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总有人要循便捷之道
作者:草上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72

李方膺又来了英慈院,不过这次是以伤员身份来的,皮肉伤不算。「才&nb」几处骨折,鼻梁骨也被打断了,满脸血污。

进到英慈院,他想哈哈大笑,只当自己谋划得逞,总算能洗了这钩子嫌疑,却不想来了一化品绿袍官员,正是越秀区的正。当着满屋子伤病士子的面,这正宣布两个警殴人犯。殴人是轻罪,民不举官不办,正问李方膺要不要公告。公告的话,两个警蹲监三月,赔付汤药护理银子。若是不愿公告,这事就双方私结。

李方膺气得差点当场吐出一口热血,他想进监!而不是让别人进监!

“要怎样我才能进监!?”

他怒视那正,对方嘿嘿笑了。

“这会了开单版,切碎版放广告,由此来补贴办报开销。

稳健派的士林本就主张跟工商并济,既然能补贴办报经费,也不抵触,只是避开酒楼瓦肆一类粗鄙产业,就招揽文雅之业的广告。

以正气为核心的激进派当然不愿自毁根基,绝不接受广告,而是建起钱会。可这以报纸为载体的舆论战一打响,银子就如流水一般淌下,互助性质的钱会可维持不了这桩大产业,幕后投资人虽有接济,却还有不少缺额。为求生存,只好走缩减期数,扩大发行量的路线。正气报的编辑们都不要报业已经通行的“润笔费。-=手打吧会员手打 =*”还定下了“英华士子,人人皆手持正气”的目标,开始在儒学、科举等内容上下夫,紧抓士子“市场”。

正气这无奈之举,刺冇激了士林和其他报纸,大家又都发现,还得紧抓一帮核心读者,于是圈地运冇动相继而起。工商界的自是循着行业深挖,士林则将目标放在了官员乡伸等有历练有眼界的阶层身上。

被这一波“报纸产业大跃进”推动,再发现了报纸也有盈利之道,一些报纸转向地方市场,就细致关注本地事务,比如安金枝的黄埔新报就喊出了不读黄埔新报就不是广州人的口号,而韶州报、惠州报等地方性的新报也相继露面。

“这只是新树嫩枝,那些不愿在口舌上争到东西的人,可是不会吊死在这小树上的。这世间,总有人不愿循着大道,他们更乐意走一了百了的便捷之途。”

无涯宫肆草堂,段雨悠扫视“催雨行动”总表的目光已经沉凝了许多,看看表上一桩红线,再对比下面的蓝线,展眉笑道:“你可总算是料错了一桩,他们现在才开始动手呢。”

广州城外,番禹县治下一处破旧民宅里,鼻子上还贴着膏药的李方膺搁下硬笔,拍拍发热的额头,只觉缩在这破宅里埋头耕耘,毫不见前路,一股郁气充盈胸怀。他虽被疑为钩子,可终究没什么凭据,拿来之前所写的“遗书”自证,总算让那些热血士子勉强接纳了他。靠着之前越秀时报的从业经验,也挤进了正气当主笔,只是那“白衣山人”的名号,他自己都不敢再用。

如今两月过去,报纸大战渐渐进入平稳期,李方膺内心又开始躁动,觉得这场纸上的口舌之争,像是绵绵无绝期,终究落不到实处。

正在烦躁,一个中年人进了宅子,还左右观望,显得鬼鬼祟祟。李方膺马上迎了出去,此人姓林名统,原是清廷治下的南海知县。李肆立国后,他没能跑掉,一直被关押着。康熙在北面清理“粤党。”李肆就把他放了出来,结果他也不敢回去,就在番禹县当起了教书先生。

这林统曾师从李光地,所学甚深,李方膺搬到番禹县为正气撰稿,跟他有了来往,几番交流,获益颇多,也渐渐成了文友。

李方膺还邀他为正气写稿,他却以清廷忠臣自居,不愿动笔,也引得李方膺颇多感慨。

“怀堂兄,您这是……”

见林统神色有些张惶,李方膺讶异地问。

“秋池老弟,我来是有桩惊天大事!”

林统唤着李方膺新起的字号,吞着唾沫说道。

“英华治下这般口舌之争,到底是何来由,你可曾想过?”

像是终于驱散了心中的恐惧,林统说话也利索了,脸上也有了红晕。

“怕是那李肆引蛇出洞之举,到时候你们这些人可都……”

林统竖掌,比了个下切的动作,李方膺两眼圆瞪,猛抽了一口凉气。

“自古以来,岂有任治下肆意妄言,不兴管束之理,你着实想想!听闻北面朝廷已是平了青海之乱,转眼就要对这南面用兵,那李肆,不将治下人心扫荡一净,又怎能鼓起全力,与朝廷对敌!?李肆可非心慈手软之人,所以啊,秋池兄,大祸临头啊!”

林统一脸急切,李方膺却皱起了眉头。

“怀堂兄,你今日所来是为……”

林统沉沉点头。

“秋池老弟,你是知我心的,现在我是来救你的,同时……”

林统凑近了他,压低声音。

“也是送你一桩大富贵。”

久久之后,林统离去,李方膺楞了半天,一软在座位上,已是满脸汗水。

“那李天王……为何还不回来!”

他如此低声自问着。ΩЩЩЩ.bsp;izi&nb.

“与犹未尽,即点下回,现章未续,即回,更多神书等您评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