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紫云观太后梦天师
作者:江啟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517

第二回 紫云观太后梦天师

上回说到王莽趁汉室君王多弱,国家衰败,失政外戚,社稷危倾之机,利用姑母王太后,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结党营私,培植亲信爪牙,伪造金册,最后竟弑君篡国,自立为帝。于是大江南北随即狂风频起,长城内外顿时险象环生,天下顿时纷乱。,

王莽终得龙袍得穿,皇冕得戴,将那延续了二百余年的大汉江山篡夺了去。

汉平帝后为孝平皇后,乃王莽之女。孝平皇后却于其父性情不同,见父亲王莽虎视耽耽,不顾亲情,光天化日之下篡夺外甥帝位,愧觉难以面对汉室刘氏列祖列宗,整日里烦闷深宫,愁眉不展。当孝平皇后又闻其父王莽颁旨贬削汉室王侯爵位后,实在难忍,便悲悲切切哭诉到王太后那里。

孝平皇后泣道:“太后,新朝天子虽是我父,但前朝元、平二帝乃为你我夫君也。我父与汉绝体,今不仅废汉帝,改称太后为新室文母,我为定安太后,而且还将汉室王、侯一慨贬庶,废止袭爵。我父所为,置你我于何处?置天下于何处焉?”。

王太后此时年已七十有九,且年老体弱,在病榻上已卧病多年,自知已无力左右朝政,只得哭丧着脸,对孝平皇后凄然落泪道;“吾年岁渐去,如孔壶之漏,昼夜相迫。亡汉之罪愧实乃老躯所为也,今悔之晚矣!”

“太后殿下,今新朝要拆毁汉庙,我听说连高祖庙也不放过哩!”孝平皇后好不愁苦,又道,“就是元庙也要毁哩!”。

王太后大惊,急忙问道;“此话当真?”

“然也!”

“高祖乃有德之王,则为祖宗,其庙切不可毁矣!”王太后霎时失色,顿足叹道,“王莽逆天而行,哀家得去制止这个孽障!”。不顾体弱多病,在孝平皇后的搀扶下从病榻上挣扎爬起,高声喝唤宫人速备车马,亲往太庙。

太庙又称太祖庙,建在长安城外西十里沣水河畔,用以奉祀汉朝始封之君汉高祖刘邦。高祖以下,又建“四亲庙”,逐代递相排列为昭、穆二辈。昭庙居左,穆庙居右,太祖庙居中。左又为三昭,即武世室、显考庙、王考庙;右又为三穆,即文世室、皇考庙、考庙。太祖庙中间称为庭,与相对乃为“都宫门”。此按“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之王制礼记所筑。太庙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更以高祖庙为甚,乃长安城外一景。

王太后、孝平皇后等一行人急急忙忙来到太庙,果见高祖庙早在数日前就已拆毁,工匠在遗址上砌墙竖柱,正筑一座文庙,称是供奉圣人孔夫子。文庙与汉室太庙风马牛不相及,相去甚远,且有法道之忌。王太后捶胸击掌,跌脚高嚎,痛哭了好一阵,见无人理睬,只得悻悻止泪,又喝斥众人驱车急忙前往元庙。

一行人赶至元庙,又见民役正在扒拆殿宇,满地破砖滥瓦,残桓断壁,连元帝神象也被翻倒在地,缺胳膊少腿,残骸破碎,随处扔弃,令人惨不忍睹。王政君伤心之极,不顾新室文母之尊,坐地悲泣。

王莽得报,驱车赶来安慰,佯装笑容,好言相劝道:“庙既已毁,姑母何必过于伤心?”

王太后边泣边责道:“这是汉家宗庙,一代英杰,名垂青史,当有神灵,为何无端毁去?”

王莽心生不快,勉强耐着性子诡辩道:“姑母有所不知,此处非建庙之灵地也!”

王太后双目怒视,愤然反问道:“若无神灵,为何建庙?”

王莽又哄骗道:“姑母有所不知,拆此庙是为建长寿宫,将来好供姑母在此颐养天年,姑母何误侄子一片苦心哉?”

王太后悲愤道:“吾乃汉室后妃,怎能妄踞帝堂?尔等难道就不惧先帝神灵乎?”。

王莽听了,怒容顿起,懒得再去理她,竟然撇开姑母、女儿,拂袖自顾而去。王太后无奈,只得在孝平皇后及宫人袈扶下,驱车泪泣回宫。

王太后自知汉室失於已,罪孽深重,整日忧心如焚,以泪洗目,声声泣血,字字含愤。追绪往以信奉,以为是迷信图谶所误,一气之下,撤去巫教供奉,索性弃巫从道了。

一日,正值三月初一,乃是“朝观”之日。往年,官宦百姓,此日皆到道教之观进香,以慰列祖列宗。王太后听说“紫云观”新来一云游仙师,作法布道,预测未来,并施以灵丹妙药,传闻远近。寻思前去拜访,顺便进香赎罪。于是,王太后带齐宫人婢女,上了凤辇,一行人出城往“紫云观”而来。

