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王飞雨死了,累死在白石江畔。虽然对王飞雨的才华感到惋惜,他的死还是让沐英长出了一口气。由于装备和粮饷的原因,新旧军之间本来裂痕就已经清晰可见,沐英不愿意让裂痕再加大。
‘如果王飞雨不死,事后我该怎么做’。灯下扪心自问,沐英暗自为自己的想法内疚。他不赞成杀俘和屠城,但杀俘和屠城可以最大程度地打击防御一方的士气,让今后的进攻更加顺利。做为一方统帅,沐英考虑更多的是厉害得失,而不是应不应该。王飞雨所作所为的确不像一个职业军人,也许王飞雨的话给了他自己的行为下了最好的注脚,‘我曾经是江湖人……’作为江湖人的王飞雨可以更多的考虑一个侠字,而不是军事上的利弊。
“有些事终究需要人去做的,我不想让我们的后代世世代代生活在仇恨中”!这些话敲打着沐英的心。谁对谁错,一时怎能说清楚呢,反正做为军人,这种行为永远不可接受。沐英叹了口气,开始在书案上给燕王朱棣写信,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其影响降低到最小。王飞雨出自震北军,关于他的死至少要给燕王一个交代。此外,无论如何让步也得讨好傅有德,使其同意不再追究,当个副统帅,真难啊。
“其实,在他向傅有德举起手铳时,已经杀死了自己。没有任何一个军队会原谅不服从命令并且胁持主帅的人”。辽阳城燕王行辕的议事大厅内,徐增寿长叹一声,沉痛地说道。
沐英的信用八百里快马送到,已经被圆桌旁的众人传阅了一圈。朱棣铁青着脸,一言不发。李尧和李书林这对见面就要打嘴架的活宝也蔫了下来,周衡、林火风这些民间出身的武将平素和王飞雨交好,更是黯然神伤。
“唉”!常茂见众人都沉浸在悲伤或愤怒中,带头打破沉闷。“要说傅将军也是,让蒙古人赎罪不行吗,云南的路那么差,让他们修上个十年八年的,还不是生不如死”。
“是啊,这不是和银子过不去吗,我们震北军从来不杀俘,也不虐待俘虏,更不说屠城了,有罪的去干活赎罪,没罪的好好当你的百姓,杀光了谁干重活,谁买北平的东西,简直是杀鸡取卵”!有人开始谴责傅有德屠城实在是下策,将来留给御使话柄不说,还断了己方财路,和商人打交道久了,将领们多少染上了些铜臭气。
“用人也不是这么用法,明知道王将军受伤了,还派他去追敌,要是飞雨在城内,一开始就制止,说不定还不会发生如此惨事”!梅义对沐英有些不满,按他的推断,武安国被架空与沐英有直接关系,他的父亲牵涉进胡维庸案,一家可以说都间接被武安国所救。虽然他不敢明着对沐英说三道四,心中还是觉得沐英太圆滑。
“不被派出,王兄也会主动去追达里麻的,那么多弟兄在城中被杀,王兄即使到天涯海角也会给他们报仇雪恨”。徐增寿了解王飞雨的脾气,出身于军人世家的他心目中王飞雨更像江湖豪客。
“他们就不会拉住他,平南军的人都那么缺心眼,看不出王飞雨受伤很重来,说到底还是不在乎”!周衡瓮声瓮气的说道。
“我看燕王殿下还是尽快修书,把其他几个军从我们借去的人要回来,您看看我们这仗都打成什么样子了,金山诸部和我们藏了一年猫猫,要是大家都在,早把这些鞑子捉来修路了”。季沧海考虑的更多是辽东的局势和财政,这一年进展不大,除了苏策宇在北海边上建立的基地财政上收益颇丰,常冒参股的『毛』料纺织业蒸蒸日上外,其他人无论军事还是经济上斩获都很小。从高到低,很多将领被朱元璋下旨抽调或被威北、定西军借走,新补充来的军官还没适应火器做战,震北军实力大减,有谁不怀念兵强马壮的日子。
“就是,借去了不重用,算个啥”!
“是啊,王将军若在我们这里,会这样英年早逝吗”!
