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安定荆南
作者:丹东大米汤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775

公元191年九月,风煜率领一万大军从武陵城开出,此次讨伐蛮夷以卢植为主帅,刚投效来的吕岱和张合为副帅,以同样是刚来不久的孙邵为参军。

孙邵字长绪,原为北海太守孔融的功曹,被孔融称赞为可任朝廷要职的人才,后随刘繇到达江东,继而辅佐孙权。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数年后病逝。

孙邵既然能成为东吴第一任丞相,说明他的能力那是不容置疑的,至少他的能力决不在张昭之下,碧眼儿识人用人的本事还是可以的。至于历史记载的他和张昭不合这件事,风煜绝对不会让它发生,在自己的手下,分工明确,职权分立,便是不合也没什么,只要你识大体就行,谁都不可以越俎代庖。

而吕岱更是三国时吴国的一位开疆拓土的高寿名将,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东吴政权元勋重臣之一。呵呵,公元160年出生,能活到公元256年牛B吧。不过还真不愧是江苏如皋人,看来长寿之乡由来已久啊!

公元215年,吕岱率兵配合吕蒙夺取了蜀国的长沙等三郡,接着又同鲁肃联兵镇压了勾结关羽的吴砀和袁龙,被孙权任命为庐陵太守。

公元226年交趾太守土燮死,士燮的儿子士徽拒不接受东吴政权的统治,吕岱亲率3000水军“晨夜浮海”,突然兵临交趾城下,迫使士徽束手就擒,避免了割据。接着,他率军平定了越南的东北部,并派遣朱应和康泰出使南海诸国——“南宣国化”,从此开始了中国和南海诸国的正式往来。吕岱的这一举措,在我国历史上可与东汉时期班超遣使访问西亚各国一事相媲美。

公元231238年,廖式乘吕岱调走举兵叛乱,交州诸郡震动。吕岱再次奉命征讨,经过一年的作战,镇压了这场叛乱,然后回师武昌。孙亮继位后,吕岱官至大司马。

岭南地区土广人众,物产丰富。岭南归属孙权以后,不仅为东吴提供了大量财富以及战略物资,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了相对稳定的战略后方,这是孙吴能与曹魏长期对抗,且比刘蜀享国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清代历史学家蒋超伯指出:东吴所以能与曹魏抗衡,吕岱作出贡献最大。如果没有吕岱平定岭南,东吴政权将会陷入四面受敌困境,就会像后来南唐后主李煜、吴越钱叔一样,终为北宋吞并。就此而言,吕岱之功不在鲁肃、周瑜之下。

如此人才,风煜怎能不重用,但考虑到他还没有功绩,怕直接给予高位而众人不服,这才任命他为副帅。卢植已经老了,加上风煜手下良将如云,为风煜征战的时间已经不多,所以也想把吕岱培养为自己的接班人。

风煜转头问卢植:“卢公,武陵蛮夷的情况如何?”

卢植笑道:“这个你应该问长绪,武蛮的信息都是长绪收集的。”

孙邵点了点头,也不客气:“武蛮溪是武陵各部少数民族的总称,有大小几十个部落,分布在武陵和益州南部。他们不受教化,依山伴水而居,民风剽悍,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尤其是山地作战能力出众,唯有山越之兵可比。根据这几年来收集的信息,他们中比较有威望的是一个名叫沙摩柯的少年,虽然此人年仅十几岁,但武艺不俗,生得面如□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有万夫不挡之勇。”

“哦,他很厉害吗?”张合兴奋得双眼放光。风煜一见,这还得了,自己早就想过过上阵杀敌的瘾,这难得的生意哪能被他抢去,赶紧说道:“俊义,这次没你的份,呵呵,我好长时间没动手脚了,下次再让给你。”气得张合转过头去,暗道我不也是好长时间没动手了,得,你是主公你说了算。

风煜问孙邵:“长绪认为我们该怎么收服武陵蛮夷?这个武蛮和机伯那边的山越有什么区别吗?”

