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百年人生
作者:澶州居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65

如何面对人的一生,我们不妨把人的一声拆为几个阶段,常言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按古人的观念,每个人都按活七十五岁来说,可算高寿。现代人活*十岁的比比皆是。我们姑且按七十五岁计算,人的一生大致粗略可划为三个阶段,称为三个二十五年,第一个二十五年就是指的二十五岁前,第二个二十五年是从25岁―50岁,第三个25年是50岁到75岁。具体说来,第一个二十五年25岁前,正是刻苦学习发奋读书的阶段,这个阶段能读完大学的一般到二十五岁,如果再读研、读博,恐怕就到二十八岁到30岁之间了,更高的学历暂且不说,按现代人的习惯,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条件,一般就要读完初中或高中,学习优秀者可以升入大专和高等院校深造,等到完成学业也就二十五岁啦,甚至还会更大些,即使没有进入大学的年轻人,也要学几年技术,为将来的人生做准备,有的学开车,有的学电焊,有的理发美容,有的种植养殖,有的学建筑,不管干哪一行都需要一个学习技术熟练操作的过程,所以说读完初高中的人,不管升学深造,还是专攻一门专业,都需要一个阶段,这是学习巩固生存技能的阶段,到了二十五岁,人的一生职业也基本定型,学到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基技能,就为第二个二十五年奠定了一个基础。

第二个二十五年,学业有成,工作定型,也到了成家的年龄,这时,男人要娶妻生子,女人也要嫁人立家,人就进入了创业时期,进入创业时期后,肩上的担子也开始重了起来,由原来的吃饭不问事,向家庭索取,开始向当家做主转轨,自己成了一家之主,父母也开始逐渐衰老,父母一天天的衰老,儿女一天天的长大,所需的费用也开始增多,父母的年迈体衰,会逐渐出现毛病,需要自己出钱。父母的生活费用开销也需要自己补偿支付。而儿女们也一天天长大,上学读书的费用也逐渐增大,排除人际交往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人际交往可大可小,富则宽出,穷者少出,而养儿育女,赡养老人的费用是无法排除的,所以第二个二十五年担子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这个阶段不但承担着自身的义务,还肩负着历史责任,这个时期就是用第一个二十五岁长成的身体,学来的知识和本领去大海淘金去拼搏,这个拼搏的过程,一方面向社会贡献力量,贡献才华,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本领,体力与脑力向社会索取应得的财富。第二个二十五年,从25岁到50岁,正是展示人生风采的季节,也是塑造人生形象的关键阶段,不管是出力流汗,还是技术开发研究,都要付出全部的精力,一则为社会 创造极大的财富,二则要从自己创造的财富中按比例索取一部分,工人也好农民也好,知识分子也罢、科学家也罢,谁也不能只创造自己所需的部分,也不能把一天的贡献和创造在一天内全部消费掉,因为还有自己的义务,要纳税、要养老、要抚养儿女。在自己创造的财富中,如果分配的不合理就会出现偏差和问题,那个方面照顾不到就要受到别人的谴责和法律的追究,所以说从25岁到50岁是人生的关键时段,既要做贡献又要合理索取,既要和身体的不适,还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防备自身的病变发生。因此,在第二个二十五年里,人必须发奋图强,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为第三个25年做准备,达到有备无患,第二个25年是最艰苦的25年,压力最大,任务最重,来自家庭单位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让人防不胜防,刚刚进入25岁的人,也许没有心理准备,因为父母刚才50岁,身体还好,精力还充沛,还能为自己分担忧愁,可随着时光的流逝,就会感到人生不是游戏,不是开玩笑,不是捉迷藏,而是拉开序幕的一场大戏,如果序幕拉开前没有充分的排练,没有彩排,当大戏开场后就会感到茫然,手忙脚乱,手足无措,不是没有化好妆,就是忘记了台词,会把整个戏搞砸,人生何尝不是这样?25岁前是在学戏,是在排练,25岁后就要登台表演,并且要演主角,如果没有充分的戏功准备和心理准备,肯定演不好这场戏,能不能演好这场戏,关键是幕后的戏功,也就是25岁前学的本领是否扎实,基础是否牢靠。如果已经有了生活的历练和困难的磨练,在登台表演时就会坦然从容,毫无惧怕,有些穷人的孩子过早的承担起家务,十几岁就担起了重担,当他进入25岁时,料理家务会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不会感到手忙脚乱,如果是一个纨绔子弟,从来是吃来张口,衣来伸手,到了25岁去支撑一个家庭,面对一个繁杂的社会,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在进入25岁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在第二个二十五年中从容不迫,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累财富和经验,为第三个25年铺就一个金光大道。

