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便跑去十二皇妹那里了,发现老头子也在那里。老头子在一个人喝闷酒,十二皇妹和她母亲侍立一旁,场面有些冷。
大概五年没有好好看过皇妹了,她现在已经十二岁了,女大十八变,幼时的容貌几乎看不出痕迹。她出落成一个婷婷玉立的小美女了,虽然还是有点篇瘦,不过整体的比例很好,就是眉头间的那种哀愁也叫人一看就起了怜爱的感觉。要是在路上看见,我一定会认不出来的。
老头子看了我一眼,没搭理我,又长叹了一口气,招手让皇妹坐到他身边去。
“皇儿会不会怨恨父皇啊?”老头子摸着她的头发说道,“父皇也是不得已啊。前线有五万将士被围,只有把你嫁过去,才能让他们平安无事啊。唉,要怪就怪你生在帝王家吧。”
皇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开始流泪。
我轻轻让所有的下人都退了出去,然后亲自给老头子到了一杯酒,说道:“父皇,反正那突厥人也不认得皇妹,何不来个移花接木,让个宫女代替呢?”
“哼,”老头子突然对我发起了脾气,“难道朕说的话可以不算吗?若是叫他人知道了,大唐脸面何存?哼,你是不是藏了私,那随军带着的火炮威力和原来的相去甚远!”
“儿臣已经全力以赴,岂敢藏私?”我心道原来瞪我是这个原因啊,赶紧跪下来说道,“新的火yao制作所需时间太长,事情紧急,儿臣不得已用了改进的旧式火yao,故而威力大大下降。”
“哼……”老头子好像并不十分满意我的答案,过了一会,他又轻声对皇妹说道,“皇儿以为朕舍得让你嫁去突厥吗?朕是天下人的皇帝,委屈你可以换回千万子民的性命,朕是不得不这么做啊。”
“父皇,”我看见皇妹楚楚可怜的样子,大是不忍,“儿臣有一计不知可不可行?”
“说!”老头子看了看我,好像对我没什么信心。
“儿臣以为,父皇可以公主年幼以及大唐和亲不可草率为名,将和亲一事拖上一拖。父皇答应给突厥五万两黄金,不如就帮突厥于草原新建一城,称为皇妹将来的行宫,至少可拖个两三年。此事对大唐亦有利,那突厥游牧为主,因此居无定所,四处征战掠夺。建城可使之民心思定,磨去其野蛮之气,对我朝边境大有好处啊。”
“皇儿所说有些道理,不过如此以来就不是五万两黄金之数了,”老头子仔细想了一下,有点犹豫。
“父皇,些许钱财不算什么,换来大唐数年的平安才是上策。再者,再给儿臣数年时间准备,我大唐还怕谁来?再夺回此城好了。十二皇妹在新城完工前亦可留在长安,数年后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回绝突厥便是,那时要战便战,儿臣愿立军令状,必定一雪前耻。”
老头子盯着我看了半天,又看了看十二皇妹母女,下了决心:“好,朕便再拨五万两,给突厥建立新城!皇儿,朕给你三年,不要让朕失望!”
我大喜道:“尊旨!”抬头向皇妹使了个眼色,她似懂非懂的看着我们,不过应该知道暂时不用远嫁了,很乖巧地也跟我一起谢恩。
解决了这一件事,我心里好受了许多。送走老头子,又和十二皇妹又聊了一会,才回去睡觉。
第二日的早朝,老头子便宣布了此事,由于合情合理,又多了五万两的钱财,突厥大胡子也很是满意,倒是那个翻译眼里闪过一丝奇怪的神色,被我不经意发现了。我终于明白昨天朝上有什么不对劲了,问题就出在这个翻译身上,每次他跟大胡子说话都没让我们听见,而且用的时间和应该翻译的话不符。我猜测这个翻译才是真正的使者,大胡子只是名义上的而已。
谈妥后,大胡子要亲自回去复命,不过要求把翻译留在长安,作为常驻使者。这时起我便注意上了这个汉人,此人三十多岁年纪,面白无须,样子很是精明。我越看越可疑,那大胡子的言行应该都是他教的。他大概就是突厥的几个谋士之一吧,记得要派人把他盯紧了。
早朝后,我找到老头子,他原先分配给我的一千禁军除了留在日本的一些,其余大部分在守城战中都回原来的编织了,现在手下文士不少,但侍卫不够,远去岭南怕出意外,要老头子再拨一些侍卫给我。有了小舅遇袭的前事,老头子很大方地给了我一道圣旨,让我自己去皇城禁军那里调人。
我原来的手下基本上还是愿意在我手下办事,他们经过五年在外,和现在的同僚大多都不认识,也没什么好的推荐。不过我一眼认出上次在御书房门口守卫的那个侍卫,便指定要他跟我。这时我才知道他的姓名——张胜辉,现任校尉,在禁军中小有名气,手下也有两三百人,正好和我要人的数目差不多,我索性就把他们整个儿调到自己手下了。
由于我在对突厥守城一战中“身先士卒”的名声不错,禁军侍卫对我挺是服气,张胜辉见我对他印象颇深,也挺乐意调任我手下,老是窝在皇宫里,哪有在外面自由自在的快活。虽然都知道会远赴岭南,但他们本就来自各地,在我许下丰厚的薪俸后,就再也没有不满的声音了。
我把手下所有约一千侍卫全部打乱重新编成两队,分别编入天安府军事部公安和特种两科。原来跟我的侍卫首领李得胜率八百人负责天安府上下的安全,而张胜辉则精挑两百人专门训练,负责一些特别事务。因为我不能建军,这“两胜”就成了我名义上最高的军事首领了。
忙碌的日子过得很快,时间转眼就飞快地过去了,求知坊的转移工作已经完成了大半,现在坊里大多数人都是刚学会打铁的铁匠。内务司的人员派出了数十个,大摇大摆地就带上一批批侍卫跑去岭南做调查了。其他各部门也发展得很好,老头子派来的年轻贡生填满了所有的部门,天安府除求知坊外上下约有一百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