话题一开,纷纷转到对“肢解”震北军的行为表示不满上。
朱棣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制止了大家没头绪的『乱』谈。大家提到这些都是他这个王爷控制不了的,没有武安国的一年,他累多了,但通过亲身体验,学会了更多东西,看问题也更深刻了一些。朱棣知道大家都希望武安国归队,他何尝不希望这样,但是父皇那里,明显是要把武安国架空,把他的势力从震北军中清除干净。朱元璋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儿子上着权术课。把李陵、王浩、张正武这些人要回来,那比登天还难。现在他朱棣应该做的事更实际一些,今天首要任务是稳定北平一系的军心。
清清嗓子,朱棣带着些哀伤的口气问道:“傅有德将军给朝廷的奏折怎么说,北平的报纸上怎么说,你打听过了吗”。
没有指明问谁的话,肯定是问侍卫团长张正心,只有年龄和朱棣相近的他可以不被称呼名字或官衔,二人平时惯了,他称呼朱棣也常常没大没小。
“问过了”,刚才一直没开口的张正心见众人把目光都投向自己,低声答道:“傅将军写了折子给飞雨兄请功,说这几仗斥候旅战功居首。据说没提王将军抗命和劫持主帅的事情,皇上好像从别的渠道知道了一些,如何处理还没定夺,只是说让沐英写一份详细的奏章上来,把王将军的功劳写清楚。但是王弼和金朝兴两位战死的将军都加封了爵位,让他们的后人继承。战死的将领除王将军外都把灵柩送回故里,风光大葬。北平的报纸把王飞雨飞夺普定城,夜追达里麻的故事写成了评书,现在茶坊酒肆很流行,大家都说他是震北军的英雄,这回《春秋》和《新报》倒异口同声”。
又是郭璞干的,先造声势。朱棣暗暗点头,人都死了,何必再追究他那么多是非呢,没有王飞雨,云南半壁江山能那么快安顿吗。这回震北军的声威又能提高不少,郭璞是个大贤,知道尽最大可能的利用有利的一面,自己应该学学。想到这,他略微提高了些声音命令到:“镇耀,抄一张陈士泰那张起死回生的『药』方,连同我的回信让下书人一起给沐将军带回去,还有,让把最新的火铳,『射』程最远那种,调可是我们震北军专用秘方,我们今年用这『药』换了大量的银两补充军需,云南那地方是盛产三七,方子传出去,将来我们收入会大减,说不定连『药』都被他们的给顶了”。
这句话说得很实在,”。
“是啊,我们整训过后,兵精粮足,就像当时和殿下与武侯一起出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回应,开始彼此探听起对方负责区域的情况,顺便交流和游牧民族作战体会。
徐增寿看看众人高兴的样子,起身退到了隔壁的地图室,静静地一个人对着阴山北面的地图发呆。他不想扫大家的兴,但是对明年春天的战局不觉乐观。据沐英的信上所讲,蒙古人的火炮『射』程已经比原来远了很多,基本上达到了大明这边轻型炮的水平,这样,震北军的攻击力就打了折扣。加上地形不熟和人数限制,控制目前区域都有些吃力,一战定江山更是不切实际。寒冷的冬天阻挡了双方前进的脚步,对震北军和金山部都是一个喘息的机会。震北军在总结,对手也在进步。况且目前所有战略都建立在蒙古诸部不『插』手的假设上,经过这几年调整,草原上的汉子应该恢复了实力,脱古思帖木儿不会放弃自己的族人,也不会放弃对中原的窥探。
大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战争准备不足,海上除外,陆地上的几支部队中,震北军相对来说还是准备最充分的,威北、定西、安东三军火器还没配备整齐,新旧军官们之间的磨合也需要时间。今年朝廷贸然对云南开战,绝对不是一个上上之策。虽然从战略角度来讲,收复云南势在必行,任谁都不会放任背后时刻有把刀『插』在那里,何况天下白银七分出自云南。但这个出兵时间的选择明显不对,云南属于脱古思帖木儿的属地,大明和蒙古的和约是互不侵犯。虽然和约早晚有一天会被其中一方撕毁,但绝对不该在这个时候违约,毕竟新旧军的交替还没完成,大明还没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一旦开战,从大宁到凉州,上万里的战线上要面临蒙古人的入寇。以大明目前国力,阵地战上宇内罕遇对手,怕就怕蒙古人以破坏为目的进行掠夺。这样一来,不知多少村落毁于战火,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如果武侯还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就好了,他一定会阻止收复云南的行动”。徐增寿不甘心地想。徐达不问军事,李文忠只管京城和大内治安,朝中再没有人能看得那么远。皇上被吞噬天下的梦想烧得恨不得明天就看到军队翻越大漠,直捣黄龙。他身边的春、夏、秋、冬四辅官,丝毫不通军事,表面上人才济济的大明实际上有用之才非常匮乏。
提笔给璞英、蓝玉各写了一封信,把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告诉对方,然后又以晚辈之礼给冯胜备了份厚礼,托人告诉他自己认为明年春天边界上会有危机。做完这些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徐增寿心绪慢慢恢复平静。不能从全局上着手,局部修补一下也算尽了微薄之力。摇摇头,他自嘲的想,“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但愿。武侯,贤妹夫,希望你能早日东山再起,再晚,恐怕你在军中的所有心血都将『荡』然无存”。
“阿嚏”,武安国在家中打了一个喷嚏,入冬了,江南的『淫』雨让外面的天气『潮』湿阴冷。屋子里的水炉子也驱不散他心头的寒气。一张丝帕递到他手上,温暖的小手在身后把他抱住,刘凌把脸贴上丈夫坚实的脊背。
武安国听说王飞雨的死讯,脸上没『露』出半点儿悲伤。只有刘凌知道他心里很痛,痛得在寒风中显得有些驼。凄风冷雨无情地摧残着这个汉子,刘凌不知自己如何去安慰他,只能尽力护住他的背。
拍拍妻子的小手,武安国轻轻地表达出自己的安慰。整整一年多了,看着自己的兄弟在阵前流血,无力去救他们,也无力反抗各方面的攻击,这种日子他过得实在艰难,好在有刘凌陪着他,两人牵手的路总比一个人好走些,至少没那么寂寞。
“凌,今天宫里怎么样,和皇后聊得开心吗”!武安国尽力找些令人高兴的话题。
提起宫里,刘凌不由得笑了,灿烂的笑容如雨后阳光。“开心,几个公主围着我用鸡蛋和蜂蜜配制你发明那个面膜,连皇后都贴了一脸黄瓜皮,不小心被皇上看到了,吓了一跳,连连骂我们暴殄天物,说你不务正业”。
“务正业,我倒是想,你肯吗”,武安国暗暗的想,古人所谓求田问舍,也是这样不得以吧。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