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屋子里的葡萄园(1)
作者:西楼望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22

羊皮卷之一

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

今天,我爬出满是失败创伤的老茧。

今天,我重新来到这世上。我出生在葡萄园里 ,园中的葡萄任人享用。

今天,我要从最高最密的藤上摘下智慧的果实,这葡萄是好几代前的智者种下的。

今天,我要品尝葡萄的美味,还要吞下每一粒成功的种子,让新的生命在我心里萌芽……

我一边抄写着这些令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文字一边却开始思念起那无色无味每每过量的滑面条来了。何况在今天这特殊的日子,连公司都给下钱来,还有联欢会,总不至于再让我继续饿肚子吧!

我真有些不敢想像,古莹竟然会和我的早点如此深刻地联系了起来。

古莹说她的右臂原本是没事的,但丧心病狂的司机怕她残而不死就再次将那万恶的车轮碾向了幼小的她。神志尚清的她忙条件的一个翻身,一条稚嫩的胳膊就那么生生被碾去了。无情之父又弃母女三人而去,唯靠着母亲一人在农场微薄的收入供养姐妹俩……她没让母亲失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夏中专,谁想心比天高地毕业命比纸薄地踏入社会,几次哭着跑回家又每每被母亲的背影挡在了门外,唯有悄悄转身、黯然泪回……

一名胖乎乎的女孩掏尽了男朋友的纸又向旁人要,如果不是及时发现了旁边有这么多人我一定也是真情流露了。看着娇小单薄的古莹,一条空空的衣袖晃得人心惆怅、荡荡无法着落。

古莹说她从始至终就骗过来了两个人,她上中级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给自己装一条假肢(她现在还只是准中级);她完全可以任由今年高考的妹妹选择自己所爱的大学,而之前她是连一件衣服都没能买给妹妹……正说时,她母亲打电话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掏出了纸笔来忙着要为她记电话号码。她母亲是要去泰国还是缅甸旅游了,这在从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多么希望她能让我单独留下,就像昨天那人一样。连赵兴华和表弟也他妈的远远滚蛋。哪怕就留下那么一小会,一句话不说。我恍惚只觉自己就是她最亲最爱最能给予她保护与关怀的独一无二的哥哥。

结束时,我第一次主动让表弟拿出小笔记本来让她签名留言。她给我写下了:

早日投入 选择所爱 爱所选择

可惜没留下电话号码。

看着她一只手托膝画字,我的眼泪又要来了。我本是第一个签的,却硬躲到了最后。我左手与她的右手十指相扣,有如要索取或给予以共同结成某种不倒之力。她在讲时生气地说了一句希望大家懂得尊重她人,我还不禁惶恐是否就因我用了左手和她相握,甚至还抱怨她竟没看出来,所以乘此又将右手附上。

我说:“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古莹说:“既然是一样的人就应该一起努力、共同成功。要像那只受伤的兔子一样,全力以赴,超过猎狗……”

见过古莹之后,弟弟就给我买了一本笔记本和一支圆珠笔,拿出那本“走进星天”,让我抄书中那十章“羊皮卷”。

弟弟他们不知何时又全都消失了,只留下表妹陪我关在女宿舍里抄写。世界静得出奇,沙沙的抄写声不时*着人往外窥视的**。

没过多久,外面突然“哗”地涌出大动静,只听人唱“新年好”。

弟弟他们回来了。

弟弟叫我暂且别抄“羊皮卷”了,先把“名单”列出来,把信发出去。

弟弟拿出他的“名单”给我参照。首先是建立朋友:年龄、职业、婚否、社交……等详实的档案。还特别嘱咐我千万别注明地址和电话,不可把自己的“名单”轻易给别人看,尤其是和自己相近的人(比如表弟、表妹)。

按他们的说法,你得把所有亲戚朋友甚至一面之交甚至擦肩而过甚至只曾耳闻的满世界的名字都列出来,没名字的也且用个代号记下容日后再慢慢回忆或突然想起。比方说,你写下了刘德华,没准哪天就突然想起了某个影迷朋友来呢。他们说,从四百甚至更多的名单中选出四十个,再从四十个中筛出十个,最后在十个中锁定四个,就是准高级了。 我说我想邀哪几个人我心里清楚。弟弟说这正是每个人刚开始都会犯的错误,最终没有一个不重新补列的。列名单才是第一步,走好这第一步对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一气列出两百个名单,任弟弟再怎么说也不列了。 他们却又只是夸我了,夸我的市场好,加之良好的信任度及不容置疑的能力,一个月直接销售四份产品来个1:4:1计划搞个国外旅游,或就象我们直接高级那样一次干他十个再塑加连辉煌。 列好名单之后,弟弟就开始着手帮我规划市场、筛选名单。首先把名单按区域划分开,再分成亲戚、同学、同事、同好等几大类,又从各个区域各个种类中由近到远从疏至亲地筛选,看谁符合的条件最多就首选谁。 弟弟说他当初就是因为没人教又太自以为是所以导致走了不少弯路。他不想我再走他所走过的弯路,所以对每一个环节都很认真仔细,弄得我实在是不耐烦了。 我一个电话号码没有,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现身在何处,唯有些不尽确切的地址。电报我不发,所以就只好往他们家里寄信。可我提笔忘言,写两行撕一页,眼看着一叠信签快全成废纸仍未能书成一篇,最终不得不怃然搁笔,诚服自己真的无能为力。幸得加盟连锁里人才齐备且爱心有加,区区一封书信何足道哉,而我也会为他们在书信中作点插页小画以做回报。也不用跑去市里邮局,路对面一家诊所不仅为大家看病还专设了信件收发(四角钱发一封,一元收一封),但弟弟不准我留地址只留下牛德仁的电话号码。 二〇〇五年一月一日,我将四封信送去了诊所,真正开始了我全新的“屋子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