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冉稳住身形,只见眼前出现一个老僧。这老和尚看起来大约有六七十岁年纪,满脸的皱纹,身穿一件青色僧袍。这就是晨鸣寺唯一的和尚本因。本因阴沉着脸向陶冉道:“这位施主,夜闯鄙寺,不知有何贵干。”
陶冉道:“大师就是本因吗?在下的朋友今日来游寺,至今未归,敢问大师,在下的朋友是否失陷贵寺?”
本因阴沉地道:“你既找他,说不得,老衲只好送你去与他相会了。”说着,本因向后倒退两步,脚步移动处,两朵绿色莲花腾空飞起,绚丽诡异的绿色迅速冲到陶冉眼前。陶冉心下一惊,他只在古籍中看到一种说法,据说有一种佛教功法,叫做“步步生莲”,但是怎么修炼、有何种神通,古籍中都语焉不详,难道这就是这种久已失传的功法吗?
只是佛门的功法一向以中正圆融为主,这本因和尚发出的莲花怎么会显出如此诡异的绿色,而且法力中透着怨鬼的邪气?
陶冉左手一挥,青色匕首击中一枚绿莲花,跟着双手握朴刀,一招力劈华山,横向一挡,只觉绿莲花的花瓣异常坚硬,来势又急,手中朴刀几乎抵挡不住。陶冉顺势后退两步,这才卸了莲花的来势。手中朴刀轻甩,将绿莲花甩向一只山魈。那山魈正在和两个绢人纠缠,山魈高大勇猛,招式直来直去,绢人却以柔克刚,所用都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山魈正没奈何,忽然绿莲花飞近,山魈大惊,不敢硬接,只能缩身闪躲,这一来失了先机,被两绢人占了上风。
陶冉这边却又忙上了,原来刚才青匕的劲道不够,竟不能劈下另一枚绿莲花。绿莲花势头稍微受阻,又冲了过来。陶冉竖刀抵挡,轰的一声,绿莲花跌落,陶冉也觉双臂被震得麻痛难当。
本因脚下按照步步生莲步法又走几步,默念步诀,又有三枚绿莲花从脚下生出,分三个方向向陶冉袭来。陶冉无奈,只能挥朴刀硬挡,脚下则不住后退。本因脚下毫不停歇,绿莲花层出不穷,陶冉忙于应付,心想:“这老秃驴轻松走几步,我可要实打实地劈莲花,这样下去,老秃驴走二里路,我已经被累死了。”又想:“这绿莲花也是灵气所聚,也许灵符能够对付。”当下摸出两张“震鬼符”,向飞来的绿莲花抛出。
第一张震鬼符威力所及,竟将三枚聚在一起的绿莲花震散。但是后续的绿莲花竟似有了智慧一般,纷纷散开。第二张震鬼符追来追去,就只追到一枚绿莲花。
陶冉所带符箓虽多,可是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绿莲花,再多的符箓也有用完的时候。而绢人的力量不足,陶冉怕伤了绢人,也不敢抛出绢人去抵挡绿莲花。又掷出几张震鬼符震散了几枚绿莲花,可是却没能靠近弥勒殿一步,陶冉也不敢再用震鬼符。好在震鬼符抵挡一阵,双臂稍稍恢复,便又用朴刀向绿莲花劈去。
一通猛劈后,陶冉感到这绿莲花似乎只是外皮坚硬,内心却很空虚。陶冉心中一喜,莫非这绿莲花的罩门就在花心的莲蓬中吗?又一朵绿莲花飞来,陶冉纵身而起,朴刀当头劈下,绿莲花的莲蓬一遇朴刀,突然塌陷,花瓣飘零,瞬间被劈成两半。绿莲花落地,化作无形。
陶冉见这一招奏效,忙将朴刀交于左手,右手幻化出一捧青色细针,又是一纵,凌空以“天女散花”的手法打出青针,每一枚青针都射向绿莲花的莲蓬中,针一入花,绿莲花顷刻枯萎,虽然去势不堕,却在飞行中已经逐渐黯淡、消失。
陶冉不知本因虽然走起来显得轻松写意,其实心中也是叫苦不迭,他每一步已经是步履维艰了。为了走出莲花步,本因将全部真气都凝在足下,时间久了,脚下好像有万蚁噬咬一般。自己所练真气抢自怨灵,每日只贪图快速精进,又未能及时化解。这时长久运行,立刻不能操控随心。
此时本因看到陶冉竟找出绿莲花的罩门,大惊失色,此时体力已是强弩之末,无论如何不敢再放出绿莲花,转身向后院跑去。
陶冉在后面紧紧追赶,追进弥勒殿,转过弥勒佛的法像,见弥勒殿后面是一个小院落,对面则是观音殿,本因和尚已经没了踪影。陶冉不敢造次,小心地走进这个小院落,这院落不大,却有着浓重的鬼气,地面上散布着一些雕刻着莲花的地砖,散布的方位也很有讲究,但是陶冉看了半天,却不得要领。
