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的政变
这是一群生气勃勃平均年龄决不会跨越二十五岁的年轻的阴谋分子:四名大尉,五名中尉有的人嘴唇上刚刚冒出浅浅的软胡髭。中文网可是他们每个人的脸色都极为严肃,目光中流露出随时准备加入战斗和视死如归的军人气概。
“诸君想必还记得古代奈良四十七个浪人的故事吧?那些浪人为了替主人报仇,万死不辞,最后全部切腹自杀……今天下午,我已经以一个武士的身份到明治神宫参拜了天照大神。当我默默向天照大神祈求保佑时,我的脑子里就呈现了四十七个浪人的故事……”
“今天的日本,奸臣当道,内阁,圣上受佞臣蒙蔽……这些都是日本武士的羞辱谁来拯救日本?革除奸佞?杀死分子?维护圣上的神圣意志?……如果我们听任那些腐朽的统制派重臣元老为所欲为,听任他们排挤受人尊敬的将军大臣,听任内阁将大片的帝国领土出卖,那么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担当如此重大历吏使命并决心改变日本前途的竟然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下级军官。他们全都结业于军校,雄心勃勃,疯狂,富有扩张和献身的理想和激情。在他们看来,如果日本不得马上实行天皇亲政和军人掌权,日本不立即恢复对中国的战争,那么他们的前途就没有指望,他们作为军人的存在就等于毫无意义。
“……现在请各位跟我一起宣誓:如果我们的行动是正确的,让天照大神保佑成功。如果我们错了,请天照大神让起义失败……我将在皇宫前面切腹自杀,以谢皇恩”
这是一种传统的日本武士道宣言。
此时此刻,日本军人们全都被来自本民族的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传统所感动,所激励,因此个个大义凛然,誓言铿锵。沉重的夜幕掩盖了阴谋,也掩盖了紧靠皇宫南侧的这只即将引爆的危险的火药桶。只有抚琴姑娘加藤铃美的古琴依然不紧不慢土地弄着一串串单调的音符,恍如惊恐不安的鸟,在崖石般沉重的屋子四周撞来撞去,然后很快钻出屋子不见了。
会议很快结束,军人们起身离去。此时距离起义还有三个多时,松本大尉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好像一头即将出笼的猛兽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这时一直被隐没在墙角阴影里的那架古琴却分明不肯再受人忽视,它一反最初温文尔雅的忧伤曲调,以急促的弹拨、高亢的节奏、颤抖的不成遏制的激情和盘托出一颗有血有肉的女人灵魂的全部呼唤和期待。松本大尉先是惊愕,停止走动;继而受到震撼,侧耳倾听。忽然“叮”地一声,琴弦被拨断,加藤铃美抬起头来,她看着松本大尉,早已泪流满面。
“我要同我一起死。”大尉稍微一迟疑,没有脸色地对她道,“奉求啦”
“是的,松本君,我愿意去死。”年轻姑娘深深地鞠了一躬,轻声道。
“真是感谢,铃美。”松本大尉感动地把姑娘搂在了怀里,“为了神圣的天皇陛下,和我的生命都微不足道……”
他一边着,一边野蛮地撕开了姑娘的和服,疯狂的把姑娘放倒,然后将身子压了上去……
1922年2月13日凌晨4时,驻扎在东京的日本近卫第一师团大约3200多名士兵在一批下级军官的率领下,开出军营,攻占了日本陆军省、顾问本部、国会大厦、首相官邸等处,杀死包含首相原敬以及内大臣、大藏大臣、教育总监在内的一批政府官员,重创天皇侍卫队,并包抄皇宫实行“兵谏”。东京与日本全国的联络中断,政府内阁和军部首脑机关全体陷于瘫痪。 首..发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轰动一时的“二?一三政变”。
离宫,内院。
因为头天晚上看书过久,“准天皇”裕仁睡得很晚。那是一本颂扬日本传统精神的。在书中,裕仁到了很多令人激动的场景,因此“准天皇”的情绪受到了感染,回到宫里失眠了好久才睡着。
裕仁刚睡下不久,就被一名内宫文官唤醒。那名官员神色慌张,话几乎语无伦次,“准天皇”懵懂了好一阵才弄明白,原来陆军在外面策动了叛乱,已经包抄了皇宫。
裕仁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嘴角颤抖了好一会儿,才把衣服穿好。
当满脸阴云的“准天皇”被众人蜂拥着呈现在内宫省那幢用于觐见的大屋子的时候,已经等待在这里并且议论纷繁惊慌不安的内阁大臣、贵族元老和军部首脑立刻匍伏在地,屋子里一时间鸦雀无声。
“们都请起来吧。”“准天皇”在一把镶有菊花浮雕徽纹的檀木椅子上坐下来,俯身环顾他的大臣们,“谁来告诉我,外面到底出了什么事?”
