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成立网络技术攻关小组,充分挖掘现有新式装备的技战术性能,采取综合集成,技术升级等办法,集中力量进行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训练重难点课题的创新研究,形成了一批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信息化建设成果。
不仅使在野战条件下各作战平台之间实现了无缝链接,火力反应时间明显缩短,而且达到了作战指挥可视化,战场通信网络化,野战传输自动化,信息处理规范化的要求。
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和变化莫测的攻击目标,各种作战信息传递一路畅通。
二.
兵马未动,保障先行。未来信息化作战的新样式,新理念,给装备保障提出了新要求。
如何加速推进机械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向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转变,是军事训练转变的一个重要课题。
盯紧未来信息化战场需求,摸索出军式装备维修保障的新模式,提高了保障效能。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作战方式的变化,决定了保障方式的变革。未来信息化作战,装备战损率很高,抢修任务繁重。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时间就是战斗力,多一分钟就多一分胜算。
她们摸索出的整装换件维修新方式,以简化求高效,降低了修理难度,缩短了战损装备的抢修时间,最大限度提高了装备再生能力,满足了未来信息化战争对装备保障提出的新要求。
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任何一个人都是“战斗链”上的一个“关节点”。任何一个人存在“短路”,出现纰漏都可能关系到战斗的胜负。
实现个个都过硬的目标,既是未来实战的要求,更是训练转变的需要。
随着军事转轨,训练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新装备源源不断列装部队,
这些新装备信息化含量普遍较高,要提高这些装备的抢修能力,靠传统“人工把脉”的保障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需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她们必须及时更新观念,着力在掌握信息化保障手段上下功夫,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维修保障手段的信息化含量。
下连当兵一个多月的地方大学生入伍技术干部郑婻楠,作为一名普通战斗员加入到机甲协同对抗演练当中,动作麻利,操作规范。
总结讲评会上,分队干部说,郑婻楠的军事素质提高了一大截。
据旅政委余兰介绍,今年全旅接收的数十名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和郑婻楠一样,在下连当兵中补了基础课,增强了素质,长了才干。
她们文化程度高,但由于素质差异及专业不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带兵知识知之不多,军事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等。
有人建议,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文化素质高,多留几个在机关搞文字工作,然后再让一部分军事素质稍好的下到连里补空缺。
但旅党委感到,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没有军旅经历,自身素质必然会有一些不足,如果仅用其长就会使其不足越来越多,既不利于部队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更不利于部队长远建设。
重装部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能力不够理想。
军委先后组建了规模较小的轻型模块化部队进行转型实验。
“模块化”编制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强这些部队的火力和后勤支援能力,还能满足未来的山地和城市作战的特殊要求,并且可以通过配属其他支援部队来增强其作战能力。
数字机械化部队装备的轻量化趋势十分明显。
新型机甲旅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与以往相比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装备轻量化,导致其火力投射能力存在不足。
在部队内部组建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战斗群或者是将一些重装部队配属给轻量级的旅级部队以加强他们的火力。
一旦新型机甲旅得到“配属”部队的火力支持,其攻击力可大幅提升。
数字机械化步兵将是我军步兵的骨干中坚力量和发展方向。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