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上)杯酒
作者:丹东大米汤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80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那一夜,在皇宫暖春阁的宴会上,很多人都醉了。朦胧中,大家好像回到了二十年前,面对蒙古人的铁骑,唱着歌,手持简陋的兵器,毫无畏惧的冲上前去。“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子做马牛………”武将们低声『吟』起当年的起义军战歌。文臣们一样慷慨激昂,一直自制力极强的宋廉被人从自己的桌子上扶起时,嘴里喃喃念叨着居然是,“直捣黄龙,直捣黄龙,我再与诸君痛饮”。“已经好久没没有这样了,把蒙古人赶出了中原,大家的心也散了,也许,我们的确需要一个新的目标”望着座位上醉得七扭八歪得群臣,朱元璋默默得想。

白天,武安国指点江山,直到掌灯十分才讲述完毕。关于明代的世界,武安国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在怀柔这两年,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他花了极大的力气向过往商人打听世界的情况,所以离得近的地方,都和自己手中的世界地图对应个**不离十,至于远的地方,他把自己能弄明白的地方讲得详详细细,不明白得地方则一句话带过,反正明朝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这个世界,所以也不怕穿帮。中间又穿『插』了很多道听途说的西方典故,时而让群臣捧腹,时而让朱元璋扼腕,自从大明朝开国以来,大家还从没有这样痛快的一起开心过,开心得忘了时间。佳节不可无酒,当朱元璋宣布赐宴时,底下居然有低低得欢呼声传来。酒宴上,除了必要的礼节,恭祝皇帝洪福齐天外,朱棣、武安国等人成了大家的焦点。白天一直到散朝,朱元璋一直没有开口说如何赏赐二人,但谁都知道,武安国封侯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接下来几日早朝,继续封赏有功之人,散了朝,朱元璋则把朱棣、武安国等人留下,在御书房仔细询问战争的经过。“先前火烧石门谷之计用得妙,蒙古人喜欢抢掠,当年徐达将军就多次用此计诱敌,屡试不爽。这么多年了,这些鞑子依然没有长进”朱元璋微笑着对武安国说,“但是水淹之计,行得太险,有两点朕实在不明白,其一是黑水河上游冬天一时怎能积得这多水,其二是本来两天的路程,纳哈出久经战阵,不会不知道兵贵神速这个道理,怎么横队,整整齐齐地划了过来。到了近前大家才看清,各船已被铁链连为一体,装满土石,河水几乎与船舷平齐。虽然缺口处水流甚急,各船互相拉扯,被两岸上的人用缆绳拖住,速度如闲庭信步。说话间三艘最大的船已近缺口,又一声号角响起,各船抛下铁锚,随着一声大喊,数十条缆绳将三艘大船拉得横在缺口上,紧接着第三声号角响起,船上士兵打开船底早已弄好的放水口,众船缓慢下沉,交错着堪堪将缺口堵死。两岸一片欢腾,人人奋勇,二十多个铁笼在欢呼声中轰然入水,大坝下游顿时变为涓涓细流,很快又『露』出了河底,被北风一吹,不一会结了冰,好像干涸了一般。

郭璞等人随武安国爬到高处,看远方的黑水河从天边逶迤而来,横亘大地之上,却被一条百仗长的土龙拦腰斩断。太阳高高升起,照着蚁附在大坝忙碌的人群,更显得大坝有如神迹。御林军等看着武安国的眼神已充满崇拜。一日成坝,当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饶是诸人都见多识广,此时也不禁疑『惑』是否在梦中。而两边的山上,斥候王飞雨带着一干斥候,严密把住各个大小通道,连只山羊也不肯放过,更不用说蒙古『奸』细。

纳哈出这天派出的斥候有去无回,加派人马搜索却什么都找不到。途中遇到的村落大都不见一人,村民跑得很匆忙,有些人家桌上还放着饭碗,可所有能吃的东西都踪影皆无,连麦杆茅草甚至荒地中的野草都被烧光,井里也洒了大粪,害得元兵只好跑上十几里到河中取水,行军速度大大减慢。

