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治理青州(下)
作者:king_luolie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74

几个月来,最令我吃惊的还是农业方面的事,在前世我生长在城市,四周都是高楼大厦,无缘得见农民的具体劳作;在今世从三岁活到现在,也是过着大少爷的生活,更是见不到农民的耕作了。

这次出任青州刺史,青州作为军粮的供应地,我特地去乡下视察了一番,这才吃惊的发现,这个时代耕作竟然不用肥料,只是到了农时,耕一遍地播种就了事,之后任凭其风吹雨打,干旱水涝,也不知照料,一切收成就听天由命了。

想不到这个时代的农业竟是如此落后,就连我这个从未接触过农耕的人,都比他们强。于是强行在青州推广播种之前勤耕地、旱浇水、涝排水、广施肥的农业方法,多了我也不懂,也就不敢多嘴,所以就暂时这四条了。

对此百姓们虽是不情不愿,但岂敢与官府过不去,也就勉为其难的按着做了,不料今年作物第一熟的时候,产量居然提高了足足一倍,唐国上至唐王诸葛圭,下至平民百姓,每人脸上都乐开了花。青州百姓们对我的态度几乎上升到了一种崇敬的地步,而在一直有意坚持长子继承的爹心中,我也被记了大大的一功,或许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我的希望并不比大哥小。

我的府邸早已因为我升任青州刺史而搬回了泰山诸葛府,眼下我正在听着青州的水利功曹汇报着今年雨季之后黄河大堤的情况。

听完了汇报,我的脸上有了些许笑容,我早知青州的性命几乎就在每年黄河大堤是否决口上,一旦黄河决口青州的千里沃野里克将成为一片汪洋,一年的收成也将泡汤,所以我咬紧牙关从大部分要支付军费的青州财政中拨出两千万钱来治理水利,其间还惩处了三名贪官,连根拔起了两支大族,如今终于有了成果,今年的黄河大堤没有一处决口。

门外又是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我唤了声进来,发现是张世平和苏双这两个官商来联袂拜访我,自从他们两年前从冀州随我到青州以来,被我一手提拔,直至进了青州的名士参议会,再加之每个季度我都能从他两家手里收到至少千万钱的孝敬,我一直视他们两人为我的心腹,因此他们前来唐王府中我的府邸到不用通报,只需诸葛德把他们引过来便是,不知他们此来有什么事。

于是我嘱咐了水利功曹几句话,水利功曹躬身退出后,这两人便进来了。我先让下人给两人看茶,随意聊了两句。

在这个社会,一个商人纵然有家财亿万,地位仍是极低的,张、苏两家跟了我后,门下子弟各有十余人来到诸葛家为官,他们自己也进入了青州参议团,虽然仍被青州的那些传统世家视作暴发户,但地位绝不可同日而语,至少过去不少他们还得陪笑脸的家族,现在要对他们陪笑脸了。

因此这两人对我是感激涕零,眼下更是对我大拍马屁,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对于两人的吹捧,我也是听得心情舒畅,眼眯成了一条缝,道:“好了,张世平苏双,你们两个来找本府到底有什么事情?”

张世平慌忙说道:“主公,是我们最近发现了一个现象,不知对主公有没有用?”

“什么现象?说吧。”我道,张、苏两家的经营网络一直被我视为独立于诸葛家情报系统和夜鹰部队之外的仅属于自己的情报来源,远了不说,在诸葛家的治下和周围十余郡中,还是很有效率的。

张世平向前微微探了下身子,拱手道:“主公,自从半年多前青州东部三郡的那次醒世宗之乱,致使那里的经济秩序出现一定时间的混乱后,便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试图暗中控制东部三郡的经济,这几个月来,在属下和苏参议的共同打击下,那股势力方才有所退却,不过却已经控制了三郡一成的经济。”

听罢,我凝思了起来,醒世宗?我也一直在怀疑醒世宗之乱虽然弄得颇有些声势,也险些让青州陷入了一场混乱,但以贾诩的才能,一直没能留有后着,这醒世宗之乱未免虎头蛇尾了些,莫非这就是他们的狐狸尾巴?一成的经济已经是极多的了,依我给张苏两家如此便利的条件,他们花下了两年,才控制了青州东部三郡的三成经济呀!

我不断拿着茶杯盖轻轻刮着滚烫的茶水,静静沉思,突然道:“你说的那股势力究竟有多强大?”

这次是苏双答话了:“回主公,那势力似乎没有官府力量,但恐怖的是财力,远远要比我苏家和张参议张家雄厚,若非我们两家已经在青州打下了不浅的基础,恐怕我们早就在那三郡败退了。”

苏双的话让我眼睛亮了起来,心中有了些眉目,醒世宗之乱的目的根本不是什么推翻诸葛家在青州的统治,以贾诩的能力当然看得出诸葛家在青州的统治早就根深蒂固,不是一些风浪就能推翻的,她这么多只不过是要掩盖他们企图打碎那些青州大商巨贾的根基的想法罢了,他打算的是控制青州的经济,若是青州经济一垮,诸葛家自然也就离覆灭不远了。

只是那股强大的财力究竟是谁呢?莫非静心小筑千万年的经营,让他们的有了自己无数的宝藏?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一股同样在二十年内崛起飞速的势力,白湖山庄。它在二十年内便控制了近三分之一个中国的经济,天下各大诸侯只有两家的经济他没能侵入,那就是孙家和诸葛家。但白湖山庄却从亲身不涉足政治,相反还不断资助各大诸侯交战,与各大诸侯的关系搞得极好。

