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的挖掘进入了巩固成果阶段,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皇帝陵墓,参与这次挖掘工作的人虽然都是这个领域的权威级人物,但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甚至到了谨小慎微的程度。
先是对已发掘的部分进行拍照存档,这个工作不是随便拍几张照片就完事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具雕塑,每一件器物都要全方位拍个遍。
袁求真看到,一个人物雕塑,前前后后,从衣服饰品到五官四肢就拍了好几十张照片。
接下来就是清理修复工作了。有些器物因为自然侵蚀而蒙上了一层阴影,这要进行清理;一些壁画也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而变得斑驳不堪,这就要进行修复了。
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往往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器物都会成为争论的焦点。
“这件瓷器胎釉精细,青色浓艳,是永乐到宣德年间的……
“不对,这大龙缸是正德年间的典型器物,这个瓷器是属于那个年代的……”
“不对!正德青花瓷器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其青料为国产的平等青。这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用料是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
“不对……”
……
两个专家在争论着,而这样的争论在今天已经发生好几次了。袁求真在旁边默默地听着,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有争论是好事情,至少说明了他们治学严谨,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一个身材高大的摄像师正扛着摄影机拍摄着,还有记者进行解说,这是电视台来现场采访了。袁求真嘴角勾起一丝不为人知的笑意,计划开始实施了……
走出地宫,太阳已经西斜,袁求真已经在陵墓里呆了一整天了。
姜凤舞走了过来,她不喜欢地底的那种感觉,就一直在外面守护着。
“都一天了,真哥你怎么一直不出来,我还有几个武功方面的问题想和你交流一下。”姜凤舞抱怨道。
这丫头也是个武术迷,袁求真佯惊道:“一天了吗?我怎么感觉只有几十分钟的样子。真是‘地底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古人诚不我欺也!“
姜凤舞看看袁求真,见他忍不住笑了出来,娇怒道:“好啊!你把我当小孩子来哄,看打!”扬起拳头向袁求真打去。
袁求真避过拳头,赶紧转移话题:“小舞你不是有问题和我讨论吗,现在正是时候!”
“哼!不理你了。”姜凤舞赌气道,向一边走去。
“不要走,等等我……”
……
巩固阶段用了五天时间,这些天里,每天都有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工作进行的也算顺利,没有不轨之徒进行捣乱。
轰隆隆!一阵响动,通往嘉靖陵寝的最后一道石门终于被打开了。
这道石门设计得十分巧妙,一旦闭门,里面即有巨石落下,封堵住门,自此里外阴阳两隔。为了不破坏石门本身,众人也是费尽了心思。
今天到场的人极多,孙鸿儒、文回、尚博、祁教授、顾会长等都一一在场,连平时很少进入地宫的姜凤舞也下来凑热闹了。还有电视台来进行现场直播。
众人都翘首以盼,希望一睹皇帝陵寝的真容,尤其是亟待应证一个问题,里面是否有《永乐大典》的全套正本。
这是一个极大的陵宫,里面的陈设很简单。寝陵顶部是一副巨大的真龙升仙图。云山、雾海,仙宫飘渺。一个五爪金龙在一群仙人的接引之下,飞往仙界。
在房间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矗立着四个巨大的镇墓将军像,这些将军手中分别拿着刀枪剑斧四种武器,姿势各异,相貌威严庄重,守护着中间的皇棺。
中间的玉石台上,摆放着一口巨大的棺材。
除此以外,陵寝内几乎空无一物。
众人的心情几乎一下跌到了谷底,祁教授立刻带领几个人查看周围的情况,在没有发现任何盗墓的痕迹之后,众人目光又转到皇棺上面。
这具金丝楠木做成的棺材,上面隐隐有山水花草纹路,这些纹路不是雕画上去的,而是自然结成的,在金丝楠木中极为难得。
虽然棺材很大,但要放下全套《永乐大典》是不可能的。根据推算,全套的《永乐大典》堆在一起总体积达40平方米!
