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新三清观
作者:梦回石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57

汉元七五年,十一月。

秦岭中部,五行山。

回到汉中,古进等人就立即见到了楚飞燕。原来她已经把人手凑了差不多,这第一批人马足足有两百六十三人,都是来自汉中和上庸的工匠。在一个月之内,分批进入了汉中东部和庸国西部周围一带。于是在古进等人的带领下,租了大量的船只,兵分两路,从汉水沿着五行山的东西两边的河流,浩浩荡荡地向五行山逆流而上,不过不能船行太远,不到一半路程就改徒步爬山了。

同时,古进向天下修真和武林门派发出告知贴,公开宣布五飞侠要建立自己的门派。这消息在丐帮的推波助澜下,全东洲大陆几乎都知道了这事情。

在五飞侠要建立门派的消息一传出江湖,丐帮立即率先表示支持,紧随而来的是天鹰教,武当派,青城派,天山派,华山派等,还有其他江湖中的三教九流之类的门派也都纷纷表示支持。而作为修真门派,除了天龙门,五斗米派和一些地方小派公开支持外,其他大派都保持了沉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修真和武林门派之外,那些诸侯国竟然也都有了动静。宋国第一个公开发表支持新派成立,认为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好事情。紧随其后的是秦国和楚国,也立即公开称支持武林正义人士‘五义士’成立新派。而庸国,竟然也在秦国楚国之后,表示支持,这让古进等人大为惊讶。但是想了会儿,庸国不反对的原因,古进等人便心知肚明了。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了其他小国,也都纷纷表示‘五义士’成立新派,希望新派匡扶正义,为武林树立新榜样。

面对突如其来的各方支持,古进等人并没有任何高兴。唯一高兴的事情就是可以在建立新派期间,不受干扰。

七五年十一月初十,五行山

“阿进,新派还没名字呢,想好了吗?”花木兰看着满山的工匠,从上个月初开工以来,都一直很兴奋。

“呵呵,还是等胖子回来,再一起商量吧。”古进边看着边上的工匠,又转过头对花木兰问到:“你的楚姐姐,把粮食送来了吗?这里的粮食只能坚持几天了。”

“汉中可是富饶之地,收集粮食还是比较快的,听说这两三天就会到了。”花木兰点了点头,回答了古进的话。

“走吧,李子和墩子都在忙个不停,我们去那边看看。”古进边说,边朝山的另一边走去。原来李大壮上次离开成都,就是去了阴阳山取了些金银和武林秘籍。两个月前就回到了约定地方,大批的金银交给了楚飞燕,让楚飞燕吃了一大惊。

七六年,元月初六

随着当地居民和猎户的加入,工地上的人马越来约多,到了元月已经多达一千多人。此时,古进等人已经从工地上抽身开来,把各队人马按照项目分成若干小组,任命了各组的组长和总负责人,就到五行山峰顶去了。

五行山的山脉被当地人称作雾灵山脉,因古进的叫法,大家也就改称为五行山。五行山座落于汉中和庸国的交汇处北部,秦岭中部的南面坡段。五行山脉的四周非常多河流,主峰五行山的东面脚下,就是白池河,西面则是发源于主峰的黑池河。最西面则是最大的河流子午河,子午河非常长,一直绕到五行山脉的北部,和东面的白池河通过北面的小龙沟把五行山脉包围了一圈。子午河和白池河发源于同一山脉,都是五行山脉北部的小青龙山。在子午河和黑水河之间还有几条大小不一的河流流淌期间,五行山脉上及周围的所有河流都向南汇入汉水之中。

此时,古进等人立于五行山顶,看着四周的峰峦叠嶂,云海茫茫,非常兴奋。

“你们看,四周云雾轻拢慢涌,山峰若隐若现,神奇又缥缈,神仙一样的世界哦。这里其实叫雾灵山,更为贴切些,还是老百姓的话实在,呵呵。”花木兰陶醉于眼前的如梦如幻的景色,不禁轻轻地对古进揶揄下。