陶冉向四周探查,想看看有什么线索。这庙果然很小,除了中间的殿宇,旁边就是山墙,并没有厢房。两边的山墙也没什么线索。陶冉又向弥勒殿查去,弥勒佛像后面立着一尊金甲武士像,正是护法韦驮,韦驮是佛家的护法天王,浑身金盔金甲,手持伏魔杵,背后缎带飘扬。
陶冉仔细地端详韦驮像,总觉得这雕像有些奇怪之处,看了半天,陶然恍然大悟。这韦驮尊者的眼睛竟然没有正视前方,而是斜斜地盯着左前方,那正是伏魔杵的方向。陶冉伸手轻轻地晃动伏魔杵,发现这伏魔杵果然是松动的,他顺着伏魔杵松动的方向用力一扳,院落里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
陶冉回头一看,只见院落里升起了二十八根石头柱子,这些柱子的方位正是原来刻着莲花的地砖的位置,石柱错落排列着,隐隐围成一个圈阵,阵中则有一个大瓮,大瓮里渗出森森鬼气。陶冉走近石柱,柱子上雕刻着云霓与深渊,笑佛与哭鬼。陶冉不知道这二十八根石柱到底是什么东西,想从这里查出方刚的行踪,却没有任何思路,他走进石柱所围的空间。
一刹那间,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条山道,山道尽处是飘渺的云海,山道一侧是峭壁参天,另一侧是无底深渊。山道上无数人往前缓缓走着,道旁站着无数护法金刚,手持法器,不住鞭打着山路上的人。
陶冉身不由己地跟着众人沿着山道向上走去,每一步迈动似乎都充满了艰辛,陶冉只觉得脚步沉重,低头看去,竟有无数手臂从地下伸出,拖拽自己的双脚。陶冉一惊之下,脚步不稳,向旁边一靠,只觉旁边的山壁全是一片松软,陶冉回头一看,原来山壁竟然是无数张脸孔组成,这些脸的眼睛开阖着,眼中没有眼睛,是一个个空洞的窟窿。
陶冉心中恐惧之感大盛,抓鬼斗鬼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这么多年来,陶冉还是第一次感觉如此恐惧。他心知不妙,这二十八根柱子之中,恐怕也是一个大阵,自己已经被阵形所惑,连心境也被影响。陶冉收束心神,定下慌乱的心情,闭上眼睛,放出自己的灵眼四处探查。
灵眼中看来,山道和山壁都显出雾气的本质。隐隐雾气中,似乎看到几根石柱。那几根石柱正在无底深渊中。陶冉心里迷惑,不知这些石柱是否是真相,还是这大阵幻化的又一个幻象,诱自己自投深渊。
正犹豫处,灵眼忽然与一股灵识碰撞在一起,这股灵识和方刚的灵识很象,但是却比方刚的更醇和,少了些刚猛之气。那灵识与陶冉的灵眼一触即退。陶冉的灵眼感觉到那灵识来自山道尽头的云层里,忙睁开眼睛,像山道尽头看去。只见山道尽处的云海里金光大作,金光中云海飘荡,一个浑身金光的和尚出现在云端。和尚面庞清癯,眉目慈祥,他看着陶冉,微微一笑,向自己身后一指,说道:“施主莫慌,前途在此,金刚魔阵,尽速破之。”接着张口大喝,犹如龙吟。随着龙吟声,所有的迷雾好像被大风吹散了,深渊中的石柱也象水中倒影一样被吹得不知去向,假石柱所在地正在石柱阵中央的大瓮中。大瓮里隐隐传出阵阵鬼哭之声,陶冉心中惊异,刚才若是走向假石柱,恐怕已经掉进大瓮中了,大瓮里黑不见底,不知通向什么地方。
那和尚是友非敌,既然和尚说要破掉这个石柱组成的金刚魔阵,陶冉决定言听计从。和尚的狮子吼神功将魔阵的幻影震散,但和尚显然身未在此,随着幻影的散去,和尚的化身也不知去向。陶冉知道这种传音入密传来的狮子吼,功力有限,无法伤到魔阵的根本,现在魔阵只是一时的蛰伏,这段时间不会太久。
陶冉不敢耽误时间,连忙从背囊中拿出二十八个灵符,迅速贴到魔阵中。在贴灵符的过程中,陶冉一直不敢进阵,唯恐阵形再次发动,自己被困入阵中。贴完灵符,陶冉运起本门的破阵大诀,这种破阵办法必须身在镇外,且找到组阵之物。上次在别墅前失陷阵中,因为自己身在阵中,而且那个小型阴阵是由魂灵组成,这在阵法中是最难破的,不是自己这种简单的灵符破阵法可以应付的。
