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一年,积压已久的中东问题终于爆发,而蔓延于整个中东地区的饥荒和暴民手中不知从那里搞来的武器更加重了此一事件的严重程度。亲英国的当地官员被暗杀,成群结队的饥民在武装份子的带领下有组织的掠夺英国公司财产,派去镇压的殖民地军队掉转枪口进攻他们的英籍教官……显然,这一切是由德国间谍早就预谋策划好了的。当伊拉克国内反英的拉希德• 阿里•吉拉尼指挥军队包围巴格达附近的英军基地,而新的伊朗政府没收英国石油公司财产的时候,事态已经变的不可逆转。英国政府此时才意识到在中东地区的殖民统治已经汲汲可危。这令英国殖民当局完全措手不及。——而此时英军为准备原订于十一月十八日开始的“十字军”作战行动,将绝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埃及!十月六日,中东战区总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爵士紧急命令英军第十装甲师及刚刚组建的第二十三装甲旅(第四十和第四十六皇家坦克联队共有一百五十辆瓦仑汀坦克)和第二新西兰师返回叙利亚。第七印度师、第八印度师、第六澳大利亚师及第五十一英格兰高地师立即乘船赶赴伊拉克和伊朗——这一地区是无论如何要确保的。因而“十字军”作战计划被暂时搁置起来。
对于德国而言,俄国战场上的巨大胜利已经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德国最高统帅部内,上到稀特勒、下至门口的卫兵,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处于疯狂的亢奋之中。除了少数几个“不识好歹的笨蛋”,对于德军将于年底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个推断已经达成共识,只要前线的军队能及时得到补给。陆路难于通行就只能走海路——为了能让舰队顺利进入黑海,德国终于同意了土耳其政府开出的条件,承诺将给予在俄国的二千余万土耳其族人以独立,进而把高加索地区划入了土耳其的势力范围。于是,满载着兵员、坦克、油料、食品、弹药、棉衣的德国运输船队终于得以浩浩荡荡的使入黑海向亚速海进发,绕过泥泞的乌克兰平原直接向前线运送补给。由于武装党卫队的优异表现,“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武装党卫队“帝国”师、武装党卫队“骷髅”师、武装党卫队“维京师”被扩编为装甲掷弹兵师以担任各个战线上的“冲锋队”角色。(希特勒一向热衷于组建新的装甲部队而不是补充员额不足的老部队。)显然,希特勒已经开始准备对苏联进行“最后一击”了。
而中东局势的变化又将土耳其向前推了一把——十二日,土耳其外交部长萨拉若卢宣布土耳其加入轴心国阵营并向苏联开战!负责防守高加索地区的苏军腹背受敌迅速崩溃。
早在(1941年)七月,德国陆军计划参谋部就制订了征服苏联后进入伊朗、占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作战行动,称为“东方”计划。但此时在陆军兵员紧张的情况下是否出兵伊朗、伊拉克,就连稀特勒本人也有些犹豫不决。这时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跳了出来,这个好大喜功的胖子提出,“……利用当地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的反英情绪,只要派出很少一部分精锐部队来领导当地武装,就能牵制敌人的大部分力量,进而为将来的作战行动打下基础!如果陆军腾不出手来,那么就让空军来干!”(此前为了讨好这胖子,朱江搭上了当时试制的一部机栽微波雷达!注:其实也就是一部电子管单脉冲雷达,原始的很,大家可不要想象成现在的那种机栽雷达。)
