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作为中华民国政府“抗战首都”的四川重庆,迎来了难得的晴朗天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往日“晴天必到”的日军轰炸机,却接连几日都没来“凑趣”,这让已经慢慢习惯于“躲警报”的人们竟然有些难以习惯。一些猜测也开始在街头巷尾流传起来,比较“可信”的两种说法截然不同——“日本人正在积聚兵力,打算一举炸平重庆、成都!”;“日军飞机正向北集中,准备轰炸陕北,进攻**、八路军……”
清晨,蒋介石象往常一样矗立在窗前,望着窗外的竹林独自“冥想”。自从上个月(九月二十七日)收到了德意日签定“三国公约”的消息,蒋介石就意识到持续多年的中日之战,终于和世界形势挂上了钩。果然,自宋子文从大洋彼岸发来的消息,美国政府的立场已经开始转变,罗斯福总统表示在向中国提供第三笔二千五百万美圆借款之后,有可能继续追加贷款援助。在前些天(十月八日),被英国政府一度关闭的滇缅公路,也重新开通了。倘若此种形势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当前的战争危局,大概也象眼前的天气一样——要“拨得云开见日出”了吧?而对于已经持续两个月之久的华北战事,蒋介石心中不免既喜又忧。喜的是此次**八路军对日军的进攻,已经极大的减轻了中央军所承受的压力。宜昌失陷所带来的四川危急局面,只能说是“虚惊一场”罢了。但让人忧虑的是,以目前八路军所表现出的惊人实力,即使将来国民政府在中日之战中获得胜利,那么**八路军也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加上已经明里暗里投靠苏俄势力的绥察、新疆几省,整个北方形势实在堪忧啊!
“**方面的**、绥察的朱江、新疆的盛世才!”蒋介石把这三个名字在心里排了个顺序,“以目前‘国共合作’的实际效果看来,‘政治溶共’的手段是行不通了,只有军事解决;新疆山高路远,一时之间还难以顾及;只有绥察宁夏,朱江、傅作义、邓宝珊几人手握重兵,虽然沆瀣一气、不服政令,一心扩张势力,但终究不是铁板一块,反而容易解决。唯一可虑的是延安、绥察、新疆三方都得到苏联的支持,万一这些人联合起来,整个中国北部就是他们的啦!”蒋介石暗自决心,“无论如何,绝对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
吃过早餐之后,侍从室主任张治中手里捧着一叠报纸来到蒋介石身边,“校长!天水行营主任程潜到了,正在外面等着呢。”
“哦,让他进来吧,就在这里谈。”蒋介石翻出一张《抗日民主挺进报》。头版的位置上,一幅照片赫然出现在眼前,题目是——宁夏银川电厂第二期工程十五万千瓦机组试发电成功,邓宝珊主席、傅作义长官、陈长捷司令与苏联代表出席竣工典礼。下面写道:“宁夏经济、工业发展再传捷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委员长好……”此时站在蒋介石跟前的天水行营主任程潜,望着蒋介石阴晴不定的脸色,显得有些战战兢兢。
“来啦?坐,坐嘛!”蒋介石指了指面前的藤椅说道,“自邓宝珊就任宁夏省主席以来,西北局势变化不小。你们在甘肃一定深有体会,具体的情况如何,说说看嘛。”
“是、是”程潜松了口气,道:“如今邓宝珊在宁夏大谈什么‘绥察模式’,倡导经济救国、工商救国。不仅把没收自马鸿逵及其部下的田地、房产统统低价变卖,而且还搞了个新名堂,叫做‘经济技术开发区’。凡是在区内兴办工厂的商人,不仅可以从省府低价购买土地,而且还免除一切捐赋!而由他自己兴办的工厂、矿山就多达十余家。目前出自宁夏的各种商品,已经充斥了整个甘肃市场。每日过境向陕南、四川、山西、湖北、河南等省输出的商品也多达千吨以上!其很大一部分都是国家统购商品!”
蒋介石不耐烦的说道:“好啦!好啦!这些我已经知道。无非是些劣质的皮衣、皮鞋,箱包、眼镜之类,至于那些药品、火柴、食盐、电池,缉私处的那些人定是得了不少好处吧?哼!那些吃里爬外的东西!”对于这样的事情,蒋介石知道无论如何是制止不了的。想到前几日由张治中从街上买来的一种叫做“方便面”的食品就是出自宁夏,蒋介石也不免暗自苦笑,“用热水一泡即可食用,这种玩意儿是从宁夏哪个脑袋里想出来的,不会是他邓宝珊吧?还有一种油布内衬的大背包,里头饭盒、水壶、毛毯、肥皂、毛巾、牙刷……各种用品分类放置、一应俱全。好用是确实好用,就是名字不好听——叫做‘逃难包’,这是哪个龟儿子起的呢?”