孙邵想了想道:“打还是要打的,蛮人向来以武力为尊,不把他们打怕了他们不会坐下来和你慢慢谈。不过武蛮和山越不一样,山越之所以被称之为山越,而非越蛮,主要因为山越已经基本汉化,生活起居与我们无异,也靠农耕为主,打猎并不多。武陵蛮则以打猎为主,依靠山地间的梯田种些薄粮为辅。只是这两地人性格凶悍到是一样,都善于山地战,自铸甲胃兵刀和汉兵作战。”

风煜赶紧道:“想来长绪已经有了计划,还请说来听听。”

孙邵赶紧道:“蛮人擅战,若汉兵过多,他们则退兵窜入山中,若汉兵相当,则倾巢而出,加上本身确实勇猛,所以历来还没有人收复得了。不过武陵蛮屡屡造反不是想抗税,因为他们本身也不知道税赋为何物,他们更多的是对我汉族的恐惧和抵触,他们居在山中,并不外出。我想设立一个特别行政区或自治区,简单来说就是以蛮治蛮。”

风煜一听大感兴趣,这个孙邵果然不俗,示意他继续。孙邵清了清喉咙:“邵概括了四点:第一,封地自治,我们可以给他们一块肥沃的土地让他们生活,没有人不喜欢稳定的生活,而且自治区是蛮人自己治理,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抵触情绪,只要能让他们迁出大山就好办;第二,经济连结,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良种、耕牛、农具等物品,只要让他们逐渐适应我们汉人的生活,以后便是想回山过那苦日子也不愿意了,同时我们可以用粮草和其换取铜铁,让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汉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三,文化渗透,主公可以让那些大族子弟到襄阳学习我们的文化礼仪,慢慢同化,待南蛮大族皆深悉汉俗礼仪,便是治理起来也方便很多;第四,釜底抽薪,等他们臣服后,主公可将其族中青壮抽出建军,一来可以增加我们的实力,二来南蛮就是想反也没了能力。我想,如此一来,南蛮将长治久安。”

“哈哈,好,以威慑之,以利结之,这个定蛮策如果成功,当可泽被万世啊,长绪真乃治国之才也!”风煜高兴地赞扬道,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面下手,不愧是东吴第一任丞相,孙邵满面微笑着连连谦虚。

正说话间,忽有小校飞马赶来,报道:“将军,前方十里发现南蛮人马。”

“好,大军停止前进,就地列阵,准备迎战。”卢植沉稳地下令。

不一会,前方烟尘扬起,一彪人马出现在视线中。两军对圆出,对面当先撞出一队军马,不过站列的阵形却是稀稀拉拉,不成样子。风煜定睛看去,旗下一员少年蛮将身躯魁梧,比风煜185CM的身高还高了半头,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赤膊坦胸,手擒一个奇门兵刃,瞧那分量足有五十斤开外,看来此人就是武蛮中的第一高手沙摩柯,而那兵器定是什么铁蒺藜骨朵。

“那个叫什么风煜的,还不速速出来授死!”那边沙摩柯勒马大喝道,汉语中还夹着一些蛮语,他身后的数千蛮兵更是齐声鼓燥。

风煜微微一笑:“我去会会他。”说完纵马上前,旁边众人立即高喊小心。

风煜来到沙摩柯面前,微笑道:“在下便是风煜,有本事你就来擒我吧。”

沙摩柯看了看风煜,撇了撇嘴:“瞧你那细皮嫩肉的,膀子看来也没什么力气,换个人来,我可不想部落里的人说我欺负人。”

风煜“呵呵”一笑,一戟径刺沙摩柯的颈项:“试试便知道。”

沙摩柯虚晃手中兵器,架开风煜的画戟,手臂不禁被震得发麻,当下喝道:“好家伙,有点力气,再来。”