第三个25年,也就是从50岁到75岁,人进入50岁,就要做好退出历史舞台的准备,不管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要逐渐的放权,逐步的让贤,把一些事情让给青年去做。让25岁的人去做,要他们锻炼自己,要他们挑起重点,不能怕他们失败,不能对他们不放心,人的经验都是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如果一味的对他们不放心,他们永远也难以成熟。在社会上,在单位里,人到50岁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生命的活力开始减退,创造性也开始萎缩,因为怕出差错,胆子也越来越小,因为怕风险,也就不敢迈步,当领导的要放手请青年们去挑重担,我们总有一天会退下来,总有一天会在舞台上消失。离开自己地球照样转,日子也会过的更好,现在的官员取消终身制是一个进步,也是一个好事,官员的更替和换届,容易创新,容易有新的思路出现,既利于个人也利于社会的进步。根据不同的层次,最底层的官员刚过五十岁就让休息,名曰退二线,再往上说年龄会大一些,市的官员接近六十,省里的官员六十多一点,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个关口,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江水后浪推前浪,花开花落总有时,这是一个规律,不流动的水是死水一潭,要发臭,永不凋零的鲜花是假的,是塑料花,没有生命。我们为逝去的水而感叹,我们为凋落的花而忧伤,可应该明白,死水会腐,常开的花无果,生命的东西不会永芳。

人进入50岁,到了半休息的年龄,应该对人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对身边和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有一个清醒的年龄,进入50岁后就少了一份幻想,多了一份实际,不要再想入非非,亦真亦幻,年轻人生活在理想虚幻的世界里,老年人生活在脚踏实地的现实中,虽然50岁以后的人不在是家庭的主角和社会的栋梁,但也逃脱不了现实,因为自己还生活在家庭中,有儿女,子孙,不同年龄的人,也生活在社会上,有不同的人群,虽然不再是主角、栋梁,也可以演配角,做帮手,当参谋。用自己一生积累的经验去帮助年轻人,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让年轻人的主角戏演的更好。也会受到年轻人的尊重,他们会把你当成一种难得的财富,切不可喧宾夺主指手画脚,只议事而不主事,议策而不决策,添力而不添乱。则扮演好了自己的配角角色。如果总是夸耀自己的当年,责备年轻人的当前,自然会受到别人的讨厌,因为自己也是从没经验到经验丰富,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需要一个过程,也要允许年轻人的幼稚和失败,也容忍年轻人的错误与不周。人总不能终生呆在最耀眼的地方,也不能终生站在最高点,人生是一道曲线,是一道没有规律的曲线,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的轨迹,晚年才能发现,人生也是一个抛物线,由最低点到最高点,再从最高点落入地面,这是一个任何人无法改变的规律,不承认这个现实,就不会摆脱人生的苦闷。

人到了50岁,既有了丰富的阅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如何把这个二十五年过的津津有味,关键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平衡的心理,如果能正确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正确看待社会上所有的事物,包括一些丑恶的现象,就能快乐地过好第三个25年,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上家庭里发生的一切不痛快的事情,或者是灾难的打击,很难把第三个50年过完,也许会在60岁前,也许在50岁后退二线让位时期过不了转型这个关口。很多人是这样,今天退了二线,一日内发生病变,不久就会告别人间,如果因为转型出了问题,也就验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的道理,如果安全度过转型期,又能愉快的面对一切,加上注意身体锻炼,节制科学的饮食,就能幸福的度过第三个25年,也就是75岁。

人到75岁就算够本了,因为它已经超过了70岁,又多活了5年,再活都是赚的,多活一天多赚一天,根据医学界和生命学家的推断,人的生命极限可达140对到160多岁。人的一生过了75岁,虽然越来越危险,但已经没有了外界因素对生命的撞击,因为75岁早已不在于社会上的政治生活,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就多了一份安全系数,过了75岁后,能否向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进发,那要看个人的造化了。如果能通过医疗保健、科学饮食、定期检查、锻炼身体,超过一百岁,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由于社会的发展,医疗的进步,人生超过一百岁不是梦想,只要努力,是有希望能够实现的。科学消费,又要一定的财富积累,以备晚年和不测时享用。自己的晚年同老人的晚年一样,同样会发现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