很快,戈林将驻扎在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戈林将军”团扩编为“赫尔曼•戈林”旅(包含一个步兵团和一个防炮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其中第三步兵营辖一个摩托车连、一个装甲工兵连、一个驱逐坦克连和一个坦克连;而防炮团包括了轻型装甲防炮营、重型防炮营和一个炮兵营,该营下辖三个野战炮兵连。)十月八日,“赫尔曼•戈林”旅通过土耳其境内的“巴格达铁路”运输线抵达巴格达,占领原本由伊拉克军队围困的英国皇家空军哈巴尼亚基地,俘获英军士兵及驻伊人员一千余人。十日,戈林在与陆军交换部分人员后,将克里特岛战役后德国第七空降师的剩余部队也投入伊拉克。“赫尔曼•戈林”旅扩编成为“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师”,下设: 第一装甲掷弹兵团、第二装甲投弹兵团(由于此时新式坦克全部被稀特勒用到了苏德战场,因此部队只装备少量改进后的Ⅲ、Ⅳ型坦克与装甲车,并且尚未满编。)、 伞兵突击团、坦克团(未满编)、防炮团、炮兵团、装甲侦察营、装甲工兵营、装甲通讯营、及医药和后勤支援单位。至此伊拉克中北部地区已经被控制在德军手中。
此时英军第七印度师与第六澳大利亚师已经成功在伊拉克南部港口法奥港登陆并向巴士拉挺进。但第八印度师及第五十一英格兰高地师在伊朗的行动却极不顺利。在沙赫普尔港,英军先头部队遭到了伊朗守军的激烈抵抗。战斗持续到当天下午时分,英军才总算控制了港口。但此时不仅港口设施已遭到极大破坏,就连阿巴丹炼油厂内的多数设备也被拆卸至阿瓦士,英伊石油公司的财产被抢掠一空。两日后、当英军完成港口清理,开始大规模登陆的时候,德军第二十二机降师及大量的伊朗部队已经在阿瓦士等着他们了!同时,德国空军部署在伊朗大布里士、德黑兰及伊拉克巴格达三地的飞机达到两百八十余架。在建立本地区的防空网的同时,还“顺便”轰炸了苏联土库曼斯坦境内的里海港口城市克拉斯诺伏斯克。成功来得如此之快,令赫尔曼•戈林元帅的威望大为提升。经希特勒批准,从乌克兰掠夺来的粮食、缴获自苏军的步枪……被源源不断的经土耳其运送到了伊朗、伊拉克。在早已潜伏于此的德国间谍们的帮助下,由当地部族组成的军队很快被建立起来并接受训练。巴赫蒂亚里部、加什盖伊部及强悍的布伊尔—艾哈马迪部族在接受了德国粮食援助后纷纷加入。到十一月,由德**官指挥的巴赫蒂亚里步兵师,加什盖伊骑兵师、步兵师,布伊尔—艾哈马迪师已经初具规模,开始与英军作战。十一月,英军被彻底逐出伊朗、伊拉克,伊拉克获得“独立”。而英国空军对伊朗、伊拉克境内油田的轰炸,更加激起了当地波斯人与阿拉伯人的愤怒,随后两国宣布加入轴心国阵营……
俄国战场上,早在十月下旬,苏军就加强了抵抗。而因受雨水和泥泞所阻,德军中央集团军被迫停止了进攻,直到大批补给物资抵达后在得以继续前进。但此时新的困难又摆在了德军面前——提早到来的严冬甚至将坦克履带牢牢冻住。十二月、苏军发起的反攻令德军占领莫斯科的希望化成了泡影,这让希特勒大发雷霆。但德军仍然坚守着冬季战线上的主要据点——施吕塞尔堡、诺夫歌罗德、尔热夫、维压兹马、布良斯克、奥廖尔、库尔斯克、哈尔科夫、罗斯托夫、迈科普、格罗滋尼之类城镇。尽管苏军朝其巨大的空隙推进,已深入多数城镇的后方。但这些据点城镇,从战术上看,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从战略上、都有助于控制局势,无一不是稀疏交通网上的焦点。虽然德国守军无法阻止苏军渗入其间的宽阔空隙,但是,这些交通障碍只要巍然不动,便能阻截苏军乘机突破。此时苏联红军并没有力量把德军这些据点连根拔掉,而自己占领的野外突出阵地比据点城镇较难防守。因此苏军虽能在其间空隙地带深入进军,结果往往成为自己的包袱。而德军从作为进攻跳板扼守的据点发动侧翼进攻,却较易切断苏军的突出阵地。此时,双方的战线已经变得极其犬牙交错,深入高加索地区的南方集团军群则几乎被截断了后路。(除困守罗斯托夫的第六集团军,计有第十七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与第一装甲集群的第三、第十四、第四十八摩托化军。)德军不得不调过头来防守迈科普至格罗滋尼一线以确保刚刚到手的油田。而由第十四摩托化军第九装甲师、武装党卫队第五装甲师(维京师)与罗马尼亚山地军(含罗马尼亚第一、第二、第四山地旅、罗马尼亚第七步兵师、德国第七十二步兵师)组成的“南进集团”,在得到了土耳其军队的帮助之后从里海沿岸一路进攻,于十二月抵达巴库……
