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插话
作者:澶州居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27

我们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在人们讨论谈论问题时,或者在人们议论事情或平时的闲谈中,有人在此时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插话。所谓插话就是一些与众不同身份的人,大家坐在一起,聊天为闲话,在一起谈论问题是发言,凡是有人的谈话被称为是插话,那一定是一个领导或者是特殊身份的人,不然,如果是平等的身份,谁的发言仅仅是说话,而不能称为插话。

所谓的插话人,就是高出其他人的辈分地位与官衔,尤其是在一个严肃而隆重的会议上,台上是一些按地位排坐的大小官员,台下是下级或听众,台上的人轮流着讲话,轮流讲话也是有秩序,有顺序,有区别的,往往是小官先讲,依此类推,最后讲话的是最大的官,他的讲话也可以称为重要讲话,也可以称为报告,也可以称为作重要指示,也可以称之为总结发言,总结报告等,这基本上是一个固定的格式,通常的情况下,每一个会议都会有发言,报告和讲话,在发言讲话中,还不时地有一些插话,插话人是最大的领导,起码是出席会议上的最大官员,插话是会议最高长官的专利,插话也有一定的学问,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插话的,一般人在发言时最高长官可以打断发言人的话题,对起中的某个事情进行询问,在普通官员讲话时,也可以随感而发,针对某个问题进行会议和表态。当然要讲话人停止讲话,自己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提自己对大家的要求,对大家进行评论,批评和鼓动,插话不是随便可以进行的,在某个会议上,只有最高的长官才有插话的权力,其他人则不能,假若舞台上坐着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等一系列官员,在二三把手讲话时二把手、三把手和其他更低的官员是不能随意插话的,如果插话是对一把手的大不敬,是不礼貌的行为,也是官场上的禁忌,这也像大会总计时一样,最高的长官讲过的话就是意味着会议的结束,如果有人再讲就是不懂规矩,这虽然是一个小节,往往会造成误解,酿成大错,起码会引起别人的笑话,据一位作者李天泽回忆,还是在他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的岁月里,他的家乡马楼村住着安阳地区的工作组,工作组有五六个人,任务是改造落后的三类队,工作组组长是地区的一个副厅级干部,名字叫焦祖元,文化不高,是一个老革命,资格很老。在一次大会上,低于他的官员在作运动的动员报告,大概是农业学大赛运动,那位县级干部讲了还没有十几分钟,焦祖元有感而发,打住了话题,进行了插话,插话一般情况下是较短的,不会占多少时间,而焦祖元忘了自己是在插话,一连讲了近两个小时,眼看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那讲话的人也不敢多嘴,焦祖元讲完后,最后一句“散会”与会的人员哄堂大笑,会议就这样结束了。假若焦祖元是个副职,他不敢插话,如果他这样破坏会议的计划是不会允许的,起码在他讲到十几分钟后,高于他地位的官员会出面制止他因为他的官大,别人没法制止他,结果让会议开失败,总结发言也是这样,一个会议将要结束时,要有最大的官出面讲话,即便没有话题,也会出面讲几句,以示会议的重要,表示领导对会议的重要和关心,当大官讲完后,表示会议已经圆满结束,其他人万万不可再多言,如果再讲就是违反了官场的规矩,红水是为组织部有个科长,叫牛建升,自尊心很强,他经常带着一帮干事下乡搞调研,到了基层,他会发一通言论,有的干事在期间插言,也会当场予以批评,有一次他发言后,别的干事补充了几句,回到机关后大发雷霆,说对他不尊重,那干事说“你忘了几件事没有说……”他说“别说忘了,就是说错了也不能纠正,这时规矩,这时起码的常识”有关插话的学问就是这样,那牛建升后来当了县委书记,由于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结果载了跟斗,但这仅仅是他的问题,至于插话学问,我们不能研究,不能不慎重。

插话是特殊身份人的专利,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可以随便插话的,插话是特定场合特殊人物的象征,但作为插话人也应该自重,绝不能因为自己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就可以滥用手中的权力,尊重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其实,权力再大也应该把要讲的话放到一定的时间里,而不能打乱正常的秩序,因此,插话的水平再高也是不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