“就是,哪像有些人,不懂装懂,竟然叫什么五行山,害的那些工匠全喊五行山了。阿进,是不是该反省下,回去多念点书吧。”兆瑞边说,边一路来回狂奔,山顶上是片非常大的平地,参天的古树林立期间,非常幽静。

“嘿嘿,人家说的是景色,我说的是山势,这好比牛头对马嘴嘛,远远比不了。这地方,还真是大,就是骑马狂奔绕圈圈都可以了。”看着兆瑞来回不断的奔跑,古进笑呵呵地夸张到,同时指了指山顶。

“那也太浪费了,我看这里起码也有好五六亩大了,得好好规划规划。刚开始人不多,还是以南面的飞龙峰为主,前面供应弟子日常居住和香客观光朝拜,这五行峰就我们几个人的地盘了,到时若有其他合适人员,再另行变化。至于周边的其他山峰,暂时就不去动工,可以慢慢来。”古进看着南面的山峰,四处指了指,说了一些大致计划。

“那飞龙峰要供奉哪些大神?”李大壮又顺便问了一句。

“就三清吧,即符合这里的信仰,又符合我们自身的事情,一举好几得哦。”没等古进回答,花木兰就抢先说到。古进等人一听,都点了点头,笑了起来。

“这死胖子的眼光确实不一般。在我们的北面,是终南山,再过去点,就是华山了。而汉中和庸国就在左右两边,汉水和子午道,把这些地方全连接起来,而我们恰恰就在交接处上方。这里四周大小的河流这么多,我看好几条都来源于我们的脚下,又全都和汉水交汇,水源完全不愁。这山脉里的村民和猎户,现在竟然繁衍了有好几万人,这么多的数量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我看那些流寇八成就是他们自己伪装的。加上汉中和庸国,有人的地方,就有香火,也就有了一些经济来源。只要我们实力上去了,就可以扩大挖矿规模,这样也是经济来源之一了。再后来,庸国,五斗米,呵呵。。。”古进边说边笑,虽没讲明,但是大家心中也都知道是什么事情,都微笑不语。

七六年,三月十七,近五个月的时间,五行山脉的飞龙峰三清观的轮廓已经出来了。因为五行山的附近几座山峰,本身大都是花岗石结构,就地取石非常方便。为了能够长期性存在,古进等人决定寺庙能用花岗石的地方全部采用花岗石。同时为了尽量减少工程量,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大都就山势地形而建,因此工程进展也就快了不少。

而这几个月时间,古进等人除了偶尔去看一下工程进展外,就是呆在五行峰顶,进行修炼。为了以后能够尽量扩大弟子数量,古进等人将飞龙宝藏里面的大部分武功秘籍进行分类,根据各自原来所修炼的特点各自进行了分工。

因此,这几个月大家除了修炼打坐之外,就是研究这些武林秘籍。最后经过筛选,挑出了一些的秘籍,也就是将来弟子们学习的武技。李大壮挑选了《太极双锏》和《乾坤双刀》,花木兰挑了《伏魔鞭法》和《月影剑法》,兆瑞挑了《无影枪法》和《霹雳刀法》,古进挑了《形意拳》和《追风剑法》。至于内功和步法,经过商量,一致挑选出了《太玄心经》和《八卦迷踪步》,这内功步法是五人共同学习。至于还没回来的王涛,则要等他自己回来挑选。

这些在几千年前就厉害非凡的武林秘技,现在早已失传灭绝了。就是随便拿个出去,在当今武林之中都是顶尖的武技。

现在学习研究这些武林秘技,对修真心法已经到了中阶左右的古进等人,进展上快了非常多。特别是大家本身都已经学得一身非常厉害的武技,再研究这些武技,时间方面更是节省了不少。一年多的时间,对那些武技,就掌握了的七七八八。虽还没掌握十分的精髓,但是教习传授之用完全足够了。

