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京华烟云(一)
作者:慕容古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250

“啪,啪,啪。”

顺子赶着大车,稳稳当当地前进着,年轻的他不时扬起长长的马鞭,奋力在空中一甩,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爹双手袖在袖子里,闭着眼,坐在车辕上。听声音就知道儿子在干什么,不紧不慢的说道:“小兔崽子,老实赶车。”

“这段路平顺。爹,你就放一个百心,好好歇着吧。”顺子笑道。

他爹打了一个呵欠,“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你小子可小心点,要出了差子,小心揭了你的皮子。”

“知道了,爹。不要坏了俺家的名声,车里货物贵重,俺家赔不起,是不是?”老爹的吩咐,顺子都听过一百遍了,顺口就来。

“你知道就好。”老爹靠在车厢上,仿佛睡过去了。

这是一只商队,前前后后有十多辆大车,另有十来匹马驮着货物。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五六个骠悍的武师担任镖师。虽然现在世道还算清明,却也不得不防备着。这一次是行商,因为逼近年关,带的贵重东些特别多,就要更加小心了。

看看进了山海关,商队的主人高觉耀才放了心。他大开大车的粗布帘子,一股冷气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一个寒颤。

“快到通州了吧。”看着飞速倒退的景物,高觉耀想。看情景,明日就可以赶回京师,将货物发卖一些,其余的先屯集着,等到来年再说。大略算下来,自己这半年辛苦,有万把银子的进账,只不知道家中妻儿如何了?这一次回家得好好地陪陪她们,等到明年东北生意的上下卖家关系稳定了,可以不用自己亲自打理,自己才能留在京师与妻儿团聚。

正想着,就见一骑赶到车前,高觉耀认得这人,说道:“谢壮士,李公子可好?”那大汉憨憨笑道:“高先生,我家公子正请先生过去一会。”

商队从沈阳出发时,恰巧遇上李公子也要入关。高觉耀见李公子人物不凡,又有辽东都司开具的路引,便约同路入关,也方便照应。李公子欣然同意。

下了车,在路上稍等一下,李公子的四马四**车就到了。李公子披一领白狐披风,亲自下车,说道:“旅途无聊,聊备酒水,请高兄一叙。”说着引着高觉耀上了车。

车厢甚是宽广,四五人坐卧都有余,里面摆着一张小几,几上陈列着酒水饮食。高觉耀见车厢装饰精洁,品位不凡,再联想到很少见的四马四**车,心知这李公子不是凡人。举止便恭敬了许多,告了坐下,说道:“还未请过公子,到先讨了公子的酒吃,真是失礼。”

李公子道:“薄酒不值一提,兄台不必客气。”于是两人对饮闲谈,聊以打发时间。

这李公子自然就是李谪凡了。扫灭叶赫乌拉等部后,他便接到万历召其回京的圣旨,匆匆料理了些公务,将军权交给薛论道,他便带着谢胜国等几个亲兵回京。在沈阳与高觉耀同行,引见高觉耀还读过几年书,言谈不像一般商人那般可恶,就让谢胜国请他过来一叙。

李谪凡因问到行商之事。

高觉耀苦笑道:“祖上也是有功名的人,只是小可不才,读了十多年的‘子曰’,‘诗云’,却连一个秀才都没考上。要养活家中妻儿老小,没奈何只得跟着人学经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兄台弃举业而营商,未必非福。看兄台举止,可知运道正旺。”李谪凡劝道。

“经商到底是末流。”高觉耀道,“幸好当今天子圣明,任用贤能,裁减关税,我们这些人才好过一点,能寻几个钱养活家小。”

李谪凡给他满上酒,问道:“怎么讲?”

“一行有一行的难处,早年行商,一苦强盗,二苦官府税多,三苦兵丁巧诈。行商在外,幸苦不说,一不小心遇上强盗恶兵就弄得血本无归,就是侥幸无事,刨去税捐,也盈利不多。”高觉耀侃侃说道,“不光我们,就是盐商﹑木商﹑茶商,虽然本钱大,也不敢大意。”

“那如今,想必改善不少。”

高觉耀几口酒下肚,一张脸就红了起来,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这个自然,不然怎么说天子圣明呢。就拿关税来说吧,现在一批货物只需要交一次税,拿着这个缴税单子,就可以全国通行无阻。哪个关口敢再敲诈,敢再多收,就可以到衙门告他;衙门不理,还可以到督察院廉政司告去。”

李谪凡笑道:“真能如此?”难道我在辽东三年,关内就政风大变了。

“当然。不过,古话说‘冰冻三次,非一日之寒’,比起从前,现在好很多了。”高觉耀也平静下来,“你看现在的商旅集市比之十年前不知多了多少,听说南方与东西洋贸易,获利巨大。我不想发多大财,趁着这样的好日子,拼着再辛苦几年,积累几两银子,可以在家里做富家翁,免了下半生辛苦。”

“兄台是惜福人,不知道做的是什么生意?”

“辽东还做什么,不就是人参,珍珠,皮毛之类的特产品。只是我们这些小本生意,不比那些大商行。好东西都让大商行收去了,我们这些零散行商就只能收购一些低等下等的货物,赚钱也不多。”高觉耀说道大商行有些黯然,近年,各地商人份份仿效浙江﹑香江等商行,成立商行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打击对手,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像高觉耀这样的散商就受到了极大的排挤。

“不过,今年我到得了一个先手,可以稳赚一把。”高觉耀突然兴奋的说道。

“哦?”

“公子在辽东,想必听说过李谪凡?”

李谪凡的路引上并没有写本名。他见高觉耀如此问,笑道:“听说过,你的事情也与他有关么?”