“紫云观”位于长安城外西南十里翠华山上,为汉武帝时所建。其观以玄岳门、三清殿、云霄殿、四方堂等主体建筑为轴心,两旁建有东宫、西宫、龙虎殿、太常观等殿宇,且各有左右碑亭。“紫云观”红墙高大,筒瓦朱檐,巧夺天工,吞云虚气,把这三宫六观一十二殿,四进八厢一百六十余间的建筑群,构成一个完美整体。“紫云观”有道士二百余人,长年在此修练,是京城长安最大的道观。

王太后来至“紫云观”玄岳门前,早有道长太康真人率领一班道众出郭迎接。王太后见那道长头戴星冠,身披鹤氅,眉发尽白,慈眉善眼,心中甚是惊奇,暗暗用那“星月教”巫教之主哀章相比,只觉一个攒玉金霞,神采奕奕,端的是服食造长生之境,修行到无漏之天;一个土色灰脸,阴风缠绕,且是那吞丹成寿短之形,实难测祸福非明。不禁叹道:“我何以前就不识巫道之别?痴迷不悟而久中邪焉?”

宫吏搀扶王太后登阶而上,此时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幡幡宝盖,一派仙乐。

王太后入得庙门,进至三清殿内,献上檀香银钱,哆哆嗦嗦跪在蒲垫上,从太上老君神象前起,一一叩拜各位仙君。叩首毕,王太后再由婢女扶起,接过宫人手中丹诏,诚惶诚恐,战战兢兢而念。丹诏云:

昔高祖与臣有约,非刘氏不王。吕太后赖社稷之灵,专王吕氏而疏刘,遭

致产、禄之乱而受诛。今莽又夺汉玺,天下皆受莽欺,全为莽以媚术而博汉家

之信,使之入计而不觉,悔之晚矣!若高祖神灵再显,应使其苍天夺莽魄而不

永,孤为莫救,恶自有报,奴定四时上祭,垂为永典!

丹诏念毕,道长太康真人请王政君到后殿献茶。王太后在众人搀扶下,绕过曲廊,来到后殿清幽之处。道长并请其居中而坐,执事人端来上好新茗,王太后边品茗边问道长:“哀家闻高庙新来一云游仙师,今不曾见到,不知何在?”

太康真人叹答:“仙师乃为道家天师,前日里从北而来,说是三日内定有丹诏到,果然今日新室文母来庙进香!”道长又道,“天师道行非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能腾云驾雾,来去无踪,预算凶吉,无一不准也!现正在后山‘云龙洞’打坐。天师曾留下话来,‘新室文母今日在此斋戒,若志诚,晚间便来相见。’”

王政君听了道长之言,心中更是惊异。

当即,众道士燃起御香,备下香汤,待新室文母用过茶后,在婢女服侍下,扶其坐汤沐浴。浴毕,王太后换了一身青布新衣,又从太康真人那里讨还丹诏,抱在怀里,一人盘坐在道长所留座蒲上,专等天师前来。

谁知刚一坐到蒲上,王太后顿觉双眼朦胧,神志迷迷胡胡,似有似无,如云里雾里一般。又觉那座蒲将自己托起,慢慢腾空而起,缓缓飞出后殿,飘往后山而去。也不知飞了多久,忽然觉得那座蒲停了下来,不再走了。王太后睁开眼一看,见自己正站在一山顶。举目眺望,见其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巍峨壮丽,景色奇秀。又环顾周围,见山顶一侧有一洞,洞前瀑布斜飞,藤萝倒挂,云雾缭绕,溪水嗦回,确有一派仙气。抬首举目一看,见洞顶上白岩朱字,名曰;“云龙洞”。

王太后双手撑地欲爬起身时,就见一道人从洞中出来。那道人满面清风,仙体鹤骨,白须垂胸,双目炯炯,手持拂尘,拈须含额,笑呤呤说道:“新室文母不必起来,不仿就坐在这蒲上说话。”王太后心中暗自道:“早闻世有天师,一世难得寻见,未料今日却在这里相与,正好我有好多事要请教。”也不拘节,就双腿盘坐,将丹诏奉与天师看,并与天师攀谈起来。

王太后忧然道:“自元帝继位以来,汉家时运不济,老天变脸,灾难连年。元帝年间,黄河泛滥,将两岸数郡二、三十县淹成一片泽国,尸骸遍野,灾民达数十万计;哀帝年间,正月陨石如雨,四月天复雨血,七月白气东来,九月黄雾四塞,腊月日食如钩,且地动山摇,真乃天翻地覆之兆也;在成帝年间,连年盛夏大旱,飞蝗为灾,遮不见日,所过之处,麦苗禾稻如根拔去,寸草不见,乃百年难遇也;到了平帝年间,战祸不止,先是东郡翟让,为复汉制,兴师反叛;又有三辅土豪,聚众响应,竟然仿翟攻打长安,闹得人心惶惶,天怨人怒;更有甚之,今又王莽弑君窃国,毁汉宗庙,罢贬王侯,篡改汉制,百姓暗无天日。哀家以为上苍乃为之明戒,归咎大汉社稷旁落,乃是因哀家而起。长思宗庙之计,欲弃巫从道,改往返过,犹尚已难行也!今幸得见天师,还望天师教我。”