我不敢再想下去,白湖山庄要真是静心小筑的势力,那就未免太恐怖了。只不过静心小筑为何直到现在才动用白湖山庄的能量,这也有些说不通。我想了想道:“苏双、张世平,你们两个要抓紧控制大唐治下乃至周围的经济,最主要的是要抓住战争物资的交易。”

忽然,管家诸葛德从屋外轻声道:“主子,王爷有请,让您去他的书房见他,应该是有事相商。”我应了一声,又对两人微一点头,便出门朝爹的书房走去。

一近爹的书房,便看到爹正伏案处理着很多公文信件,于是我也就悄然无息的立在一旁,静静等着爹将手头的文件批阅完,才轻声道:“父王,不知唤儿臣来有何事相商?”

爹抬头看我来了,示意我做到他对面的垫子上,边递给了我几份来自北方前线的信件,边道:“子龙来信说,袁家已经派出八万大军全力防守南皮,北方军团只余五万多人,数次攻击不果,向北推进的攻势完全停止了。”

我低头大略看了一遍手中的几封信件,一封是赵云的,一封是剑枫手下夜鹰部队的,一封是诸葛家在北方的情报网的,心中感叹诸葛家现在体制的成功,三方相互监视,谁也别想谎报军情,不过所幸这三份的汇报内容基本一致,证明了诸葛家的凝聚力还是极强的。

片刻后,我将信件放回了爹的书案上,道:“袁家将幽州八成守军调到南皮协助防守,令我们的攻势停止,这很不妙呀,一旦子龙他们转攻为守,以五万人的劣势,很可能将失去占领的冀州八郡。”

爹点头,目光转向每时每刻都放在书房的中国北方地图,指着幽州以北的地方,紧锁的眉头道:“现在我最担心的是北方的异族乌丸,袁绍既然敢几乎令幽州不设防,那么恐怕他们一定与乌丸有了什么协议了,哼,无论我们如何交战,都是我中华之内的事情,若是袁家胆敢引外族如我中华之地,罪不可恕!”

无论如何,爹对外族总是有着格外的排斥,方才的话说着说着,神情变得咬牙切齿,狰狞的站了起来。但随后又似乎想起了诸葛家当前的处境,颓然坐了回去,自言自语道:“要是公孙瓒还活着就好了……”当初公孙瓒与诸葛家南北呼应,夹攻袁绍,而公孙瓒在与袁家作战的强大压力下,依然不撤北部防线的一兵一卒,数次击退乌丸的大举进攻,没让乌丸踏进关内的一寸土地。

我对外族的态度却完全不同于爹,因为我除了诸葛亮的身份外,还有着前世的些许记忆,在我眼中,乌丸这些民族所处之地不过蒙古东三省,这些土地在将来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自然也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诸葛家未来的臣民,有可能的话,诸葛家要做的不是击退他们,而是驯化他们。

不过我也知道现在诸葛家所处的地位很是微妙,经过一年来的南北扩张,先发制人,诸葛家已经拥有了青兖冀徐四州全部或局部的大小十九郡,虽然兵士只有十一万人,但人口五百万,适龄当兵的壮丁尚有七八十万,不过是因为爹为了保证之下经济农业的正常发展,才没有强征入伍,现在可谓战争潜力冠绝全国。

不过我知道这只是表面现象,潜力毕竟仅仅还是潜力,而不是现状,现在诸葛家的扩张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不进则退的地步,一旦诸葛家停止了扩张,就该轮到缓过气的袁家转入反攻了。虽说袁家这个曾经的第一世家已经衰败,经过近几年的穷兵黩武,境内荒野千里,适龄壮丁被抽调一空,战争潜力几乎为零,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数年来袁家的不断扩军,让袁家在东西两线损失了二十万大军后,仍有盘踞阳平郡的八万和南皮城下的八万共计十六万袁家部队,这绝对是诸葛家莫大的威胁。

我的目光在书房中的中国北方地图上不断游移着,终于所定在曹家在兖州的最后一块阵地——东郡上,若有所思地道:“纵然曹家不断从北方不断抽调人马补充南线和西线兵力,但在东郡上仍有三万大军有夏侯渊乐进曹彰带领,袁家现在主要目光都集中在诸葛家这个方向,若是能让曹家趁机一举突袭袁家在阳平的主力部队的话,肯定能给诸葛家减轻不少压力。”

爹在我说完了后,先是沉默不语,仔细考虑了一下事情的可能性,随后露出了一丝微笑,道:“此计甚为可行,曹家肯定现在也是急需支持,若是你能有办法让曹家北线压力更小一些,孟德一定十分欢迎。十月十八日便是你迎娶曹梦燕的日子,正好你就提前两月到曹家东郡,相助他们突袭袁家,送曹家一份大礼吧!至于青州,就让在北海的公威(孟雄字)帮你处理吧。”爹知道孟雄是我的亲信,而且也对从小生活在诸葛家的孟雄很是放心,便顺水推舟卖了个人情给我。

“是!儿臣这就收拾行囊,带上几人前往东郡了。”我拱手出了书房。

纵然不舍,我知道这是战乱时期的无奈之处,翌日,便告别了婉儿和不过半岁大的两名子女,带上阎柔的夜鹰第五小队赶往了东郡。

翠微居VIP首发(www.cuiweiju.com),转载请勿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