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的军事胜利大大刺激了日军统帅部,冈村等人认为关外日军不必等到支那军队露出破绽,现在就可以准备行动了。所谓的破绽将在战斗中寻找,以帝**队的能力,支那每一个漏洞都将成为皇军最大的胜利源泉。于是命令第12、13、20师团出击第8路军的大同防区,第10、16师团佯攻呼和浩特并与主力部队相互照应,有可能的话就占领该市。因为第8路军主要由**领导,其右翼的第1路军薛岳早年就追剿过红军,与其恩怨颇多;而侧后的第5路军杜聿明早年虽然没直接围剿红军主力,但还是在大别山围剿过地方红色武装,也与**有隔阂。预计此二人应该不会真正施以援手,最多派小部队象征性表示一下,稍遇抵抗肯定找借口撤退。即使是第8路军,其防御重点也在内蒙的呼和浩特、包头一线,目标是万一我军西进,能够坚持到罗卓英第2路军增援,所以在山西境内也就83军,而驻守大同一带的在不长的时间内也就是陈赓的832师,他们的装备也就是小米加步枪,蒋介石是不舍得把德式装备给**的,所以我们应该能在一周之内拿下大同,那么支那的华北防线就被打开一个缺口。即使8路军得到意外的增援,我们也可以在他们与5路军或1路军的结合部寻找空隙,以图南下;如果八路军为了大同抽调内蒙的兵力,那更好,就有这五个师团组成西进兵团,先进入富庶的河套地区并开辟西部走廊,同时再增派5个主力师团到陕西北部牵制第二路军,使西进兵团能够有时间站稳脚跟,而后以河套地区为基地并切断内地与西北部的联系,进入青海、新疆等地,策动少数民族独立,就当地那些鱼腩部队根本无法对皇军造成威胁,要是再另调军队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赶到。所以这时支那将首尾难顾,我们步步进逼,迫其就范。得到命令后,刚晋升师团长的矶谷廉介兴奋不已,认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并希望自己的部队能打响大漠第一枪。
而华北的我军部队,刚刚完成换装。其中第1路军与第4路军为重点部队,为全德式化装备,其余为半德式化(顺便说一句国防军为国产的制式化装备),第8路军也不例外。而看着南方的激烈战斗,战士们都跃跃欲试,请战书到处都是。而正是这时,日军开始在北方行动了。
5月1日,呼和浩特的北大门武川遭到日寇第10师团主力的进攻,负责武川一带防务的812师的一个团奋起反击,暂时算是抵挡住了。内蒙的地势平坦,制高点少,在局部打起来也没什么大的战术或者是智慧,完全是凭借勇气和装备。在试探性的进攻之后,日寇开始野炮压制,而师部在得到战场局报告后,**认为还不能马上肯定日寇是主攻还是佯攻,于是便命令该团原地阻击,并同时通报了贺龙和刘伯承。矶谷见进攻未能引起我军的调动,便加大了进攻的力度,调集了两个联队包括一些轻型坦克,向我军阵地冲锋,在坦克的掩护下,完全越过了我军的外围防线,并一度进入了武川城。随后我军立即组织反攻,乘敌人大部队还未进城,在付出了重大的伤亡后,重新控制了武川。不久,812师师长陈光亲自带上了2个旅增援武川。
由于日军在呼和浩特北面的强大压力,在呼和浩特其他方向的我军略微向呼市收缩,**怕让日寇在集宁钻了空子,让徐海东加强集宁的守备力量,以备不测。并再次强调,目前还不能判定日寇的主攻方向,不要轻举妄动,我们完全可以抵御敌人2~3个师团的正面进攻。就在这时,儿玉友雄的第16师团突然出现在察右中旗,向卓资进攻,准备一举切断呼和浩特与集宁的联系,由于卓资的战略位置相对次要加上兵力有限,**命令放弃卓资,守军811师下属的一个团退守凉城,并与83军联系,取得联系后整个811师暂时接受刘伯承指挥。刘伯承得到**的通报后,立即命令加强与集宁811师的联系,并在不久后取得了与凉城811师部队的联系。
8路军军部,朱、彭、邓等人经过研究,达成呼和浩特为日寇的佯攻的一致意见,并认为主攻方向很可能是大同,但若抽调兵力进山西,敌人就可能改变主攻方向向西迂回我国西北腹地,所以只能以3个师的兵力勉强防守,不能抽调内蒙的军队,必要时可以放弃山西北部,全力守卫西部通道。看来现在只能先试试联系薛岳、杜聿明,看能不能派些援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