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原来叫火葬场,也叫火化场,因为这个名字太令人恐怖,后来既叫殡仪馆,叫殡仪馆优雅一些,因为它避开了“火葬、火化”这个名词,虽然同属一个意思,一个内容,但听起来不让人那么恐惧和害怕,原来叫火葬场的时候,工作人员与人交往不会介绍自己的职业,如有人非问个清楚,他会告诉你他在民部门工作,因为你火葬场是民政部门的二级机构,如果说在火葬场工作,自己既没有面子,也会给人带来意念上的恐怖,因此,很多人不愿在火葬场工作,认为这是一个与死鬼打交道的地方,整天在死人的世界里,不是好职业,也没有令人尊敬的地方,去火葬场工作的员工都是没有选择才去了那里,后来,火葬场改为殡仪馆,名子上没有死与葬的字眼,也就轻松多了,实际上火葬叫殡仪馆更确切一些,因为火葬场并不是只管火葬,它还有别的内容,人死后要整容,换衣等很多程序,另外还有死者的礼堂,也叫灵堂,是生者与死者告别的场所,在这里首先要开追悼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随后才进行火化,并下葬,下葬的事是火化后,将骨灰抱走,亲人们办理的事,他与火化场无关,所以,火葬场更名殡仪馆是理所应当的事,这不仅仅满足人们心理的需要。
殡仪馆是很恐怖的,虽然场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像公园一样漂亮美丽,但没有事的人谁也不会去殡仪馆游玩,就连那里的职工下班后也匆匆离开,不是上班的时间没有人在那里逗留,殡仪馆的员工也有许多朋友,他不会冒昧要求朋友来这里玩耍,如果邀请朋友来,会引起朋友的反感,他只有去看朋友的份,不能让别人来看他,因为那是一个生者与死者的临界状态,去那里是不吉利的。
人们都认为殡仪馆不是好地方,职业不算好工作,其实,一般的人还真进不去,这是一个吃皇粮的地方,吃着国家的财政预算,别的企业可以倒闭垮台,殡仪馆的人不会失业,因为它有财政包着,别的单位讲效益,定计划定任务,定指标,殡仪馆不能,政府不能给他定任务,因为人死了才能火化,如果给殡仪馆定计划,发效益工资是行不通的,不知道殡仪馆情况的人总认为那是一个与死人打交道的地方,谁也不愿去,其实,在哪里工作的员工也不愿调走,殡仪馆的工资很高,上班不上班都要发工资,火化的人多了,还有福利,在同级别的职工中,外单位月工资发到五百元的时候,殡仪馆就发到一千多元,他们的工资不算奖金,福利就高出其他单位的一至两倍,别人认为殡仪馆没有外快,那是大错特错的,殡仪馆也有自己的收入,做一些花圈能租出好几次,别的地方花圈都是一次性的,而殡仪馆的是多用的,就是一次性一天烧几个尸体,就有几次的收益,化妆师换衣师一次就可以受到别人几天的工资,化妆一次60元,换一身衣服60元,还有每个吊唁者一束白花,都要付钱的,买白花没有人去讨价还价,场里说一不二,还有场里有类型不同,价格不一的骨灰盒,他们可以向死者的家属推荐好的,死者的亲属也不好意思拒绝,如果不用好的,就有对亲人不孝之嫌,殡仪馆可以购买别人的制作骨灰盒,也可以自己制作,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有的人将死者火化后装入骨灰盒抱走下葬,有的人将骨灰盒寄放在殡仪馆里,在那里寄存是收费的,这也是殡仪馆的一笔收入,因为投资是国家,效益归馆里,国家也不收火化税,另外,每个尸体入炉火化前整好衣冠,推进炉前第一道门时,亲属不准入内,怕他们看到亲人火化时伤心,于是就只有推尸工将尸体推进炉前,入炉前有些职工就可以捋下死者的手表、项链和戒指以及值钱的东西,这是他们的额外收入,只要不让亲属发现他们就可以放心地从死人身上取东西,不过,这是不道德的。
人们不了解殡仪馆的情况,总是认为殡仪馆里不是好工作,其实不然,那是一个风调雨顺,旱涝保收的地方,虽然不为外界关注,不为世人称道,也算得上一个半离尘埃的净土,因为人们整天和死人打交道,也少了许多矛盾和摩擦,开始对死人有点恐惧和害怕,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介绍殡仪馆,描写殡仪馆的文章不多,笔者在平时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殡仪馆略知一二,有兴时才写下一点文字,算是弥补一下有关殡仪馆文字的空白,并没有别的意图,如果你选择职业时,别以为那是鬼地方,别犹豫那里是死者的天堂,是生者的乐土,经常与死人打交道,生命就不会受到死的威胁,也许生命会更健康、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