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回
作者:luoliu183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27

万里路

一辆普通得不能够在普通的马车行驶在通往汉江府官道,赶车小厮轻挥马鞭却不抽在马身上转过头对车里的人道:“公子,不知道我们到了汉江府有没有贵总管的消息。.”说出来的声音一听就是个西贝货,明显就是女伴男装。

“小月我跟你说了多少回,贵哥哥他不喜欢别人叫他贵总管,以后你要再不记住叫贵哥哥,小心家法。”娇滴滴声音从车里传出,特别是那声贵哥哥。

“哦,知道啦!”赶车小厮吐吐舌头又道:“公子,你说我们从洛阳出来,先后走了四川府,西北府,开封府,沿路不知道问了多少人都没人见过贵哥哥,这次去汉江府我怕也和其他地方一样。”

“不管他在不在汉江府,都要去看看,到了那里如果没有,我们就去江浙府,不论天涯海角我都要找到他。”言语中透露一份坚韧。

“公子,您这是何苦!我们这几个月已经走了大半个大唐都没有他的消息。我想贵总。。。贵哥哥他是有心躲开我们,不让我们找到。。。”马车里传出另一个声音,同样是个女孩。

“不会的,他不会有意躲着我,要躲也是躲现在还在宫里的那位。”马车里那位公子急切打断话语。

“您是说皇后娘娘吧!公子,到现在我都没弄明白,为什么皇后娘娘在贵哥哥出走后没有追究他擅自离宫之罪,还让人散播说是他用工厂换他的自由消息。”何贵出走后的第三天皇后娘娘对整个后宫宣布了她的口喻:大内总管田贵在朝堂以他开办的工厂换取他的自由,也就是他不在是宫里的太监,不在是奴才,皇上都开了金口。从此以后宫里就再没有田贵,贵总管。

“小月。有些事不知道反而更好,你们注意到没有,自从我们从洛阳出来我总觉得有两个人一直跟在我们身后,我们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马车后边帘布被掀开露出一张清秀的脸,如果何贵看见的话肯定认得出来,是晋阳,她比在宫里清瘦了不少,几个月的风尘使原本就娇弱的她变得更加不堪。

“公子,那两个人还跟在后边是吧!”前边赶马车的月儿看不见后边就问道。

“在,一直都在,我怀疑是宫里的那个人派出来,其中一个我们还应该认识,应该是宫里禁军副统领赵四。”晋阳在工厂那次跟赵四见过也就记下那个憨人。

“公子,既然知道是赵副统领,那我们要不要停下,等他们上来问问就知道是谁派他跟着我们的。”行万里路没碰上一个熟悉的人,既然知道有宫里出来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够一起走,人多也热闹。

“不用,他们要与我们相识早就赶上来又何必总是远远跟在后面。就让他们跟吧!我到要看看他们能跟到什么时候。”里面的人把布帘放下。

远远跟在马车后边的两人看见掀开布帘又放下才缓缓打马跟上,其中一个高大汉嘴里骂骂咧咧道:“赵老大。你说我们这次办得是哪门子差?天天跟在马车后边喝风喝尘,再这样下去到时候回去连爹妈都认不到。”

赵四现在也是没个人样,整个人灰头土脸,又黑又瘦,摇摇头苦笑道:“你以为我愿意呀!皇命难违,皇上交代要好好保护公主,皇后娘娘的旨意你现在恐怕还不知道吧!我就违抗一次告诉你,不要到时候你累死了都不知道为了什么。”

赵四出宫之前不光李治亲自下过圣旨,皇后娘娘还在何贵以前住过的院子单独接见过他,至于是什么就只有他们知道。

“赵老大。你太不够意思,到这个时候你还藏着掖着。要是累真死在路上,我做鬼天天缠着你,包括你去找小妞。呵。。。。呵。我够狠吧!”

**的家伙,出口就是小妹。

“草。你是想把我吓成不举,跟太监还不如。龟儿子的!心忒黑啦!好了,老子就告诉你:皇后娘娘是让我们在公主找到贵哥的第一时间把消息送过去。”妈的!就这点事还不想让第三个人知道,赵四实在憋不住。

“没了。就这点事,靠。你就是不说我也能猜到。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跟在公主后边几个月喝风火大得不得了。

赵四面色一沉问道:“小子,你他娘的怎么知道。?