那天师听后,手抚银须,俨然而道:“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君莫不欲存,然而常亡。黄河泛滥、旱蝗逞凶,地震流星,白气黄雾,兵祸连绵,皆为凶危之兆,乃上苍谴怒也!今王氏假姑侄之亲,借以用之,以致篡国。今尚书九卿,州牧郡守,非王氏同流,皆撵出朝。赞誉者高升,反对者诛伤,排斥宗卿,孤弱公族,乃众叛亲离,是灭朝之道也。”

王太后凄然落泪道:“哀家不识真伪,非知善恶,若以为诚天意,奈何忘国大本,背天意而从人欲也!”

那天师又道:“伪天子毁汉庙,削封爵,致满朝群魔乱舞;假国君夺玉玺,着黄袍,霸皇庭篡汉称帝。但刘氏二百余年,盘根错节,根基深厚,宗卿子嗣何会让大汉江山轻易旁落耶?王、刘二氏不能并立,必有一争斗,天下因此也就有乱,百姓水深火热,难避生灵涂炭矣。有泰山之安,便有累卵之危,祸皆源于太后也!新室文母迷途知返,虽为晚矣,今来求道,其善还未绝其哩!”

王太后也知后悔,但天下大事岂又后悔就行了的?便凄然道:“既已如此,太师何不算其未来,天下之争,看看何术能助汉室宗卿也?”

天师立起身来,行至崖前,将手中拂尘往天上扫去,一声喝道:“还不给我现身?”言毕,只见天上顿时云彩飞流,昏天黑地,飞沙走石起来。一阵闪电过后,便见西边半空中现出一条黑龙,面目丑陋狰狞,张牙舞爪,呼风唤雨,将天下搅得山崩地裂,浊水横流。天师指其怒斥道:“原来是你这畜生在此兴风作浪,祸国殃民!天下岂能由你作恶乎?”说着,亦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突然将那拂尘又往天上一摆,高声道,“诸神快快起也!”顷刻间,一声霹雳炸响起,便见东、南二处跃起赤、青、白三条龙来,腾云驾雾,直扑黑龙,与其撕撕扯扯绞作一团,争斗一处,顿时云遮雾障,天翻地覆。王太后仰首观天,骇然惊愕。

“今上天有四龙争锋,各显神通,演绎争霸称尊,鼓噪易帜问鼎。”天师指天对王太后释然道:“四龙之中,黑为蚣,赤为蟒、青为蛇,此三物为伪龙,只有那条白龙方为真龙,乃汉室之后,未来之国君也!”王太后闻言惊讶,再而细观,但见到那条白龙浑身鳞光闪闪,英姿勃勃,拨云弄月,腾跃驰骋,尤其矫健善战,只是体形与那黑蚣、赤蟒、青蛇等庞然之物相比,却显得短小许多。

王太后正在叹息间,只见天师又扬起手中拂尘,突向空中高喊道:“文曲星、武曲星听令!”话音刚落,云中隐约可见二位身着黄盔黄甲的天神乘云驾雾,飞身前来,高立半空,俯首躬身听令。天师对二神喝道:“令你二星率二十八宿,速去相助小白龙,不得有误!”文曲星、武曲星诺诺遵令,摇起手中小旗,擂起鼓来。俄尔,只见雾里云中隆隆声动,二十八宿星官纷纷前来领令。这二十八宿乃是;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女士蝠,日鼠,危月,室火猪,壁水狳,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昂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等,一齐听令,即化作二十八道金光,随文曲星、武曲星一道,从天而降,撒往人间而去。

不一刻,云开日出,红霞满天,九霄云外,星神龙蛇难觅踪影。王太后环顾周围,只觉头上悬崖倚天,脚下万峰齐立,连天师也不知去向,仅剩自己孤零零一人留在山顶,不免害怕起来,便大声呼道:“天师何在?天师何在?”这一喊不打紧,不觉猛然醒过来,原来是坐在蒲上南柯一梦。

王太后见太康道长及道众、宫人、婢女皆围在身旁,脸上尽显惊异之色,一齐请问惊呼之故。王太后亦将梦中见到天师、众星神及四龙争斗之事讲与众人听,众人瞠目结舌,莫不称奇。

这正是:贤德昏庸都得报,强盛衰弱皆有缘。

只因江山东流水,莫怪英雄起烽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