打开棺材,还是不打开,这是一个问题,大家在心中盘算着,最后都看向这次挖掘工作的总负责人――孙鸿儒。
孙鸿儒心中已有决断,只见他步上前去,朝着棺材长揖三下,高声诵道:“大明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垂鉴,当是时也,先正节用宽民,忠臣直言;麒麟有种,蝼蚁无生。然世无万世之朝,亦无永固之穴。人君驾崩,已五百年有余矣。世事无常,沧海桑田,御驾陵宫,危如累卵,后世得闻,岂能袖手?今率诚挚之众,开元君之墓,实情势之所致也!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恭申祭告,伏惟顿首。”
孙鸿儒诵完,即下拜于地。
这段祭告袁求真是听得懂的,前面那一长串称呼是嘉靖皇帝的谥号,“先正”、“人君”、“御驾”、“元君”都是对皇帝的尊称。前面赞扬了一下嘉靖的功绩,“节用宽民”是说他即位初裁撤锦衣卫、去除苛政的事;“忠臣直言”是指海瑞进《直言天下第一事疏》;“麒麟有种,蝼蚁无生”出自嘉靖的诗《送毛伯温》中的“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一句,这句是说他的战功。
后面几句就是说现在陵墓快要坏了,不得不进行抢救挖掘,希望他能够原谅。
因为要来挖掘永陵,袁求真也研读了一下明史。其实嘉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来形容他正合适,《明史?杨爵传》中说他“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尝以《敬一箴》颁示天下矣。乃数年以来,朝御希简,经筵旷废。大小臣庶,朝参辞谢,未得一睹圣容。”简单说就是做事虎头蛇尾。
当然在这里孙鸿儒自然只能选好的说了。
袁求真也上前拜道:“不敬你是先朝皇帝,而敬你是祖辈先人,冒昧打扰,敬请原谅!”
其他众人也各自行礼。
国人对先人的崇敬是深入骨髓的,这种崇敬不是因为相信鬼神之说,而是把先人当作一种心灵的寄托。
众人散开,祁教授和几个专家在商议如何打开帝棺。直接撬开是不行的,那样会损坏棺材本身。
这次挖掘工作一再延后,就是为了充分准备,务求完美结果,不容丝毫差错。
袁求真在这个“大房间”里闲逛,瞅瞅这,瞧瞧那,好像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似的。
姜凤舞跟在他的身边,好奇问道:“真哥,你在看什么啊?”
“找宝贝!”袁求真继续着。
“宝贝!什么宝贝啊?”姜凤舞问道。
“不能说,让人知道就没了。”袁求真故作神秘道。
“哼!不说算了。”姜凤舞赌气走向另一边。
不多时,棺材被打开了,众人又都被吸引了过来。
袁求真也凑了上去,只见一具骷髅静静地躺在棺材里,身上黄袍多有损坏,皇冠歪到一边。骷髅头枕玉枕,身子周边摆放了一些精美的器物。
除此之外,他的双手交叠在腹部,而在手下面竟然有一本书!
是什么书竟然让嘉靖贴身保存?永乐大典吗?可是为什么只有一本呢?众人心中满是疑问。
祁教授带上无菌手套,在另一个专家的帮助下,慢慢从手下面移出这本书,整个过程用了将近十分钟。
书上四个飘逸的大字映入众人眼帘――闻道天书,更让众人吃惊的是书左下角的一行小字――张三丰手书!
张三丰!竟然是张三丰!这里竟然有一本张三丰著的书籍,而且是亲手写的,这怎能让人不吃惊?
不过众人想想就了然了。张三丰和大明朝廷渊源深厚,朱元璋和朱棣曾几次想要召见他,都未能如愿。永乐十年,朱棣在武当大兴土木,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在永乐十四年,他终于见到了张三丰,更有传说张三丰传授了朱棣具体的长生之道!
这本书看来就是张三丰留给明朝廷的,毕竟皇帝给他建了一个超大的道场,怎么都要投桃报李一下吧。
看来这本书一直为大明皇家所有,而崇信道教的嘉靖皇帝把这本书带进棺材也不足为怪!
众人互相交流了一下,基本确定此书的来历。袁求真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些专家果然个个都擅长推理、联想。
这本《闻道天书》在众人手中传递,最后文回把它递到了袁求真手中。
袁求真接过来一看,这本书很轻,不知是何种纸质,竟如新的一般。翻看书页,里面的内容显现出来。全书内容不多,只有几千字的样子,每个字都玄妙飘灵,仿佛随时都要从纸上飞走一般。
“大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给我看看!给我看看!”姜凤舞在旁边嚷道。
袁求真怕她又发脾气,把书移过去和她一起观看。
“……天地之间,至灵至贵者,人也;最忙最速者,时也;可大可久者,金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