黑汉字哈好一笑道:“你以为我傻呀!草!宫里那些传闻在我看来就是真的,贵哥不光是跟娘娘有一腿,就是我们前面的那位怕也没逃脱,要不然也不会来个千里寻夫。呵。。呵。”呵笑两声又道:“我们两跟贵哥在一起也不是一两天,你只要仔细看就能够发现他跟我们一样有胡子有捌。还鸡婆太监呢!”赵四都不敢说得话被那小子说出来

赵四楞了下道:“小子你知道就行,别他娘的乱讲出去,我们的差事就是跟着公主,好好保护。至于贵哥的那些事闷在心里就行。话说回来现在贵哥已经不是宫里的太监,改个头换个面取妻生子都不会有人管。”

“话是这样说,可是我们要跟到何年何月才是个头。要是公主这辈子都找不到贵哥,那我们两就惨噶!”谁说不是,这两人原来多精神,现在跟霜打的茄子样每天焉掐掐的。

“走吧!要不然把人跟丢了。。。”

黑市人口

和往常一样在书屋,卖卖花,给那些疯狂的小妹妹讲讲史书。现在的黑娃可不比刚来的那会,在宦溪镇也算是小有名气,他的学识连许多先生都自叹不如。一来二去找他讲解的人越来越多。只要黑娃一有空,身边总围着一堆人,特别是那些小姐们现在是越看越顺眼,在黑娃讲书的时候总是用火辣辣眼神盯着不转眼。也总有两个人例外,一个就是本镇里正的公子何德才,看黑娃的眼神总带恨意。另一个就是小妞,看到一群小姐围在黑娃身边,那个嘴呀!翘得老高,经常对黑娃哼哼,只要有人来买花总是让黑娃自己过去,绝不帮忙。

黑娃收拾好自己东西又准备离开。现在生活每天都一个样,每天进了书屋把花摆好,到后院陪老先生练拳脚,说不上是陪练,准确的应该说是陆老教他拳脚功夫,就凭黑娃那几下,陆老几招就能摆平。每天最少是一个时辰。然后喝喝茶,聊聊天,有时黑娃会在陆老这吃过午饭再回家,一老一少经过一个多月快成忘年之交了。

老先生最喜欢讲的就是跟随太宗时那段历史,黑娃一般就是听听,不多插嘴,有特别疑惑的地方才开口问,毕竟史书与真实还有很大差异。

“小子。记得你跟我说过,到现在你都还没有户籍是吧!”陆老先生冷不丁问黑娃,两人在一起时陆老先生都是叫黑娃小子,黑娃喊他陆老。

还真是,黑娃到宦溪镇快四个月,就没人上门查过他的户籍,没上家里收过户税。肯定是今年大旱,各家各户都跑到外地去讨生活,没人来管他们那个小山村。

“还没有。”黑娃应一声。

陆老先生摇摇头道:“小子,你先别走,听我给你讲,要是你在这生活没户籍的话,被上边查到重则会被判充军,轻则为奴籍的。”

日哟!封建社会真够黑的,比我黑娃的脸还黑!回家事小,户籍那是个大问题,再变回奴隶身那还不如在宫里。放下手中的背篓,听陆老先生讲大唐户籍制度。

户籍,是大唐征发赋役的主要依据,历来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都与户籍密切相关。因此,大唐特别重视户籍的编制、管理与检察工作。

唐朝的户口帐簿有手实、计帐、户籍等三种形式。武德六年(623年)三月令:“每岁一造帐,三年一造籍”

何谓手实和计帐?“凡里有手实,岁终具民之年与地之阔狭,为乡帐。乡成于县,县成于州,州成于户部。又有计帐,具来岁课役以报度支。”可见手实、计帐是由里负责编制的,这与里正的职能“兼课植农桑,催驱赋役”正相符合。手实的内容是“具民之年与地之阔狭”,即一一写明百姓户内人口年龄及拥有土地状况。计帐的内容是“具来岁课役”,即一一写明百姓来年应承担的赋役。很明显,计帐是依据手实编成的,因为百姓的户丁、土地是派征赋役的基础。

唐代也是三年一造户籍。由民户自己申报户口、田地,记入“手实”;里正据手实造籍。官员按各户资产多寡、丁口强弱量定户等(户分九等),据以征收户税。上计已改为一年一次,两次造籍中间年份按各年呈报的手实注于籍册,相当于异动登记。又为防止低报丁龄、伪报病老等,由官员检阅人丁形貌,称“团貌”(三百家为一团)。户籍制度趋于完备。

关于没有户籍也有明文规定,一就是卖身为奴隶,一辈子不得脱籍。二就是发配到边远要塞修筑公事或直接充军,就是给你一口饭,饿不死,活照样干。

原来唐朝户籍是这样的,黑娃还真是第一次听人说。按照这样说的话,黑娃在宦溪镇住下那天起直到现在都算是黑市人口,无籍无名的流浪汉。

陆老先生看黑娃不说话以为他有什么难处,接着说道:“小子。明天把老刘家的户籍本带过来,我跟里正还算也些交情,我来帮你办,应该还来得及。”

应该把户籍问题解决,从穿越到大唐,自己一直田贵的名号,在宫里根本就没人会查。外边就不一样,必须有个户籍身份才行,那不然走到哪都不方便,指不定哪天就碰上查户口,当成无籍流浪汉抓起来。黑娃点点头,谢过陆老先生。

回家把办户籍的事跟老娘一讲,老娘连声说好。好。。真是没想到,到老了还会有个儿子养,笑得两嘴合不拢。催着赶紧办好,拿回来让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