这几个月以来,古进和兆瑞等人时常在山里,公开把轻功施展的轻灵飘逸,让人感觉超凡脱俗。同时,四人还不时地互相格斗切磋。这种做法,很快就吸引了当地一些年轻之辈前来拜师学艺。对于这些人,凡是年纪高于二十岁或者低于八岁的,除非特殊情况,一概不收。古进等人根据体质和年纪,收下了当地二十名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十五名八岁以上的孩子。近八十万人口的汉中和六十多万人口庸国的,总共才来了八名投派的人,而且这些都是曾经听说过五飞侠的传闻才来的,最终也只有五个十五岁以上的人符合古进等人的要求。虽然了收了四十名弟子,但这些人都是在古进等人放宽体质各方面要求的情况下,才收了这么多,而且都还没进行正式拜师。

对于所有想要拜师学艺的弟子,古进等人让他们先参与建造飞龙峰寺庙的苦力活,男的干苦力,女的负责洗衣做饭,供应茶水,而其他任何武艺都没有教授。这样持续了几个月,很快,随着拜师学艺的人员的增加,那些坚持不了苦力活的,个别主动放弃而下山回去。时间在变化,五行山的面貌也在变化,一边投派拜师的人员在增加,一边坚持不了苦力活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加。

七七年三月初三,在近两千名工匠的努力下,一座气势恢宏的三清观在飞龙峰顶上落成了。除了屋顶瓦片等个别地方外,三清观从地面到墙壁,从广场的护栏到一路延伸到山顶的台阶,都是用花岗石打造而成。三清观自然以供奉三位三清天尊的三清殿为正殿,以三清殿为原点,东面分布着太阳神,月神,水神和火神的殿宇;西面分布着风雨雷电四神殿宇;这些自然大神的独立殿宇显然都比三清殿小了很多。在自然神殿宇的后方,靠近山崖的边缘处,在东边依山势建立起几排客房院落。在靠近客房的东北部,因为两处泉眼的便利,这里就建立起三清观的善房,善房很大,上下两层,足可以同时容纳五六百人用膳,当然现在的善房二楼是关闭着,因为根本用不着。善房后面还有一大片空地,正好可以用来种些果蔬。特别该地可以种地瓜,而地瓜培植不需要花太多精力照料,特别是地瓜成熟后切片晒干,可储存很久。恰好此时是春天,因此这块地除了周边一些种植蔬菜外,其他地方则全部种植地瓜。这个方法立即在后来被推广开来,从山顶到山脚,只要合适种植的地方,全部被用来种植地瓜。按照古进的话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还是要自力更生的好!”

三清殿坐北朝南,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三清天尊”。南面是广场,广场的四周是凭崖护栏,三清观大门的前方广场不远处,安放着一个巨大的三角鼎炉。广场的东侧,是壁立千仞的危崖,西面是一片冷衫林。在广场的西南角有个缺口,就是山顶道观的山门了。山门也是花岗石建造,成三间,飞拱斗檐,上面写着“三清观”三个大字。中间的大门长期关闭着,左右两边的小门日常开放。两边的小门,恰好是来左去右,进出有序。而在山门的西边处,在冷杉林间建立了一座护观堂。护观堂的职责就是负责看管山门和广场,维护秩序。对重要客人的到来和重大事情要及时通报,在护观堂边上就有一口巨大的警钟,一拉绳子,木桩就会自动撞击警钟,警报声立即可以传遍四周山脉。

实际上,山门不仅仅一处。由于山路陡峭、崎岖狭长,从山脚下到山顶,总共设计了九道山门。九道山门之中有三道最险要的山门都设置了护卫岗,都设置了大小不一的警钟,每道护卫岗共安排四人看守。这三个护卫岗是第九道,第六道和第三道山门。这些统一隶属护观堂管理,其他山门则只是设置了休息亭,便于来往人员的休息、避雨。由于五行山脉四周时常云雾缭绕,爬到第八道山门时,云雾就在脚下起伏,有登上云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