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生人读者请进
作者:方寸山的小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98

))

进入九十年代后,物质化生存成为主流,那些早我们出生的六十年代人,在经历一段精神分裂后,很快成为新的时代得心应手的参与者,而七十年代人睁着懵懂的眼睛,看见的是自己成了无所事事的旁观者徘徊在主流和非主流的边缘,即使有所动作也常常捉襟见肘。

曾经憧憬着“奔向二〇〇〇年”,结果发现现实并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就像美猴王学成神通后,发现原来自己还有个跳不出去的“手掌心”。齐天大圣的宿命悲剧和我们那个年代生人的心路历程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同构。

笔者写作,其实内容和文字都是大量抄袭和引用的,笔者不是专业作家,自然不能有华美的文字,精密的构思以级缜密的逻辑,笔者常常觉得,写作不过就是为了借题发挥,表达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以期望得到别人的共鸣而已。

“很多人的理想,一出生的理想,在无奈的生活中被压在五行山底了”。和后出生的八十年代生人相比较,由于后者一直置身于这个业已形成的现实环境,他们的理想化情结并不如我们那个年代人强烈。

在八十年代人的世界里,生存和游戏可以做到二位一体,而在七十年代人那里却存在无法消弥的两者分裂,所以即使七十年代人选择游戏,但在内心任有一抹挥洒不去的纯情,就如同《方寸生山的西游记》选择了戏仿西游和风姿,颠覆的只是西游的悲剧内质而不是传统经典,抄袭的只是风姿的情节章句而不是别人立意理想。

在大多数人眼中,《西游记》讲的是一群六根不净,犯了错误的妖怪被佛祖收服改造,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终成正果,重新做人的故事,孙悟空也由一只石猴变成了佛,完全宣扬了正统不可违抗,正统不可战胜的思想。

可笔者认为,这样的孙悟空不是齐天大圣,他虽然成了佛,却已丧失了纯真的天性,所谓成正果,也不过是成了道貌岸然的佛,成了冰冷无情的仙而已。

被佛祖天庭收服改造的那个已经不是美猴王了,他为了去掉头上的金箍,为了成正果,已拜服于佛祖,玉帝的脚下,成为了工具。

笔者理想的孙悟空是反抗精神的代表,他什么都不怕,也没有什么能挡住他的脚步,他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是叛逆﹑执着的。一位真正的美猴王,强大,自信,蔑视权威,不向命运屈服﹑敢爱敢恨。这种天性我们或许可称之为天真,但正是这种天性将使他高大无比,掩盖了漫天神佛,独尊十三界。

当然了,笔者这一代人即使反叛也只会是一种姿态,传统和理想的重负不是说卸下就可轻松卸下的。确切地说,这样的戏仿中包含一种自嘲,有不满,有愤怒,有无奈,也有独自神伤。笔者无能,只有借助别人的生花妙笔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谨以此文献给生于七十年代喜欢猴子西游记的朋友们。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