破阵大诀一旦发动,灵符发出淡淡的红光,二十八个石柱仿佛有生命一般,似乎被灵符灼伤,不断地颤抖。忽然,石柱拔地而起,升起到空中,仍保持着阵形,绕着阵心缓缓转动起来。灵符仿佛形成了一条锁链,而这些石柱飞速转动着,试图冲破这些锁链的枷锁。陶冉不敢怠慢,催动破阵大诀,二十八道灵符红光越来越盛,并逐渐离开石柱表面,自己飞舞在空中,慢慢变大,形成二十多面灵旗。
石柱们发出嘶叫之声,化作二十八个金刚,这些金刚身披金甲,但是却透着淡淡的绿色。二十八道灵符也不怠慢,化作二十八个力士,手执灵旗,圈住了金刚们。金刚们挥舞伏魔杵试图冲出包围圈,二十八个力士举起灵旗在金刚魔阵外摆出道家的星宿阵。打出灵波,将金刚们的进攻挡了回去。陶冉不断催动内力,将内力不断灌输进星宿阵中,但是似乎金刚阵中也有无穷无尽的灵力来源,陶冉只觉对面的灵力源源不断地涌来,脑海中出现了无数冤魂临死前的恐惧感觉。
一开始星宿阵还能稍稍占据上风,压制住金刚们的进攻,但是随着金刚魔阵中的灵力越来越强,陶冉越来越吃力,力士们也开始步步倒退,金刚阵越转越快,星宿阵包围的圈子也被冲得七零八落。忽然金刚们形成三股合力,分力冲击,处在冲击点上的几名力士,一下子都处在将近四名金刚的包围中,而其余的金刚则抵挡住了剩余力士的攻击。一阵剧烈的震动中,四名力士被完全击碎,灵符化作碎纸飘落。
陶冉心知不妙,从背囊中取出剩余的十八只绢人,全部扔了出去,四只绢人填充进了星宿阵的缺口。其余的绢人则守在阵外,和陶冉一样给星宿阵中传输能量。绢人和灵符化作的力士都与陶冉心意相通,因此绢人填充进星宿阵,仍能与力士们进退一致,而且绢人的灵力与力士相比,更高一筹,星宿阵立刻固若金汤。
但是金刚魔阵仍坚守阵形,虽然刚被冲击开的包围圈,又因为绢人的加入而收缩了回来。但是金刚魔阵被挤压到一定程度,星宿阵就无力再进一步了。
陶冉隐隐地又觉得有无数的灵力从地上的大瓮里涌出,被金刚魔阵吸进了。金刚魔阵在这股灵力的保护下,又开始孕育着新的进攻。陶冉知道僵持下去,肯定会有更大的危险。心意所至,胸前的月魂破空飞出,厉啸中,月魂击破了大瓮。一阵凄厉的怪叫,大瓮中似乎有一个巨大的气球,一旦被击破,气流便向外冲出,并携带者大瓮的碎片。但是刚飞出不远,大瓮的中心似乎又产生了一股向内的吸引力,所有的碎片又被吸得倒飞回去,所有碎片在空中相撞,一堆碎瓷片摔落在地上。
大瓮破碎后,大股的怨魂向外泄露,陶冉连忙掏出青布囊,将所有怨魂收进青布囊。金刚魔阵少了后援,立刻阵脚大乱,众金刚力不能胜,被力士和绢人挤压得越来越小。陶冉心意一动,月魂再出,像一道红月斩进了金刚魔阵,碎裂巨响声中,金刚们显出石柱的原形,碎石纷纷落地。顺着石柱的裂口,众多灵力喷涌而出,陶冉没想到这些石柱中竟蕴含如此多的灵力,连忙再次打开青布囊,巨大的吸力将所有灵力吸进。
金刚魔阵刚被破,弥勒殿前的十二个和山魈缠斗的绢人忽然都涌了进来,六只山魈已经全部被抓获,陶冉打开青布囊,收走山魈。这些绢人向陶冉汇报,原来他们本已经抓住了三只山魈,正在集中力量进攻剩下的三只山魈,忽然听到后院传来阵阵的轰响,而这三只山魈竟随着轰响声,瞬间放弃了抵抗。
陶冉问为首的绢人:“甲子,以你所见,这金刚魔阵是怎么回事?”
甲子是所有绢人的大首领,天性聪敏,博闻强记,和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是陶冉学习古籍的六大伴读。他和陶冉心意相通,已经知道了刚才的经过,说道:“主人,恐怕这金刚魔阵是个炼鬼的所在,将屈死的怨魂炼成灵力,供养这些山魈。这山魈恐怕是庙里主人聚敛山中木石点化而成的。”
陶冉也是这种想法,这些佛家的伏魔金刚,每天被怨魂供养,日深年久,浑身都透露出绿色鬼气。可是能将这佛家的金刚伏魔阵变成了炼魔阵,却不知到底是什么人有这个本事?而方刚又到哪里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