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磨刀而要磨人
作者:零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46

李敏洁脸庞微笑,但口气坚定地说:

“对,做新时代的许文强。”

许文强!这个名字对徐月宁来说,是多么的熟悉啊!

李敏洁见徐月宁的脸上浮出一种奇怪的表情,以为他不知道许文强是何许人。于是便解释说:

“你不知道许文强的话,应该会唱那首上海滩的歌吧?”

在桌边一直沉默的章秀萍说话了:

“李姐,他怎么会不知道许文强?那是他二十年崇拜的偶像。”

章秀萍说完,站起身走到与餐厅相连接的客厅里去。

是的,李敏洁所说的许文祥,是八十年代风靡上海的一部香港电视剧,名叫《上海滩》。主人公就叫许文强,是由香港明星周润发主演的。剧中描写刻划的是许文强在三十年代独闯上海十里洋场,凭着侠肝义胆,智慧勇敢,出手不凡,加上满腔柔情,俘获了上海巨商的美丽女儿,又打下一片天地。许文强的形象,曾经激动和倾倒上海无数的男人和女人。那首《上海滩》的主题歌至今还上海人所不能忘怀,年年咏唱。

几分种后,客厅里的音响就传出了这首《上海滩》的主题歌声:

浪奔 浪流 万里涛涛江水不休

淘尽了 世间事 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 是愁 浪里不分欢笑悲忧

成功 失败 浪里看不出有未有

爱你 恨你 问君知否

似大江一发不收

转千弯 转千滩 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又有喜 有又愁 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

仍愿翻 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够

苍凉激昂的歌声在屋里久久地回荡着。三人无语地静静聆听着。

是啊!时代变迁,人事更迭,光阴无情,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上海滩到底有几分变化呀?如果说,这首歌唱的是今天的上海滩,也是多么的真实贴切。

沉默之中,徐月宁的脑子在飞快地旋转。他觉得李敏洁的比喻十分形象生动。她要自己做一个勇闯上海滩的“新时代的许文强”,其中的含义必定是极其深刻的,也一定是带着要求的。因此,当歌声渐渐地消失远去后,他问道:

“李姐,那我这个许文强什么时候能够去闯上海滩?”

李敏洁很亲切地看了一下徐月宁,然后问道:

“你还记得许文强独闯上海滩时,是穿着什么衣服吗?”

“穿着什么衣服?这有关系吗?我想想――”

“我记得,他是头戴一顶礼帽,身披一件黑色呢大衣,对了,还带着一条丝绸围巾。酷极了。”还是一边的章秀萍帮助徐月宁回答出来。

“对,对,许文强就是那身打扮。”徐月宁赶忙附和着说。

“秀萍说得没错,就是这身打扮。可是,你知道吗?在当年的上海滩,就是这身打扮是最时髦,最讲究的打扮。那不是导演的艺术想象,是真实的生活的体现。”

徐月宁的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他不明白,李敏洁为什么要强调许文强的打扮,这和自己去上海滩做生意又有什么关系?

李敏洁看出了徐月宁的疑惑。她很严肃地说:

“想要闯荡上海滩的商人,想要做大做强,有两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你知道吗?”

“哪两个?不知道。”徐月宁急忙问。

“第一个是:他要有着完全符合上海标准的服装打扮;第二个是:他要具备与上流社会打交道的基本修养。”

“我不具备吗?这两个条件我都有。”

“是的,你都有。你都有的只是一点点,都远远不够。”

“何以见得,我毕竟也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各种大人物和小人物,各种大场合和小场合,也都见过和经历过。”徐月宁有点不服气。

“说你土,你还不服气?”李敏洁笑着说:“好吧,今天我就专门教育开导你一下。你站起来。”

