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救人危难
作者:沉水香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24

刘娥是在大相国寺外面发现这一老一小的。小孩子凄惨的哭声吸引了她,她转到拐角处,看见一位老婆婆倒在墙边,旁边一个小脸冻得生了疮,浑身哆嗦的小女孩儿已哭哑了嗓子。她急忙凑上前看看,老婆婆脸色青中带紫,眼睛微微睁着,嘴唇翕动,却说不出话来。大冬天的,她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薄的棉衣,上面的几处补丁也早开了线,露出依然发了黑的旧棉花。一定是冻饿而致!刘娥即刻起身在附近买了一碗热稀饭端过来,小心的喂老人吃。老人吃了几口,好似有了些许力气,感激的冲刘娥点点头,又费劲的拉过小女孩,示意剩下的饭让她吃。刘娥忙又要了一大碗,分别给她们吃。老人身体甚是虚弱,吃的很慢,孩子却自个儿捧着碗,也不管刚盛的饭有多烫,呼噜呼噜一口气儿就喝完了,再伸出舌头,将剩下的米粒舔干净,吃饱了肚子,便依偎到老人身边,瞪着乌油油的大眼睛好奇的看刘娥。

老人只吃了半碗便喘息着倒在墙边,“老人家!老人家···”刘娥伸手去扶她时,感觉到一股热浪直扑过来,--老人发高烧了!

她火速将老人和孩子接到府里,请大夫医治。由于长期的居无定所、饥寒交迫,老人病得很严重,细心调养了近十天,才完全清醒过来。

拉着孩子,老人就要给刘娥磕头,她赶紧将老人家拉住,请她靠在床上。孩子已经和刘娥熟悉了,拿着点心偎在老人怀里甜甜的吃着,看她们说话。

通过交谈,刘娥知道了,这一老一小原是祖孙俩,姓李,北方人,世世代代在边疆生活,平日里既务农,又经商,日子过得倒也安康。只因近年战事吃紧,孩子的父亲便同很多乡亲一样,被征入伍在边关打仗,后战死沙场。宋军节节败退,老人带着即将临盆的儿媳和小孙女向南边逃来,流浪颠簸中,儿媳产下一子后死去,小孙儿才满月又丢失在路途之中,为了找到这唯一的后人,祖孙俩花光了积蓄,落难京师···“都怨我···要不是我生了一场病,我的小孙孙也不会被别人抱走···”提起这件事,老人就痛苦不已,连连摇头叹息。

刘娥还真不知道现在边关竟还在打仗。那个领兵的大将军潘美不是还在京师吗?杨继业应该也死了,那现在是谁在镇守边关?还节节败退?她好言好语安慰老人几句,嘱咐她多多保重,且安心在此养病,又吩咐丫鬟们好生看护着,便出来找张和了。

到底人家主子是军方高层,知道的内幕多。张和告诉刘娥,潘美这个大将军早已今非昔比了。此前太宗仗着国富民强,辽国皇帝又刚刚去世,幼主登基,正是有机可趁之时,便命潘美率领大军明目张胆的去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但他做梦也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人家萧燕燕女中豪杰大丈夫,将他挡在辽国疆土外于前,反戈痛击于后,不禁活捉斩杀了他的大将民族英雄杨继业,将战火烧过雁门关,还步步紧逼,如赶丧家之犬样将宋军打回了老本营,令他们个个紧守城池,头也不敢露。潘美经此一役,威风大灭,再不敢跟人对阵,便对内称病不接兵权了···

“噢···”刘娥听的连连点头,以前以为杨继业当真碰死在李陵碑前,七郎八虎也下场悲惨,心里一直记恨着辽国萧太后,现在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杨继业纯属被俘后英勇就义型的,他更没这么多的虎狼之子···即便人家做的过分了,也属正当防卫,杀死你个将军,侵略你点领土,最多算防卫过当,国际社会是不会谴责滴,倒是大宋,反而有自作自受之嫌···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想想因战争落难的祖孙俩,刘娥不禁叹了口气。

“谁说不是啊···”张和亦有同感:“你好好儿过你的日子,人家过人家的,没事儿干嘛非要挑点儿事啊···吃亏的,还不是老百姓···”

下午,三殿下又过来了。与潘小姐大婚后,三殿下明显忙了起来。可能皇上觉得他成了婚,就是大人了,很多事都推给他去处理,他不能直接做主的也要陪着皇上一同和大臣们商议、决策。而皇上,倒难得的乐得个清闲了。

虽然忙。只要不住在宫中。他还是每天都过来看刘娥。在这里呆地时间倒比在襄阳王府多。潘小姐虽然恼恨。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她已经是襄阳王妃。闹。则不贤不德。随时有因此被废地危机;哭。则充耳不闻。甚而会令他跑地更勤。先前曾寄予厚望地府里地友军泰国夫人。连面都见不着。爹爹也因为皇上对三殿下地依赖信任加深而不敢多言···一连串地不如意。闺房地落寞。不能再随意打骂丫鬟地节制···竟然让骄横跋扈惯了地潘小姐沉默寡言起来。换言之。就是类似于抑郁症病人般。日渐消沉起来···

三殿下因为对刘娥地深情。加上对她无名无分眼下看起来也无将来地痴心等待地愧疚。便将这里当成了家。除了不在这里睡。白天不在宫里地时间几乎都是在这里度过地。包括好多地国家事务。也都是在这个府里完成地。

这会儿。三殿下找到刘娥。问老人家可曾好些。刘娥将祖孙俩地身世向他述说一遍。随后皱眉说:“好好儿地一个家。因为一场战争就这样家破人亡了···天下。不知还有多少人同他们一样无家可归呢···”

三殿下叹口气。却不吱一声。

刘娥笑笑说:“我想。就不让他们走了。小女孩儿长得挺可爱地。以后。就在这和我做个伴。我可以教她读书识字。老人家要找孙儿。那我们就替她找。省地他们一老一小地。出去受罪···”

三殿下仍旧不接她地话。半晌。才幽幽地说了句:“其实。我也不赞成打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