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再见梅津
作者:?殇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60

徐义话音未落就拔腿便跑,可是在他身后的毕竟是特种部队,怎么会让到手的猎物跑掉。徐义只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轻微的枪响,然后感到小腿一痛,便失去重心倒在了地上。

开枪的正是领头的日本人,虽然个头在日本人里不算太矮,但是跟其他的日本军人比起来就稍显瘦弱了。如果单烁在这里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这个领头的日本军人正是梅津,此时她正缓缓的卸下枪口的消音器,朝徐义走去。

经过消音器的掩盖,日本人的枪声并没有引起东北军的注意,徐义正痛苦的捂着中枪的小腿倒在地上。

梅津射出的子弹打断了徐义的小腿迎面骨,此时他已经完全丧失了逃跑能力,只能看着日本人一步一步的朝自己走来。“我难道就这么死在日本人手里?队长交给的任务还没完成,我是中国人,一定不能让日本人的阴谋得逞!”

徐义的手缓缓的朝胸前的口袋摸去,那里装着临走之前熊老大给他的手雷。“在战斗中如果不想被敌人俘虏而受到凌辱的话,那么就用这枚“光荣弹”结束自己,顺便再拉上几个敌人作伴。”这是单烁在理论课上告诉他们的,红军中也有很多战士会使用。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徐义拉响了胸口的光荣弹。梅津由于躲开的及时,只受了点擦伤,但是跟徐义离得比较近的几个日本兵就没那么幸运了,断臂残肢随处可见。

手雷爆炸的声音不光惊动了东北军的警卫,还有单烁等人。“不好,一定是老熊跟他们交火了,我们赶紧过去。”此时单烁离爆炸点还有两条街的距离,但是就在附近的熊老大却并没有出击。

“熊老大!为什么不去给我哥报仇?你不去我去,你别拦着我!”说话的是徐义的胞弟徐明,他话音一落,众人纷纷点头,很多以前南河寨的兄弟都准备起身动手。

“站住!”熊老大大声喊住了他们,然后扑通跪倒在徐义身死的方向。“老徐是替我死的,我比谁都想替他报仇,可是我们如果就这么过去无疑是自投罗网,难道你们想让老徐死不瞑目吗?”

“可是…”徐明还想再说什么,可是看到熊老大早已模糊的双眼,话便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兄弟们,债我们是一定要讨的,但是不是现在。等阿木队长来了,我一定要手刃这些禽兽给老徐报仇!”熊老大用力的甩掉滑在脸颊的泪水,恨恨的说道。

熊老大的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之前还吵嚷的队伍逐渐安静了下来,但是从他们的紧握枪柄的双手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对日本人的恨意。

徐义的光荣弹给日本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由于距离太近,所以飞散的弹片除了收获两条人命之外,还造成了一个重伤和几个轻伤。梅津的脖子也被擦破了,弹片在她白皙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不浅的伤口。伤口就在距离颈动脉几毫米处,如果再歪点恐怕这会是她听到的最后一个声音了。

“梅津队长,都处理好了,可以行动了。”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日本男子,脸上蓄着典型的日本一字胡。虽然他称梅津为队长,但是语气中却根本没有丝毫的尊敬。

“知道了。”看着面前的男子,梅津脸上隐隐露出厌恶之色。男子叫木村广,是军部派来配合她一起行动的。明面上说是配合,其实说白了就是监视,因为梅津家族一直在侵华的问题上不是十分赞同。

“他怎么办?”梅津指了指那个受伤较重的日本兵。

“为了大和民族,现在是他为天皇陛下效忠的时候了。”木村广语气极其平静,好像在述说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一样,这是典型的日本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等。

日本的武士道,总结地说有八个字,那就是:义,勇,仁,礼,诚,名,忠,克。这是与许多人理解不太一样的。推崇的是善良的本性。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当权者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为天皇尽忠”等思想。 武士道本来是一套道德体系,崇尚克己,奉公,勇敢,隐忍,谦让,的道伦理观,统治者却断章取义,过分突出“勇”和“忠”,因为自古武士把武士刀和和弓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征。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当这种对于淡然面对死亡的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变为了无视他人的生命价值同时也那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疯狂信念,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其实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本意还是善良的,只是到了后来才被统治者用到了歧路上去了,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