“准天皇”话的语调相当古怪,不是通常日语中使用的降调而是一种升调,并伴随咝咝的漏气声。人们屏息静气,没有人敢贸然作声。
“原敬首相来了没有?让首相和我话”“准天皇”不耐烦地提高声音道。此时此刻,皇宫外面还时不时的有断断续续的枪声传来。他觉得与其叛乱分子可恨,不如眼前这班没用的满朝文武让他感到失望。
一位内宫大臣只得鼓起勇气,将外面传来的各种可怕消息如实禀告:叛军已经占领市内各要害部分和军政首脑机关。盛传已有原敬首相和几位内阁大臣惨遭杀害,顾问总长和军令部长下落不明,等等。皇宫外面的叛军已经提出…要求:晋见天皇,改组现行内阁体制,现役军人参政议政等。
“们陆军该怎么解释这件事?”听完了述说,年轻的裕仁大为震怒,他愤愤地把头转向陆军将领们,大声的质问道。
“臣等束军不严,愿领罪责。”几位将军坐卧不安地道,此时他们的内心里其实不是太惧怕“准天皇”发怒,甚至暗暗有些幸灾乐祸,“可是据臣等所知。叛军并不是对圣上及殿下不敬,而是对陆军持久受压不满,臣大胆念几句叛军的纲领宣言:‘……神国日本之国体,体现于天皇陛下万世一系之统帅……私心私欲失落臂民生与繁华之徒簇出,无视天皇之尊严,元老、重臣、军阀、财阀、官僚、政客均为破坏国体之元凶……我军人之职责乃是清除君侧之奸臣,破坏重臣集团之阴谋,此系天皇陛下臣民之神圣义务……’”
“那们的意思,是不是认为天皇陛下应该向叛军的要求屈服?”一位内阁大臣看出将军们全都不怀好意,他们企图利用叛军来达到要挟天皇的目的,于是立刻针锋相对地还击。
“阁下的话恐怕言过其实吧?”一位日本陆军将领厉声道。他们现在自恃兵权在握,根本不把内阁文官们放在眼里:“军队里派系之争乃是叛乱的祸根,自然应予严厉整肃,可是陆军中的普遍要求也不得不予以重视”
“陆军军纪松懈,纵兵叛乱,陆军大臣应当向皇上请罪,引咎告退”内阁大臣毫不退让,大声道。
“启禀殿下,镇压叛军乃当务之急,平叛之后,臣等愿与内阁一道总告退”一些将军齐声道。
很明显,“统制派”的将军们决心利用内阁的困境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既要清除陆军内的老敌手“皇道派”,又要在内阁里实现军人组阁。
听了将军们的话,裕仁一时间沉吟不悟。
内阁大臣和将军们的争吵使他感到头痛。他究竟结果还年轻,经验不足,从未经历过政变这样的大事。他的大臣们都是大正时代甚至明治时代的功臣,年高德劭,诡计多端,概况恭顺,背地里未必把他放在眼里。父皇身染重疾,已经无力措置政事,身为事实上的一国之君,如果连这些恃功自傲心怀鬼胎的群臣都制服不了,怎么做到大治天下呢?
“我认为殿下应该体谅陆军方面的心情,宣布赦免那些忠于天皇的军人的不敬行为。”一位陆军中将军衔的亲王站出来奏议道,他是众所周知的“皇道派”支持者之一:“……革除奸佞,效忠天皇是他们的天职,皇上和殿下能伤害陆军的这种感情吗?”
亲王的话音刚落,一位陆军中将便针锋相对地辩驳:“叛军所为已经有损神圣国体,为全体陆军将士所不容,殿下如果加以赦免,不是太宽大无边了吗?”
亲王不甘示弱,立即反唇相讥:“陆军方面‘下克上’,实属不得已之举,去年‘海参崴事变’的时候,陆军不是也有过类似的举动吗?那时殿下并没有追究将士们的越权责任”
将军毫不退让:“怎么可以把向故国满洲宣战和大逆不道混为一谈呢?亲王身为陆军中将,难道连什么是对外宣战和把枪口瞄准皇宫也分不清楚吗?”
两个人面红耳赤,怒目相向。皇宫里一时间三足鼎立,各不相让,气氛十分紧张。
此时处在漩涡中心的“准天皇”裕仁反倒冷静了下来。从感情上讲,他对叛乱分子的作为甚至抱有相当的赞赏心情。这批年轻军官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策动兵谏,杀了首相和内阁大臣,他们一定已经做好了杀身成仁的精神准备。如果所有的日本国民,尤其是文武大臣都能这样忠心耿耿为皇室献身,而不是各谋私利勾心斗角,那么日本统一亚洲“八肱一宇”的大业有什么不得完成的呢?
