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除了盼望自己发达之外,总想有几位官朋友,还想有几家富亲戚,因为有当官的朋友和富家的亲戚,政治上能帮光,感到荣耀,有几户富亲戚,办事顺当也引以自豪,但朋友也不是临时交的,亲戚也不是硬攀的,是朋友的自然有故交或友情,是亲戚的有血缘,有来往也不是生攀硬拉,朋友自然是朋友,亲情自然是亲情。
小时候,没有文化的父亲经常告诉我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一辈子要多吊孝少贺喜,父亲说人死了是亲人悲痛的事,不幸莫过于死亲人,亲人死了,就像天塌了,生活就失去了依靠,家庭就失去了支柱,大人死了,对孩子是件悲痛,孩子死了对大人是件悲伤,死人意味着家庭不幸,意味着时运不好,意味着倒霉和厄运,这时候需要人安慰,需要人慰问,需要人帮助,以抚平伤口,减少痛苦,所以,吊孝是同情的表现,是对人帮助的机会。这时候,多一句劝慰多一点陪伴,也是对人的安抚。人遇到了不幸,极需别人的同情和温暖,需要别人的体贴与帮助,坐在悲伤者的身边,说几句体恤的话就可以让悲伤者少一点痛哭与伤怀,给一点温暖的话题和解劝,别人就少一点忧郁和伤心,鼓舞一下别人就给别人以生命的火花,劝慰一下别人就会给别人以摆脱痛苦,重拾精神的希望。所以,父亲告诉我,死人的事是难免的,生死路上没有老少,不管是老者还是年轻人都死的威胁,人死了,要多吊孝,这是做人的常识,而喜事则不然,不管是洞房花烛的婚事,还金榜题名的举人,都算是一种捧场,是一种喝彩,是给别人助兴,说穿了也是凑热闹,为别人来了鸿运道喜的人很多,祝贺的人群队伍嘈杂,少一个凑热闹的不要紧,因为事主正是兴高采烈之时,脑子也有点发热发涨,送礼道贺的人他也忙不过来去照应,他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人们都在为他捧场,作为一个好家庭,有条件的,出于礼貌和礼节,前去送个喜也不为过,不去捧场也不算失礼,假若在同一时间,同一时段,这边是亲生儿子的喜事场面,那边是一场天灾**,有人不幸死去,一边需要吊孝,一边需要贺喜,当然是舍弃道喜而取其吊孝,因为死人的事比喜事更重要,那边仅仅是为别人捧场凑热闹,而这边出了人命需要人安慰和料理,给人以帮助,这是一个常理,不管别人的心态如何,自己首先应该去告慰死者的亡灵,因为他有了不幸,离开了人世,天大的事莫过于死亡,莫过于死亡者的亲属,这是父亲告诉我的一个道理。
我记住了父亲的忠告,也从生活的实践中悟出一个道理,虽然不是对父亲理念的发展,也是对做人道理的补充,后来我有了孩子,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我告诉孩子,要多与穷人交朋友,少与富家攀亲戚,也许当时孩子们的逐渐成熟,我也不断向孩子们诠释我所讲的道理的含义。
人生活在社会上,要与更多的人做邻居,要和许多人打交道,要与不少的人共事,在与所有人的交往中,会发生许多感情的交流,既会交上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会结下性格不合朋友,有的人为了个人的利益、私欲和愿望就会不断的交朋友,为了是事好办,钱好挣,路好走,基于这个需求,人们交朋友就有了一个不可名状的标准,那就是有权的,有钱的,有身份的,有地位的,其目的也不言而喻,其实,这样的朋友并非靠的住,因为交这样的朋友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你想交有权势有地位的朋友,从中沾点光,得点便宜,而因为别人从你这里得不到什么,原则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别人得不到你的好处,两人相交也只是野地里烤火一面热,即使交上了朋友,保持了朋友的来往,也是个表面的形式,不会有多深的感情,时时事事看着朋友的脸说话,向敬神一样的敬着别人,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正因为这样,我告诉孩子,交朋友也得分门别类,只要没有对别人有过极大的帮助,没有救过别人的命,最好别高攀那地位显赫的朋友。