半夜,蒙古兵正睡得香甜,突然营中杀声四起。纳哈出急奔出帐,只见营中已燃起十余处火头,影影绰绰不知有多少人马往来驰奔,眼看一场炸营不可避免。纳哈出久经战阵,当下传出号令,军士各守兵帐不得妄动,奔走者格杀勿论。蒙古兵当真纪律严明,不多时整座大营已经平静下来。纳哈出这才派人率亲卫四处搜查,只是偷袭者早已去得远了,连个受伤的都没有留下。闹到天明,清点损失,纳哈出又被气了个半死。人马虽只伤亡了数十,但偷营者的目标竟是随军携带的草料,大部辎重车被点燃,众兵将谨遵将令守卫营帐,没多少人救火,草料被烧得精光。气得他把管粮草的千夫长绑在马后拖死,却也只得派人向后催运。

这次远征倒是备了不少粮草,只是辎重车和作为军粮的牛羊群速度较慢,纳哈出急于奔袭怀柔,只带了三日的补给就冲了出来,被一把火烧光草料,而辎重队尚在一日路程之外。本来这不算大事,蒙古兵出征向来只带几日粮草,不足部分就地抢掠,可前面村村坚壁清野,就地补充是指望不上了,人倒还有些干粮,可五六万匹战马的嘴实在让纳哈出头疼,天寒地冻,地上哪有那么多干草。为了等草料,不得不停了一日。

可等到傍晚,还不见草料的影子,纳哈出知道不好,怕是传令兵也中了埋伏,只好派了一个千人队去搜索,不久得到报告,十几个传令兵队就在营外三十里处,被人用刀砍成了两段。

入夜,月黑风高,突然军营外又响起呐喊声,纳哈出早有准备,营外埋伏的两个千人队点起火把奋勇杀出,黑暗中有箭矢『射』来,手持火把的蒙古兵被『射』落了十几个。蒙古兵十分悍勇,纷纷弃了火把,边追边把箭『射』向前方,追了个把时辰却也没找到敌人,只好返回。谁知众兵将刚刚脱掉盔甲躺下,营外又是杀声阵阵。这次纳哈出倒是学乖了,知道敌兵不过是『骚』扰,只令弓箭手紧守营盘,将箭不住向喊声大的地方『射』去。喊杀声时大时小,时东时西,到后来连弓箭手也不再理会,营外喊杀的人可能也闹得累了,声音逐渐消失。

不觉已到寅时,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满营元兵闹了半晚,人困马乏,突然一阵弓弦响,霎时间无数火箭顺风纷飞而来,当头的十几座营帐顿时火光四起,风助火势,四处延烧到四十多处营帐,里面的元兵被烧得鬼哭狼嚎。等弓箭手们挽起长弓,外面却再次陷入一片漆黑中,只好『乱』『射』一通,只盼能『射』中几个,聊以解气。天明纳哈出的手下把伤亡报上,一夜之间,元兵又被烧百余多人,千余人带伤,还有二十多人被自己人踩死。营外有几匹战马被『射』倒,却没发现敌兵尸体。

纳哈出到底是沙场老将,连续两天让人劫营,暴怒之余倒也没丧失冷静,反而觉得对方将领用兵诡秘,必须小心谨慎。反正北平附近明朝防卫空虚,无论如何何处派兵也来不及援救。不必为了煮熟的羊羔中了敌人的『奸』计。到中午大队人马运回粮草,方才拔营前进。拒绝了部下急追敌兵的请求,缓缓而行,简直是步步为营。他饱读汉人的兵书,照葫芦画瓢,营寨四周挖了壕沟,放上据马,陷坑机关也做得中规中距,元兵本来没有如此扎营的习惯,但吃一堑长一智,营垒扎得滴水不漏,晚上巡夜也精神抖擞。接连数日都是无惊无险,只是原本两日的路程走了四五日,比步兵快些,但与平常速度相比那简直是乌龟爬了。

那些『骚』扰的不是别人,正是十三郎带领的骑兵兄弟,大家虽然不能带自己常用的三眼火铳,但心中知道多拖住蒙古人一天,家乡就少一分危险,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半夜『骚』扰时受了伤的,咬住牙跟住己方人马,第一天夜袭伤势重的几个,竟然跳进了烈火堆中,和自己知道的秘密一同化为了灰烬。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