两人各举戟兵,战到一处,双方都使出浑身的招数,沙摩柯力大朵沉,风煜戟法精熟,这一通撕杀直从午时酣战到申时,两人大战五十余合,未分胜负。

其实凭风煜的功力应该已经将他拿下,但是风煜的实战的经验太少,更没有沙场搏命的心态,加上从没见识过沙摩柯的兵器,所以战况才一直僵持着。历史上周泰在全盛时期二十回合斩沙摩柯,可见沙摩柯也就是三星级战将的水平,如果继续打下去,待风煜适应了他的打法,将其击败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两人再战十几回合后,风煜抖擞精神,挑开沙摩柯的铁蒺藜骨朵,顺势便是一戟刺向沙摩柯的咽喉。沙摩柯一惊,赶紧侧头让过,肩膀却被画戟上的月牙割开,鲜血直淌,沙摩柯立即拨马败回本阵。风煜哪里肯舍,紧追不放,看得襄阳众将眉头一皱,主公太没经验了,这样最容易遭暗箭偷袭,典韦赶紧跃马出阵赶去。

沙摩柯听得身后马蹄声响,估计了一下位置,突然取出身边长弓,一记背射直取风煜。风煜此时正意气风发呢,没想到第一次上阵就大胜了一把,丝毫没有注意防备,当下躲避不及,被一箭射在手臂上,坠下马来。沙摩柯大喜,回身又是一箭,眼看利箭就要穿透不能移动的风煜,突然一柄短戟飞来,准确地将沙摩柯的利箭击飞,正是典韦及时赶到。沙摩柯见对方出来之人比自己还凶神恶刹,瞧那比熊还强壮的身躯,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也没回马迎敌,让典韦将风煜救回阵中。

风煜的伤到是不重,不过他此时正低着头挨卢植等人的训呢,众人都说风煜身为主公不可以轻身犯险,风煜看犯了众怒,只得将头点得像啄米的小鸡,连连保证不会有下次,众人见他认错态度尚好,便也住口不语,毕竟风煜身为主公,做手下的也不好太过。

主帐中,犒劳的宴席早已摆上案头。“这一回,蛮人再不敢狂妄了吧!”风煜举樽一饮而尽,今天大胜一场,他的心情自是无比的舒畅。

众将见风煜高兴,也是纷纷附合着,坐中只有吕岱神情凝重,似是若有所思。

“定公,有何忧虑且说出来?”风煜看了看吕岱的脸色,笑问道。

“主公,岱观今日之战,蛮人既已明白单挑无果,而您又了受伤,今晚我等需防沙摩柯举兵袭营才是!”吕岱迟疑了一会,谏道。

风煜点了点头,若有所思,沙摩柯不是用兵之人,但不代表蛮人中没有能人,于是吩咐了一下,各将依令而行。

“沙、沙、沙”静夜里传来阵阵轻微的脚步声,风煜目光一凝,南蛮来了。

透过林间的缝隙,可以看见营寨方向黑影瞳瞳晃动,前来劫营的蛮军想是怕被发现,没有点燃火把,而是摸黑靠近了襄阳军营帐,这样也好,正可以遮掩营帐中空无一人的情况。

“杀!”敌将一声呐喊,催马杀入营中,听声音果然是沙摩柯这个猛男。隐约中有无数蛮兵叫喊着冲入营内,逢帐便挑,夺旗踏营,好不爽快,片刻功夫即杀到中军帐前。

须臾,黑暗中传来沙摩柯惊慌的叫喊:“中计了,快撤!”这时只听到吕岱大喝一声:“点燃火把,杀!”

斯夜,前来劫寨的五千蛮军全军覆没,主将沙摩柯也被张合生擒。随后一个月内,吕岱让张合连续诈败七阵,将南蛮四万联军诱到一起,最后火烧零阳,一战竟全功,将蛮军全部消灭。在孙邵的平蛮策下,南蛮最大的八部首先投降,历时近三个月后,风煜终于彻底安定了武陵蛮夷。

风煜同时宣布,以后南蛮和汉族享受同等的待遇,一视同仁,彻底赢得了各部的效忠。

平定武陵蛮夷之后,风煜便率人回军襄阳,继续等待伊籍的消息,终于在年关之前,伊籍从桂阳赶回来。

伊籍感叹道:“人还真是个奇怪的东西,你不让他害怕,他还真就不把你放在眼中,如果没有主公在武陵的大胜,桂阳这边可能还得费些时日呢。其实也没要这么长时间,因为条件倒是蛮好谈的,只是他们为了拉拢我,非留我在他们那里住了一个月,劳各位担心了。”

众人大喜,田丰笑道:“冥冥中一切皆有定数,恭喜机伯又为主公立了一个大功!”