假若你是个教师,朋友在教师圈里找,假若你是个工人,朋友在工友中寻,假若你是白领,在白领中寻找,友情的事是不能强求的,在同行业中,同身份、同地位中交的朋友,既有共同的语言,也有共同的爱好和乐趣,工作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接济,不存在阶层的区别,不存在等级的划分,再则,与穷人交朋友,与比自己地位低,条件差的人交朋友,很容易情投意合,在穷人困难的时候,给一点帮助,在穷人苦闷的时候,给一点劝慰,都会引起穷人的感知,别人在没有饭吃的时候,哪怕一个馍,一碗饭,一升米,一碗面让别人走出短暂的困境,穷人会感恩终生,这样的朋友也出自真情实意,如果是穷人有了病,受了伤,给穷人卖几粒药片,把穷人送到医院,不断地去探望,就给别人以极大的安慰,穷人的朋友好交,也是真情,假若富家娶媳妇,别人升官发财,企业庆典,你送一千元,别人看不着,你自以为用了最大的努力,节省半年的钱,拿去道贺别人并不见得稀罕,因为有没有你的贺礼,别人照样办喜事,所以,别把精力财力放在这个感情投资上,如果一个学生上大学没钱,你捐100、200元别人永远难忘,这就是投资的地方不同,含义也不一样。
之所以说多于穷人交朋友,是因为穷人没有更高的**,他们的**就是解急,摆脱临时的困难,不与富家攀亲戚,理由也有许多,一是因为亲戚不是攀的,一般的亲戚都是上辈留下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要说亲戚,人们都可以追溯更远,姓孔的都可以与孔联亲戚,姓李的都可以是老子的后代,如果认真去查,人与人之间,拐弯抹角都可以找到攀亲的理由,驴尾巴吊棒槌,上三代下三代总会连在一起,上朔五百年也许是一家,追溯五千年也许是一个祖宗,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去沟通,有血缘关系的人很多,真正有亲情的是祖孙三辈,到了第四步,血缘关系就淡了许多,何况是人际交往的拐弯亲戚,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亲戚断了几辈子,可到某一阶段,有的亲戚的后代出现了大官,县长、市长之类的,有的人为了从中捞一点好处,便打起了攀亲的主意,这就是强攀硬拉的亲戚,假若攀亲的双方都在同一级的地位,双方也乐意,因为都是官员,多一份亲戚,尤多一份优势,多一份势力的力量,假若攀亲的双方一方是市长、县长,一方是农民,捡破烂的、打工的,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也会让另一方大煞风景,他怕你给他找麻烦,他怕你损害了他的形象,即便你强拉硬扯拉上了关系,攀上了辈分,因为悬殊过大,也难于从亲戚关系中获得什么利益,反而让他认为你是个累赘,假若在拉亲属姓氏,家谱关系中,自己是地位低,辈分再高也不敢扒辈,因为官大了辈分也会自动提拔,哪有当大官的喊一个老百姓叔叔、爷爷的,除非是他的亲爷爷和叔叔,你若以辈分去寻亲,那是自寻尴尬的,如果中间没有来往或曾间断了关系,不要因为别人的发达而攀亲,即使低三下四的联上关系,也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反而会受到白眼和冷遇,所以,在我的实践中,经常告诉孩子,宁与穷人交朋友,不和富家攀亲戚,并不断用生活中的例子去诠释我们讲的含义,人是有阶层的,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生活理念,有不同的爱好习惯,有不同的道德情操,绝不能因为别人有了地位就失去理智,失去做人原则地去攀亲,别自卑,他是人,我们也是人,他希望有人巴结逢迎,我们也需要自尊,自重和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