徐月宁站起来。西装整齐,皮鞋铮亮。

“我先告诉你,我们今天的聚会,是非正式场合,你就不应该西装革履,领带居然还带个夹子。你这样看起来好象很正规,但实际上却是很土气,土得掉渣。别以为穿西装接待人就是尊重人,不一定的。西装,在该穿的时候穿,是最好的服装;在不该穿的时候,就是最差的服装。西装既能表明一个人富裕高贵的身份,也可以证明你的地位卑微低下。豪华住宅的门卫,是二十四小时都必须穿西装的,可是住在里面的人,个个都是不穿西装的。关键是你什么时候穿?怎样穿?穿什么样的西装?真正有权有钱的人,是很少穿西装的,除了非常正规的场合和特别需要时才会穿,他们几乎总是穿休闲服。你一定在电视里见过,比尔?盖茨在中国演讲,这位世界首富穿着休闲服在台上演讲,台下一大片听演讲的人,都是穿着整整齐齐的西装。所以,你应该有两套西装,有十套休闲服,而绝不是有两套休闲服,有十套西装。今天,男人的西装和领带,常常只是礼貌的表示,根本不能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但休闲服恰恰成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

“还有,”李敏洁也站起身,用手指着徐月宁的领带说:

“你的蓝底白点的领带,是绝对不能配你身上那件条纹衬衣的。条纹衬衣应该配上一条金色的领带,当然,红的和紫的都行,就是不能配点花的。再看看你的袜子,那是最可笑的,白色的袜子配黑色皮鞋,都是农村走向城市的人的搭配,那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上流社会都不能容忍的。人家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都会笑话你,看不起你的。黑色皮鞋永远与黑色或者深蓝色的袜子相配,就象原配夫妻一样。穿白色袜子配色黑鞋,就如同带情妇去赴正规的社交场合,太不合时宜了。”

李敏洁的这番一针见血的话,把徐月宁说的满脸羞色,但同时也让他心悦诚服。说真的,他在商场十几年的生涯里,还真得没有一个人,象一个礼仪官这样的指点过他。以至与到今天,他穿衣服还是随心所欲,只有爱好,不懂规矩,难得要领。

“那我该怎么办?”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李敏洁笑着回答,并且挥挥手让徐月宁坐下。

“这是什么词儿啊?哪有这个说话?”旁边的章秀萍卟哧一声笑了起来。

“什么词?正尔八经的宣传词。这可是上海浦东新区街道上的大墙上刷写的,每个字比你的人还大呢。”

“啥意思啊?”章秀萍不解的问。

“意思深着呢。垃圾分类,就是分成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可是词没写好,咋一听,自己成垃圾了。不过,我引申过来就是,把人身上的垃圾也分分类,该扔的扔掉,该留的留下,变垃圾为宝。”

“怎么变宝?”徐月宁仍然不解。

“**说,学习,学习,再学习。从头到脚,一点一点地学习,从里到外,一层一层地学习。上海有个只读了七年小学的房地产商人,他为了能进紫园,为了让别人觉得他既不俗也不土,下了功夫,花了本钱,专门到香港住了两个月,到英国住了两个月,又到美国纽约去住了两个月,不为别的,就去学习怎么吃,怎么穿,怎么站,怎么坐,怎么接人待物?回来后简直变了一个人,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月宁,咱也去香港,去英国,去美国学。”章秀萍忍不住插话。

“没用的,秀萍妹妹。修养从来没有速成班的。我们不是磨刀,而是磨人。磨人需要的是耐心和时间。他学习几个月回来,表面上学的有模有样的,可就是不能开口讲话,一讲话就露陷,粗俗单调,骂人的词不听话,随时都会从牙缝里漏出来。小学水平,怎么能超凡脱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肚大油厚也非一日之食。别人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方法,衣服与动作的高雅结合,不是几个月就可以移植到自己身上的。磨刀容易磨人难,可是又不得不磨,非磨不可。”

“李姐,我有你这个老师,我跟你学,还怕学不会?说得好,磨人!就是磨掉一层皮,我也在所不惜。”徐月宁很聪明地知道,李敏洁想听什么样的话。

他的话的确让李敏洁听了后很舒服。她说:

“好,我今天就收下你这个徒弟。”

徐月宁借势端起酒杯敬李敏洁:

“这是我的拜师酒,敬李姐师傅。”

两杯相碰,各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