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一脸和气地来到了太子的东宫,本以为他是来发牢骚的李建成看着他轻松的表情,陷入了疑惑之中,他不知道这位齐王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呢?
一番照例的寒暄之后,李元吉给李建成递了个眼神,建成立刻会意,屏退了包括所有人,只剩下了他们兄弟俩。这时李元吉的脸色一变,一副急切的样子说道:“大哥,你大难临头了!”
“哦,三弟,你这是何意啊?”李建成没怎么着急,沉稳地问道:“我有什么大难啊?”
“哎呀我的大哥呀!”李元吉急的眉毛都拧到一块了:“父皇此次对秦王如此厚赐,他的势头已经盖过大哥你了,你怎么就一点儿也不着急啊!”
“呵呵,原来你说的是这件事儿啊?”听到这话的李建成反倒笑了,他就知道李元吉是为秦王而来,可是没想到他会拿自己做文章,看来这个“三胡”比他想象的要精明的多。李建成轻松地说道:“秦王受此厚赐,那是他的功绩使然。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秦王一战而定中原,这可是定鼎天下之功,受到现今的封赏并不为过嘛。至于声势么,这个东西也是过上一段时间便自然会消弭了,并非什么紧要的事情。”
看到李建成是这个态度,李元吉真的有点儿着急了,他探头贴近李建成说道:“大哥,你怎么这么宽心呢?如果秦王利用现在的声势,游说百官让他再进一步怎么办,到时候大哥你难道还能安坐在东宫吗?”
“三弟,你多虑了,”李建成神色依然然镇定,因为他想起了张玄素的话,所以他反倒用安抚的口气说道:“二弟他这次确实劳苦功高,声势威望也有凌驾东宫之上之势,但那都是在军中,这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可没有几个胆敢借此为他张目的,更不用说这东宫之位了。”
“大哥……”听着李建成这话,李元吉语塞了,他的心里一下子拔凉拔凉的,看来这朝中的形势,太子比他看的要透彻的多。但是,李元吉不会就此死心的,因为要是那样他就不是李元吉了。所以李元吉仍旧是用那么替太子着急的模样,恳切地说道:“其他的封赏也就罢了,无非是些金帛封邑之类的,可那个天策府和文学馆是绝对不该赐给他的啊!有了这一文一武两个官署,那秦王不就有了能和东宫分庭抗礼的机构了吗?”
“这……”这个问题可是说到李建成的心坎上了,这两个官署虽然不及东宫和六率,但如果运作得当的话,完全可以成为东宫和东宫六率的对立机构,而就李世民的威望来说,借助这两个官署,他可以笼络更多的文武英才于幕下,到时候李世民就真的有和东宫抗衡的资本了。
看到这个意见触动了李建成的心弦,李元吉接着说道:“若任由秦王发展下去,那以后天策府对抗东宫六率,那文学馆比肩太子崇文馆,这种安排一看就是针尖对麦芒啊,父皇这是有意让秦王和大哥你竞争,长此以往,就算秦王没有觊觎之心,恐怕也要生出窥探之意来啊!”
李元吉以为自己这话一出,李建成必然更加惶恐,可是没想到这句话反而让李建成清醒起来,因为刚才这句话里的“父皇”两个字,让李建成一下子想到了今天早上李渊召见他时说过的一番话。
今晨秦王入城之前。李渊就先独自召见了李建成。并且把对秦王封赏地诏书给李建成先看了一下。想要征询一下他地意见。李建成刚看到要开两个官署地时候。也是大吃一惊。脸色变得甚为难看。李渊当然注意到了自己儿子表情地变化。所以他给李建成做了一番解释。让李建成消除了自己地担心。
李渊说。天策府看似执掌军权。官员也由秦王自己任命。但实际上它地存在是有前提地。那就是天下未定之时。也就是说。如果天下一统。这个府衙立即就失去了存在地意义。到时候就会立即撤销。府内官员还是要归于朝廷。而现在地实际情况是。大唐现在除了割据幽蓟地罗艺、霸占河套地梁师都以外。基本上已经算是一统天下了。天下承平指日可待。所以这天策府对于秦王来说不过是个金馒头。拿着炫耀一下还可以。但实在没有么更有用地价值。而且大唐是府兵制。兵士平时分撒于各府之中。只有战时才奉召集结。东宫六率则是各府府兵轮值。也就是说无论何时都有兵可用。如此一来。秦王即使有了这个天策府。也是有将无兵。根本无力和东宫相抗衡。
至于那个文学馆就更不用担心了。这个文学馆地设置规模最多也就是和太子崇文馆不相上下。而崇文馆不过是东宫诸多官署中地一个而已。这无非就是给秦王选拔参谋地一个小学馆而已。和东宫官署地规模根本就不在一个等量级上。太子东宫地官署配置基本和朝廷不相上下。就算给秦王那么一个小小地文学馆。那也不可能和东宫这个准朝廷相比较。
还有一点。那就是李渊故意把天策府开在了洛阳。而文学馆则开在长安城宫城西侧。而且权归门下省管辖。可以说这个官署完全在皇上和东宫地监视之下。如此安排。不但让秦王东西不能两顾。而且将他所用之人置于视线之中。这样就不用怕秦王有什么不轨企图了。
正因为有了李渊地这番解释。李建成悬着心才算落了地。而且他还顺势做了个人情。建议李渊把赐给李世民地两个铸钱炉增加到三个。意思是秦王可得半数天下财富。这样可以说他地封赏绝对可以和他地功劳相匹配了。
想到这些地李建成。看了看表面着急。心里却在暗喜地李元吉。又恢复了沉稳地神态。而他接下来地话。无疑要让这位齐王李元吉大跌眼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