“有关,当然有关,要不是他平定了女真,那里有这个发财的机会?”高觉耀见李谪凡有些好奇,便说道:“女真的珍珠皮毛等贵重东西我虽然收不到好的,却抢到了一件极其便宜的东西?公子猜是什么?”

李谪凡吃一口酒,摇摇头。

“木头!女真地面到处都有的大木头。”高觉耀道,“国朝两百年了,云贵川的大木料已经开采得差不多了,听说朝廷用木都要从海外进口。而女真地界多的就是木材,我已经向建州诏讨司的李化龙大人领了开采契约,开采木材,岂不是一件可以发财的事?大木材不用说,但是将无用的木材烧成炭,也可以卖钱的。”

李谪凡记起是用这么一回事。他和李化龙不光卖奴隶,不光圈地,还卖开采山林的契约。

“兄台好眼力。”李谪凡淡淡地赞了一句。营商和打仗到又几分相似,都需要敏锐地眼光和抓住机会的能力。木商是开放海禁前三大盈利商业,高觉耀能在争得一席之地,也算不错了。

黄昏时候,商队到了通州,宿进一家客栈。高觉耀指挥着车夫们将大臣围成一个椭圆形,安排了守夜的镖师,又放出几条经过训练的狗帮忙巡视。

即便到了京畿的客栈,还是不能够大意。

时近年关,客栈生意兴隆,集聚了大量回京离京的人,在此歇脚,甚为拥挤。李谪凡手执青竹杖,貂裘锦衣,步入店中。店中原本人声嘈杂,人来人往,见了李谪凡,募然鸦静下来,份份后退,让开一条路来。

“又仙,原来是你。”

人群中一个青年叫道。

李谪凡回头,看得清楚,却是当初同在圣前听命的张简修,就是张居正的第四个公子。万历七年,于自己同时被派到边关,自己到的是东北,张简修去的是西南。想不到今日在此重逢,心中也甚高兴,说道:“简修兄,别来一向可好?”

张简修没顾得上回答,将李谪凡上下看了看道:“又仙在东北几年,还是这般出尘,真让人艳羡。”

“你这是在夸我呢?还是在取笑我?”李谪凡笑道,看看张简修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皮肤黝黑,脸庞的轮廓明显许多,人也强壮了。身上原有的贵公子的骄气和不羁已经没了踪影,多了一些平民的味道,只是眼中流转的精光还在提示李谪凡眼前这个人同自己一样是帝国的军人。

“当然是夸你了。”张简修笑道,四下一看,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到我的房间去吧。”

“客隨主便。”

两人将各自的仆随安排好,来到张简修定下的客房,张简修道:“又仙在东北打的几仗,着实漂亮,南中将佐很是称赞。就是愚兄的顶头上司西南总督凌云翼凌大人也羡慕不已。”

“不过是侥幸而已。”李谪凡忙道,“到是凌总督近年东征西讨,所向皆捷,于国家实有大功。”

“就是对付反叛的苗人。苗人为占据西南,高皇帝定天下,开云贵,让他们为土司。现在,这些人比如播州杨应龙、永宁奢世统、水西安尧臣,个个都心存异志,图谋已久。还有大大小小的土司,叛降不定。让人忙不甚忙。”张简修用略带一点得意的口吻说道,在西南三年,跟着凌云翼打了不少胜仗,可惜因为南方之军功素来不被重视,不然他现在也许可以封爵了。

李谪凡问道:“听说安南和缅甸等国也不太本分,时时犯边?”

张简修四下一看,小声说道:“岂止是犯边,云南那边和缅甸人很打了几仗,沐公爷和刘挺总兵都没有占到上风,还丢失了好几座城池,要不是总督大人及时支援,后果就很难料了。”

虽早听说刘挺是一勇之夫,云南的卫所兵也不强悍,但这样的结果还是让李谪凡微微感到吃惊,“这事上头知道么?”

“这么大的事情如何满得住,当时总督﹑公爷就上疏请罪,不过圣上并没有怪罪,只让西南各省尽力收集南方各国情报,做好防备。”张简修道,“这才侥幸过了关。不然事情一闹开,但是言官就会让人不堪其扰。”

李谪凡琢磨着万历的处理方式,想不明白为何不撤换刘挺。这事他与他本不相干,又不是什么好事,就不再追问了。说道:“简修兄,可知万岁召你我回京所为何事?”

“又仙你也不知道么?”张简修讶道,“愚兄也正奇怪,想问个明白。”

李谪凡笑笑,多少知道万历的个性,当初放自己几个出去,是有用意,现在召回来,想必也有深意。“且不管它,到了京师祸福自然分明。”

“这个自然。”张简修道,便问起了辽东之事,李谪凡也不隐瞒,将过程细细地给他说了。末了,张简修叹道:“辽东和西南两事还有些相像,都是蛮夷不服王化,叛乱大明。辽东幸得到又仙以雷霆手段扫灭,西南却是崇山峻岭,贼人屏险拒守,不知何日才得太平。”

李谪凡知道西南虽难以一时平定,但危害也不如女真大,可以打持久战,最多是多耗费一些钱粮。不过这话不能对张简修说道,只道:“有凌云翼总督在,平定诸夷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话甚是。”张简修道,“总督大人文韬武略是有的,只是这事还得靠朝廷。不然总督就是有通天的本事,没朝廷的支持也没奈何。”

“令尊大人主持国政,支持自然少不了。不然我们这些边将那里能立功?”

这话到是实话,不管是戚继光整顿经营,还是俞大遒组建水师,又或是东北李成梁李谪凡用兵,西南凌云翼进剿蛮夷,诸多军事行动都得到了首辅张居正的全力支持,军饷钱粮军械从来就是尽量满足,对将领的军事行动也绝少阻挡。可以说,这些军功,有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功于张居正。

别人称赞自己父亲,张简修自然高兴,不过略谦逊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