“别说是好处啦!那些军火、鸦片、军需物资,还不是合起伙来一块儿贩运!而且这些买卖与朱绍良、阎锡山、李宗仁、卫立煌、汤恩伯等人个个都有一腿,又有哪个敢管了?”这话程潜只是在心里嘀咕,并未说出。见蒋介石对这些不感兴趣,连忙改口说道:“在军事方面,自陈长捷任宁夏警备司令以来,就不断大肆招兵,利用从前中央给予傅作义的部队番号,迅速编练了暂编第四军三个师,并自己兼任军长!与此同时,傅作义以建设宁夏省内铁路的名义,将新三十二师、暂编第十一师、东北挺进军骑兵第二师等部队调至宁夏西北。其先遣部队距离嘉峪关以北的鼎新只有不到一百公里,并与骑兵第五军马步青部发生了几次冲突。当然,对于此事,胡宗南长官日前已经在电报中作了汇报。但根据最新了解到的情报,傅作义的这个新三十二师在察哈尔驻防期间,已经在苏联的援助下改编为坦克装甲师,其实力远超过了八十二军(军长马步芳)与骑五军!”
蒋介石闻言一惊。连傅作义这样的土包子部队都开上坦克车啦!盛世才有坦克旅、傅作义有坦克师,而自己的第五军却在昆仑关一役损失惨重。看来自己这个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是越来越难当了!把这么多部队调到距嘉峪关只有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可不是为了摆摆样子就算了。傅作义这是图的什么呢?难道是为了打通与新疆盛世才之间的联系?想到这里,蒋介石恨声说道:“我会亲自电令傅作义,叫他老实一点!与赤色份子走的近了,难免一天就成了党国的罪人!”说着狠狠盯了一眼程潜,“对陕北共区的监视封锁要进一步加强!要是发现宁夏方面有任何通共行为,不论人员物资,一律扣押!他邓宝珊闷声发财倒是可以,要想暗中拆台可万万不行!……”
就在“申斥”傅作义的电报发出之后的第二天,蒋介石接到了苏联军事总顾问亚·伊·切列潘诺夫的“通告”——今后苏联政府向中国方面所提供的援助物资将通过远东及绥蒙铁路运至宁夏银川之后,再通过公路进行转运。紧接着,由马占山、邓宝珊联合署名提交的《中国西北地区铁路建设实施报告》也到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提出由绥察宁夏三省地方政府与中央出资各半,修筑银川经兰州、宝鸡、广源、绵阳至成都;宁夏西庙经鼎新、嘉峪关、安西至新疆(哈密)的两条铁路。与此同时,马占山、朱江、邓宝珊、朱绍良联名发来信件,举荐傅作义出任新疆省主席一职!
此种情况,终于让蒋介石明白过来,傅作义这是看上了新疆省主席的位子啦!而且为此所开出的“价钱”可谓着实不小!但此时随着英美两国的立场逐渐转变,争取到美**事援助的希望越来越大,建设川、滇、越铁路才是当务之急,川陕铁路已经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思前想后,蒋介石还是难下决断,即不想让宁夏、绥察的势力一家独大,又希望朱江、傅作义与盛世才斗上一场之后能与苏联“翻脸”。至于马占山、邓宝珊俩人手里的钱款物资,也是蒋介石所梦寐以求的。经过近一年的连场大战,**虽然顶住了日本人的疯狂进攻,但中央财政经济已经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加上四川大旱、粮食歉收,致使物价飞涨、民生窘困。虽然大批难民已经向宁夏“分流”,减缓了中央政府的压力,但集中在川北的众多政府部门、大小官员眷属,个个张嘴伸手等着要吃要穿。而驻扎在鄂西、鄂北地区的李宗仁第五战区和陈诚第六战区百万大军的军费问题就更难办了。隆冬将至,四川省内的抢米风潮一个接着一个,而当蒋介石看到赤字高达九千余万元的民国三十年四川财政预算报告之后,终于再也坐不住了。
在发给马占山、邓宝珊、朱江、傅作义的电文中,蒋介石写道:“……(以示嘉勉的话,省去若干字)前日所提之铁路建设计划甚好,拟由绥宁两省调集第一期建设经费法币一亿元又及口粮二百万石以作工程建设之需交付中央。傅(作义)部经甘境修路入疆,原则上亦为可以,但须以与甘肃驻军精诚团结为要。……”
十月二十六日,朱江赶赴银川与邓宝珊、傅作义、陈长捷等人见面。对于蒋介石的电文,一看就知道不过要钱要粮罢了,至于修铁路的事情,仅仅是敷衍而已,并不热心。朱江见傅作义有些气馁,不由安慰道:“即使我们不能得到重庆中央政府的同意,铁路是一定要修,新疆也一定要进!日前宜生兄的甘肃之行,协调了与朱绍良的关系,事情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嘛。只要铁路进了甘肃,把马步芳赶回青海还不是轻而易举?接下来我们就挥师新疆!没有中央的命令怕什么,他盛世才还不是靠着政变暴动才有了如今的地位?”说道这里,朱江望着坐在一旁的邓宝珊和陈长捷,“至于中央政府的要求,我看可以先答应下来,但钱粮先不要急着给,最起码也得分批交付。银行方面还存了几千万的法币,与其等着贬值,干脆就交给委员长吧。不过咱们的这些钱,也不能白花。委员长不是同意了我们的铁路建设计划么?我们就索性将这个消息宣扬出去,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传媒手段来宣传建设这条铁路的好处。不仅要让全国都知道这个事情,而且还要把铁路公司成立起来,把铁路建设股份卖出去!等到了中央政府骑虎难下的时候,既然不打算出钱,优惠政策好歹还是要给一些的吧?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乘机将路权搞到手。毕竟在西部建设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此举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展宁夏工业产品的销路,而且还带动了整个中国西部经济的发展。宁夏作为中间的枢纽,其战略地位也必将提升!”