伊籍笑道:“不敢当,为主公效劳是应该的。”

众人大笑。

风煜问孙邵道:“武陵和桂阳各地共有多少南蛮和山越?”

“武陵蛮夷本来有二十几万人,现在估计还有十五左右,而山越那边则比较多,由于没有经受战乱,还有近三十万人。”

风煜点了点头:“长绪,你辛苦下,将两地安排一下,各划一个城给他们,愿意迁移的部落迁移过去,官员由他们自己选择,可以选择汉人,也可以选择自己人。愿意效力的年轻人登记好人数,选择年青力壮的。”

郭嘉笑道:“主公打得好算盘,一石三鸟啊。”风煜“嘿嘿”一笑,让众人散去。

年关前,风煜看着许靖呈上来的人口统计数表,经过近三年的整顿调整和长期北纳流民,现在六郡人口已经超过三百五十万,其中襄阳郡八十万,江夏郡六十万,零陵郡四十万,桂阳郡六十万,武陵郡五十万,长沙郡六十万。

查了下自己刚到三国时的人口统计,仅襄阳和江夏两郡就比三年前增加了近四十万,在各州人口急速下降的今天,唯独荆州人口成倍增长,大概最主要就是司录、衮、豫三州人口大量流向稳定的荆州,而相对这三州人口都几乎下降了三分之一。

张昭主要负责流民安置,经他记录,三年内南下荆州的流民已经有了近一百万,最多的一次是上半年,因为诸侯攻洛阳,从司隶猛然流进的四十万流民,而这些人有一大半进了风煜治下的六郡,还好由于这几年安置流民有了经验,否则必出大乱。

蒯越道:“由于这几年兴修水利城防,现在的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地域广阔,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安置流民,尤其江夏、武陵水利灌溉修理到位,两地可以安置近百万流民。而襄阳郡的发展则到了瓶颈处,最多再安置三十万,不宜更多。”

风煜想了想说:“现在空闲荒废土地最多的郡是哪几个?”

张昭道:“武陵最多,十之七八为空地,零陵和长沙次之,十之五六为空地;桂阳空地虽多,不过多山多水,山越人能在山岭丘陵之地种粮,我们汉人却很难。我觉得主公宜以长沙为荆南建设之核心。”

“恩,恒阶能力不错,我想他不会让我失望的。”

随后,风煜对襄阳的军政进行了改制。由孙邵、黄承彦、庞德公三人组成最高行政院;由郭嘉、田丰、沮授三人组建最高参谋部;由卢植、蒯良组建军部;江东二张组建农商部;蔡老头和乔老头组建教育部;顾雍组建司法部;陈琳组建宣传部;伊籍组建外交部;几名刚刚弄来的发明家——郑浑、白翳、蒲元、张钧等人组建工部。

荆南四郡的人员不变,不过江夏郡由于二张上调,风煜该命苏飞为太守。由于陈宫在吕布手下做卧底,程昱在汝南暗中相助刘辟,刘晔去青州辅助臧霸,审配在并州协调张辽高顺和张燕,所以表面看来,风煜手下的谋士只有郭、田、沮、蒯四人。

风煜的军队也正式达到了十万,同时从四十余万武蛮和山越里抽调了五万精锐,组建“修罗军团”,由张合率领,独立于襄阳军外。并将军队改为四平、四安、四定几个名号:庞德为平北将军,王威为安北将军,徐晃为定北将军;赵云为平西将军,于禁为安西将军,黄忠为定西将军;张合为平东将军,吕岱为安东将军,魏延为定东将军。

其他众将,如李通、刑道荣、廖化、沙摩柯等人皆为校尉,典韦为五千近卫军都尉。由于张辽、高顺、张燕、甘宁、臧霸等人不适合现在公开,所以暂时没有册封。

经过整顿的荆南六郡开始走上高速发展之路,风煜稳坐襄阳,只待明年刘表和袁术二人相争,从中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