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明码标价
作者:左行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91

程郡守怒气冲冲的跑到后堂,吓得仆人赶紧远远躲开了去。.他倒不是为了个老妇人生气,只是绞尽脑汁也没琢磨出怎么应付今年年底的税收问题。原本还有两个歪瓜裂枣的县令能帮他出出主意。这下倒好,为了个郡王李道玄,全给尉迟恭抓走了。

他奶奶的,程郡守一想到皂袍大将尉迟恭就一肚子火气,这个家伙一点面子也不给自己。当俺老程好欺负么?他气呼呼的坐在一张椅子上,心想自己的康州管辖境内九个县的县令全都他一股脑抓走了,一个也没给自己留下。要俺自己从新任命,他娘的,俺上哪儿去找那么多个县令?现在康州税收又差了老大一截,眼瞅着就要到年底了,这可如何是好?自己可是跟世民吹了牛的,这要是收不上来,要不让那帮家伙笑话死?

程郡守满脸愁容,只急的一个劲的揪胡子,又想现在地方官儿没有,银子也没有。最可气得是自己手上怎么没一个管用的家伙,张县令本还有几分本事吧,这会儿也不知道发配到哪儿去了。现在就剩下一些歪瓜裂枣,出的主意一个比一个不着调,自己这么大老粗都有些受不了。什么十加一,九进十三出的。最可笑的是刘师爷,居然叫俺老程自己掏腰包补上,俺要是有钱还能愁成这样么?他娘的十几万两银子要俺拿什么去补?

他越想越起,越气越急,一双眸子瞪得滚圆,一副恨不得要噬人的样子。这时候雁县丞进来了,看见程郡守的模样儿登时吓得一个激灵。本来还是一副想要说话的样子,这时候苦着脸也不敢说了。

程郡守看了雁县丞一眼,无奈道,“什么事儿?说吧?”

雁县丞眼珠子一转,恭声道,“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想问问大人,咱们永安县的县令何时才能到呀?下官听说大人也在我们这儿待不了多久了,可大人要是一走,这县里县外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多了去了。只要两天不管可就全乱了套了啊。”

程郡守无力的罢了罢手,“行了,永安县令就你先当着吧。俺现在那有心思去管这些。”

雁县丞等得就是他这句话,当即眉开眼笑,倒头就拜,献媚道,“下官多谢郡守提拔,郡守大恩下官终身不忘。”

“行了行了。”程郡守愁眉苦脸道,“俺现在没工夫听你这些,不但是你们这儿,我这康州境内一个县令都没了,叫俺上哪去找?”说着,狠狠得一锤桌子,骂道,“都怪尉迟恭这混蛋,俺下次见了他,定要揍他一顿才解气。”

雁县丞吓了一跳,他当然没胆子直呼皂袍大将的名字,这官场上十分讲究一个面子问题,程郡守是一方诸侯,又跟尉迟恭是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朋友,他生气了想骂骂尉迟恭,那尉迟恭也是没辙。不过雁县丞可没这胆子,只能试探着说道,“程大人可是为了县令的事情烦忧?”

程郡守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是,也不是。这县令的问题倒是其次的,可以先由各县的县丞代理。主要是今年的税收出了问题,除了你们永安县,其余各县均是欠了一大截银两。本来各县县令说好的秋后就给我送上来,可他娘的现在人都没了。要俺上哪儿去找这么多银两?”

雁县丞眼珠子一转,心想偌是我能出个好主意,让郡守大人把问题解决了,那郡守大人以后肯定视我为心腹。那以后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其实税收问题说难也不难,只是暂时摸不准郡守大人的意思,只能先是小心试探道,“可大人可是有意让其余各县加税?”

程郡守想都没想就道,“不成,现在百姓刚过上好点的日子,加税不是又把人们往火坑里推么?你想要整个康州境内的老百姓都戳着俺的脊梁骨骂么?”

雁县丞忙道,“是是是,下官糊涂了。程大人爱民如子,怎会做出如此等荒唐之事。却不知康州税收这时究竟欠了多少?"

