器”,必要时可对敌方重要网络实施“瘫痪战”。
身兼黑客重任的则是一些所谓负责网络安全的狙击战士,因为他们深谙“黑客”技巧,懂得网络安全的命门在哪里。
黑客往往利用网络的漏洞实施攻击,其惯用的攻击手段主要包括“后门程序”,“炸弹攻击”,“僵尸网络”等等。
当一个训练有素的程序员设计一个功能较复杂的软件时,都习惯于先将整个软件分割为若干模块,然后再对各模块单独设计,调试,而后门则是一个模块的秘密入口。
在软件研制完成后,部分后门仍然没有被“关掉”,那么,后门就可能被黑客用特殊软件和工具搜索发现并利用。
通过后门,黑客可以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侵入计算机,窃取有价值的情报。而“炸弹攻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殊工具软件,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机集中发送大量超出系统接收范围的信息或者垃圾信息,目的在于使对方目标机出现超负荷,网络堵塞等状况,从而造成目标的系统崩溃及拒绝服务。
而“僵尸网络”是指黑客通过特洛伊木马等病毒集中控制一群计算机,用来对其他网络,服务器或者计算机发起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同时黑客控制的这些计算机所保存的信息也都可被黑客随意“取用”。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