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行刺的事情,并没有与明教原来的“老兄弟”通一点气息,他知道,等到他刺杀成功,自己也因此而身损的时候,他自己门下的弟子,自然会有人将这个消息传到明教的总坛。
到了那个时候,已经死去的阳浩既可以享受成为明教中烈士的风光,也可以享受成为赵宋朝廷钦犯的痛苦。
到了那个时候,因为阳浩的缘故,加上明教一贯的所作所为,再加上明教中这些年大大增长的势力,都会因为阳浩的缘故而……
那样的情况,才是慕容复想要的状况。
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城池,慕容复心中暗自揣摩:“嘿!嘿!嘿!果然是一座了不起的都城呢。光是精锐的禁军就有八十万,其他的厢军二、三百万,其他的辅助兵种,更不知道有多少,如此之多的军队,富裕的国家,众多的人口,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不但收不回汉唐的故地,数次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打的落荒而逃。”
正所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慕容复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整个人也成熟了不少,他天性凉薄,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自然不会有什么禁忌。刺王杀驾,这只是慕容复所有计划中的第一环罢了。
来到汴京城以后,慕容复就去探测过了皇宫,他并不着急,以他今时今日的武功,想要杀时间任何一个人都不是难事,何况是一直深居在皇宫中的人物呢。也许,对于一般的刺客来说,想要进入皇宫刺杀拥有重重护卫的皇帝,是难如登天,那么,对于武功盖世的慕容复来说,刺杀一个一直待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不动的人,就犹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容易。
慕容复并不担心那些一直在大内中养尊处优的高手,在他看来,这些所谓的大内高手就像关羽眼中严良文丑一般,土鸡瓦狗,插标卖首罢了。
宋朝自太祖赵匡胤以来,有太宗赵炅、真宗赵恒(赵光义)、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可以说,宋朝的皇帝除了宋太祖赵匡胤以外,除了宋神宗任用王安石想要变法图强以外,其他的皇帝都说的上是一无是处。
当今在位的乃是哲宗赵煦,赵煦是神宗赵顼的第六子,虽然既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但是因神宗去世时,赵煦的5个哥哥早夭,他年纪最大,因此被拥立为帝,他登基的时候。时年仅10岁,因为皇帝年幼,由其祖母高太后(英宗皇后)垂帘听政。
虽然今夜月朗星稀,慕容复却丝毫不放在心上,他出入宫廷,行走急速,犹如鬼魅。丝毫不为巡夜的侍卫,路过的太监宫女所察觉。
转眼间,慕容复就到了今夜的目的地,就在这时,慕容复脚步一顿,犹如一团随风而散的清烟突然凝聚在一起停了下来一般,以慕容复的性格,从来不会如此迟疑,何况此等大事。
孔子曰:“……”却是有人在阅读《论语》,语调见仍然听的出稚声,慕容复却从中听出了一种恨,一种不甘,一种愤怒。
慕容复眼神迷离,依稀见到一个少年也在阅读《论语》,声音相似,连其中旁人不可察觉的深意也是一般,而那个人,正是他慕容自己。目光微侧,慕容复目光极好,不要说在这月光明亮,房内尚有灯光的情况下,即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他都能视物犹如白昼。
只见读书的少年身穿明黄的服色,正在手捧一本《论语》,细心诵读,旁边有个手执拂尘的小太监在一边大瞌睡。慕容复心中暗自感叹:“可惜,可惜,如此聪慧的一个少年皇帝,今日就要命丧我手,不然,他以后未必不能成为一个如同康熙一般的中兴明主。我与他在一般年岁立志,时至今日……”慕容复正在神游物外,突然一阵低低的笑声传来,慕容复并不惊慌,心中暗道:“你终于又出来了!”
“你以为眼前的人能够继承神宗遗志,变法图强,中兴大宋吗?”说话的正是一直潜伏在慕容复意识深处的莫信。
慕容复心中淡淡的道:“眼前这人,显然天资聪慧,即使与我比起来,也相去不远,又贵为帝王之尊,继承先贤遗志,中兴大宋,又有何不可能呢?”
莫信却避而不答,道:“是吗?既然你如此认为,我们就拭目以待。只是,我却不赞成你见天将赵煦杀掉,我有一个更好的提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慕容复道:“哦!计将安出。”
莫信道:“赵煦虽然九岁就登基,却一直是高太后执政,高氏死抓权利不放,自来主少过疑,二人矛盾由来已久,若能妥善运用,定有你意想不到的好处。”说到这里,莫信也不多说。慕容复目光一亮,陷入了思考之中,却没有注意,一缕几乎微不可见的清光从他脑后飞出,飞入了赵煦的寝宫中。
沉默良久,慕容复暗自叹了一口气,道:“言之有理,是我有欠考虑了,不过,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事情还远远没有达到不可挽回的阶段,为今之计,只需要将刺杀的对象从小皇帝变为太皇太后高氏。”
莫信道:“怎么?你想要现在就动手吗?”
慕容复决然道:“不错!”
莫信道:“杀了小皇帝,高氏虽然可以继续执政,却失去了执政的基础,毕竟,她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完全是因为皇帝年幼。只是,如果当今变成一个成年的皇帝,那还是你想要的结局吗?”
慕容复道:“所以,我才要杀高氏,而不是赵煦。”莫信道:“你图谋的不错,只是,你不觉得你的计划过于简陋吗?杀了小皇帝,虽然可以使你在明教中得到巨大的声望与威信,但是,明教却不是你复兴大燕的根本,威信与声望只会使你徒然引人注目,所以,有不如无。”
慕容复听的云山雾罩,不知所云,道:“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莫信道:“赵煦渴望亲政,如此一来,就需要从高氏手中夺权,但他现在毕竟年幼,加上高氏对他还算尽心,与高氏的矛盾并不深,没有受到情绪的左右。这样一来,一旦高氏故去,最大的得益人不是你,而是眼前的赵煦。你刚刚还说他天资不凡,想象一下吧,一个天资不凡的少年天子,一个继承神宗遗志,想要将王安石变法进行下去的皇帝,一个锐意进取的皇帝,这样的皇帝,是你想要看到的吗?”
慕容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