程郡守愣了片刻,隐约只记得好像是十几万两,好具体数字实在想不起来了,只好含糊道,“好像是十几万两。”

十几万两,对于整个康州来说,说多不多,说少也真不少。雁县丞想了一会儿,心想大人既然不愿加税,这可就有些难办了。自古做官难,难得倒不是做官本身,而是揣摩上意。雁县丞心中虽然有几个主意,可不见程郡守表态,却也是不管直说的。

程郡守又是唉声叹息了半天,心想这回俺这张老脸当真是没地方搁,他看了再一旁欲言又止的雁县丞,皱皱眉儿,又道,“你有什么注意,说出来听听。说错了俺老程又不会怪你。”

雁县丞忙道,“是是是”。心想程郡守既然不愿意让各县加税,倒算是个爱民的人。这种人一般都颇为清廉,我偌是说出让下面孝敬的话,弄不好鱼没吃到,还要惹上一身骚。那不如说出个模棱两可的话来,既然可以显示自己有些本事,错了也怪不得自己头上来。于是道,“下官倒是有个主意,程大人不妨品鉴品鉴。”

“哦,你且说来。”

雁县丞整理了一下思路,轻声道,“大人不妨借鉴一下前朝?”

程郡守皱皱眉儿,奇道,“前朝?前朝都没了,又什么可借鉴的?”

雁县丞轻笑低声道,“大人请听我说,前朝暴政时期,各地大小的义军凸起,官员慌乱不堪,那个时候既要应付上面的税收,又要筹措足够供养自己军队的经费银两,所以当时地方大员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一个办法。叫做卖官鬻爵。”

“哦,那又怎样?”

雁县丞笑道,“大人此刻不是正需要县令么?咱们可以把县令当做货物给卖出去,然后获得得银两拿来补贴税收。这不县令也有了,税收也有了。两全其美么?”

程郡守想了一会儿,狐疑道,“这个办法好像不错。不过那些地主乡绅花银子买了官,等上任之后,还不想办法往回捞么?到时候不一样是百姓受苦么?”

雁县丞胸有成竹,嘿然道,“大人可别忘了,一个县可不是光县令说的算,下面还有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虽说最后都逃不过县令的制裁,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再者说了,三月以后就是三年一次的考核,到时候大人亲自来一趟,把那些看不上眼的县令找个由头都给轰下去。三个月时间,他们**都还没坐热呢!”

其实这卖官鬻爵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好主意,此法源自于秦末时期,当时政治**,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而那些买官之人,太多都是些品性无良的地主乡绅,买到官爵之后,更是动用手上的权利搜刮民脂民膏,最终弄得个国破家亡。程郡守虽然行武出身,可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不过雁县丞这主意出的颇为阴损,于后世的收钱不做事基本一个道理。只要其中不出差错,也是个办法。

那些花钱买官的地主乡绅,最后因为考核不过关,给轰下台来,那也是有苦自知,敢怒不敢言的。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弊端,就是以后程郡守再要做这些恐怕就没人肯信了。不过程郡守本来就是为了应付一下今年税收问题,根本不在乎这个。

程郡守一听这主意不错,当即哈哈大笑,拍了拍雁县丞的肩膀,兴高采烈道,“还是你们读书人阴损啊。俺怎么就想不出来这么个主意!行了,这件事就交给你办,这个永安县县令你先当着,以后等有机会,俺在把你调到州里去。”

雁县丞大喜,点头哈腰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办妥此事!”

程郡守左思右想,觉得这个主意确实不错,不由得大为振奋,他是个急性子,当下就火急火燎的把自己录事叫了过来,问道,“现在州里缺税银总计多少万两?”

录事回答道,“禀大人,到目前为止,缺银十二万两整。”

“十二万两,那现在有八个县令空缺,一个县令整好是一万五千两。”雁县丞不等他吩咐,立刻就道,“下官这就去办!”说罢,雁县丞,哦,现在应该称作雁县令,连夜让人赶出公文。准备来个明码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