同样,德国向苏联的进攻得到了大西洋彼岸的密切关注。六月二十六日,美国宣布不会用中立法案排斥苏联。七月八日,苏联驻华盛顿大使奥曼斯基向美国国务院提交了要求提供物资的货单,其数量惊人,价值将近二十亿美元,仅其中一项就包括三千架战斗机和三千架轰炸机。但此时伦敦与华盛顿的大多数人对苏联能够幸存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担心苏联会很快失败使这些物资落入希特勒手中。直到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哈里·霍普金斯从伦敦前往莫斯科同斯大林会谈一打消这种疑虑之后,罗斯福和丘吉尔派出一个联合支援使团才于九月末前往莫斯科讨论苏联的需求。在九月二十八日第一次会谈中,大家较热诚。但在第二天会谈时,气氛迥然不同。代表团成员感到对方充满着猜疑和敌意,会谈毫无结果。斯大林对会谈议程几乎不感兴趣。无礼地暗示说,是苏联挑起了战争的全部重担,并说已提供的援助微不足道。次日,斯大林采用巴甫洛夫的一百八十度转变手法(这种手法在以后与外国政界人士和特使们的许多次会谈中已司空见惯了)。他笑容可掬,亲切和蔼,表现随和,很快便达成协议。接着又是一番热情招待,代表团成员畅饮伏特加,频频举杯祝酒,离开时总算感到心满意足,因为终于达成了协议,虽然这协议仅仅说明苏联人愿意接受援助!而其后代表团成员才获悉他们还得冒着风险把军用物资和补给品运往苏联港口。
由于美英方面担忧日本会对美国经海路向符拉迪沃斯托克给苏联运送物资制造困难,自然把建立对苏援助路线的目光也投到了其它方向。可当他们的目光转移到波斯湾伊朗沙赫普尔港至里海沙赫港横贯伊朗的铁路上时,伊朗已经投靠轴心国集团,成为敌对的一方了……
飞机在白雪皑皑的山岭上空蹒跚而行,发动机处传来哮喘病人咳嗽时发出的呻吟声。“真要感谢那个发明了增压坐仓的家伙。”史迪威一边担心飞机一头栽到山上的积雪中,心里一边暗想,“自己怎么就迷了心窍从总统那里接下了这个差使?……”
当曾经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的史迪威被罗斯福召见的时候,他还以为会被问及陆军演习方面的事情。可当总统问起史迪威对目前控制了新疆地区的那个中国地方军队首领——朱江了解多少的时候。除了三九年在中国北部察哈尔、绥远地区的对日作战中这个人曾带领一支地方军队获得大胜外,在其它方面史迪威竟然知之甚少!还好这时总统的一位秘书打破了尴尬——她递过最新出版的一本《时代》杂志,奇怪的问道:“先生们竟然没有看这本杂志么?这里有西奥多• 怀特的一篇专访!”
如今这本杂志就摊在史迪威的面前,而他也了解到了更多的一些消息:如今朱江所领导的那支军队并非完全受到中国政府的控制,但他们也并非是曾经意图推翻国民党政府的**军队——虽然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北边的俄国人合作。像在中国这种各个军队间既合作对抗日本,又相互猜疑的关系,很难让西方人理解。但史迪威注意到了一点,这支新近才控制新疆的中**队与英国间的关系最近有些紧张了,原因是这支军队大肆屠杀在新疆喀什地区的亲英国势力。而在英**队于印度北部边境截获一支偷运军火的穆斯林商队之后,这种紧张关系甚至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想到这里史迪威不禁有些担忧,“自己将如何完成总统交代下来的使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