不是裕仁不得容忍对自己和父亲的不敬行为,而是日本皇室的权威自己不容丝毫冒犯。谁要是犯了不敬之罪,谁就得赐死,而不管的念头如何。关键问题在于,政变事件是个绝好的机会,他正好把那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元老重臣和功高盖主的将军们统统赶下台去。
为了这个目的,那些年轻的叛乱者就必须赐死,成为献上皇权祭坛的一群牺牲品。日本天皇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和日本历届天皇一样,裕仁也是利益而非情感的动物,权力之争历来都要以流血为价格:要么支配国家,要么被人支配,两者必居其一。
裕仁的嘴角动了动,发出一声不令人觉察的叹息,然后稍稍变换了一下僵硬的坐姿,威严地咳了一声。
“们都退下去,”他生硬地挤出了一个生气的脸色,一双白眼珠毫无生气地圆瞪着,“……如果陆军不得马上镇压叛军,朕将亲自出宫去劝他们投降。”
镇压叛军的工作又在互不相让的争吵中拖延了五天。直到2月18日上午,大批从京都附近和甲府调来的军队才陆续开进城来。天皇的敕谕被印成传单从飞机上撒下来,纷繁扬扬好象漫天飘动的雪片落在东京的街道上。下午二时左右,叛军开始被天皇诏书瓦解,许多士兵放下手中的武器并返回各自的军营。晚七时,叛军军官决定抛却兵谏集体投降,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只有松本大尉拒绝放下武器,他独自走到皇宫门前的空地上,仰天长啸,然后拔出军刀剖腹自杀。几时后,加藤铃美从收音机里得知松本大尉的死讯,亦在屋子里自缢身亡。
而后一周,日本军方对政变军队进行了严酷镇压。介入谋反的军官被判刑,士兵被集体遣送劳改农场或者矿山做苦工赎罪。共有十三名军官、四名文官被执行死刑。他们被蒙上眼睛绑在柱子上,前额和左胸被红笔划上靶标。可是他们人人都毫无惧色,临刑前三呼万岁,高唱日本国歌君之代,排场很是壮烈悦耳。
日本军部上层和内阁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四名陆军大将被解职,一些狂热的要求马上对中国开战的将领都受到了清洗。内阁被责令总告退,那位同情叛军的亲王受到贬黜。被编入预备役,不再过问军政大事。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同亲王针锋相对的那名将军也受到牵连,退呈现役。
史称“二?一三事件”的未遂政变虽然没能成功,可是它对日本乃至亚洲局势的影响或者后果都是巨大的,它促使日本的社会政治结构产生了改变,直接增进和影响了日本以后对华政策的形成。摄政宫裕仁亲自介入过问整肃军队的事务,打破现役军人不得参政的惯例,把那些主张抓紧时间全力成长以便日后对华对美作战洗雪前耻的野心勃勃的年轻将军擢升到了军部首脑机关和内阁里来。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一身笔挺肃静严厉的黑色绣金线礼服的中国外交部总长顾维钧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目光时不时的望向会场,他注意到日本代表团的席位那里空着两个座位,而坐在那里的日本代表团长牧野伸显男爵一脸的阴沉,那脸色恍如在场的所有人都欠了他一大笔钱似的,顾维钧看着他在那里喘着粗气的样子,禁不住暗暗好笑。
对日本代表团来,长达九个月的巴黎和会简直就是地狱。
固然,日本人其实其实不孤独,他们还有意大利人可以做伴。
意大利人不被当回事,是因为他们实力虚弱,加上在战场上的表示实在乏善可陈。而日本人不被当回事,则完全是因为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几乎获咎了所有的西方列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身为协约国主要成员的日本,却仍是一副“不作为”的姿态,并背地里动作不竭,不单完全抢占了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并且两度进攻中国,试图趁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时吞并中国,但日本人没有想到,他们会遭到难以想象的失败,并进而在巴黎和会上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羞辱和难堪。
“总长,北京来电。”中国代表魏宸组来到了顾维钧身边坐下,悄悄的将一份电报递给了他,“日本东京产生了政变。”
“难怪这老子脸色这么难看。”顾维钧若无其事的看了看牧野伸显,将电报打开,飞快地阅了起来。
“可惜今天就签字了,要否则,再拖几天的话,咱们还可以从他们的石头里榨点油出来。”魏宸组声道。
“算了,咱们也不得太贪了,见好就收吧。”顾维钧看完电报后,点了颔首,将电报收好,他看了看周围的各国代表们,目光刚好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目光相碰,威尔逊向他露出了一个和蔼可亲的笑容,让顾维钧的心里布满了胜利的喜悦。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充分利用中国战胜国的地位和有美国帮忙的有利条件,同美国结成了同盟,在各个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终于同西方列强告竣了一系列对中国极为有利的协议,并将这些协议具体体现在了即将签署的对德和约中
更多到,地址..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