近一年来,宁夏因为在与绥察的经济合作上可谓业绩斐然。滚滚而来的财富和声望已经让邓宝珊对朱江逐渐产生了一种近乎倚赖的心理。其实不要说是邓宝珊了,每个来到银川的人都会被这里浓厚的商业氛围和惊人的发展速度而深深触动。如今的银川,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别名——“小上海”。但此时,面对如此庞大的铁路建设计划,还是让邓宝珊有些心里没底,“朱老弟的计划虽然很好,可是以目前的时局恐怕不易做到吧!如今宁夏经济才刚见起色,哪儿有这么大的资本来投资铁路建设啊?我看还是集中精力抓省内的工业稳妥呀。投资修铁路的事情,我看还是等底子攒的再厚一些就保险的多啦!”
“呵、呵!老哥的想法虽然有道理,但既然是搞经济,讲的就是‘机会’二字。一旦有了机会,要想抢先抓住,胆子就得再大一点,步子就要迈的再快一点。宁夏工商业要想得到飞速发展,就必须要向外扩展市场,直至占领市场!如今时局,一方面国内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另一方面原本占据市场的外国资本由于日军对我国的侵略,而被迫撤出。这正是我国发展民族产业,振兴民族经济的大好时机!在军事方面,由于日本海军的南下行动,对我国南部沿海港口的封锁日趋严密。相信不出半年,中国东南沿海全部港口,包括缅甸、印支、香港,所有中国对外通道都将被日军切断!到那时,政府、军队的全部物资采购就不得不依赖国内工业生产进行维持。而自从咱们举起了振兴民族工商业的这面旗帜之后,民间工商业资本是聚集过来了,大小工厂也建起来不少,但工厂的那些老板们终究是要赢利的;生产出来的商品终究是要卖钱的。卖给什么人最能挣钱呢?当然就是断绝了国外物资援助的中央政府、军队还有那些逃到了西南后方的买办商人啦!而运输物资商品的这条铁路,自然而然就成了一条‘黄金之路’!如果我们抢占先机,就不但能拥有这条‘黄金之路’,而且还能以线带面,占领沿途的大片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到那时,不仅在宁夏投资办厂的商人们要乖乖的听咱们的,就是中央政府再想卡我们,也得掂量掂量!”
朱江说道激动之处,不禁手舞足蹈的站了起来。而坐在周围的邓宝珊、傅作义、陈长捷三人,目瞪口呆的望着面前的朱江,只剩下点头的份了。“看来,这邓宝珊终于被自己说服了。”朱江心里暗想,“自己在他身上(当然也包括宁夏的大小商人们)投下的那么多本钱,如今也该拿出来了吧?……”
当蒋介石拿着与第一笔三千万元“铁路建设经费”一同“呈送”的筑路计划申请,不觉摸着自己的光头纳起闷儿来,“难不成朱江、邓宝珊他们还真把这事儿当真啦,竟提出由绥察、宁夏三省地方政府出资成立铁路建设公司,承建川陕甘宁铁路!”而此时,在重庆、成都街头,不仅关于铁路建设的消息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令人们大为欢跃的是,已经多家报纸报道:宁夏省政府邓宝珊主席发表声明,为平易四川粮价,宁夏政府将于十一月调拨第一批存粮五十万石入川,所售之资将用于招募铁路路工十万人参加四川至宁夏的铁路建设。
事以至此,蒋介石只好通过行政院签发了准许绥察、宁夏三省地方政府成立西北铁路局的指示命令,并责成铁道部、军政部及甘肃、陕西地方政府予以配合。
办公桌前,蒋介石手握毛笔,在文件上端端正正的签上了“蒋中正”三字,心中暗自嘀咕:“好吧!既然你们有钱没处花,就随便怎样好了。反正有朝一日老子调中央军过去,也方便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