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战术转移
作者:无影之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920

川岸得知计划落空,也不得不返回集宁,等待12、13师团。本来是想拿个头功的,结果搞得损兵折将,碰了一鼻子灰,这下在军中真是颜面扫地了。此次出击,前后共伤亡近1个旅团,却一点好处也没捞到。

5月17日,由于出了点意外,12、13师团比原计划晚了一天到达集宁,但是川岸在等来援军的同时,也接到了处分决定,免去其师团长职务,不过让他暂时代理20师团师团长,戴罪立功。山田乙三、荻洲立兵两个师团长经过讨论认为要对支那军队进行再认识,于是在集宁认真准备了2天,19日兵分两路,分别由丰镇、天镇进攻大同。而20师团先在集宁休息几天。川岸气得咬牙切齿,但也无可奈何,谁让自己吃败仗呢?

832师经过一连串战斗之后(天镇敌人已被完全歼灭),也损失了超过1个团,在重新部署之后,丰镇、天镇各驻守1个旅。任务是要坚守到20日12点,师部将没有援兵,一切都靠自己,撤退等命令。同时把投降的6个日本人简单包扎处理没有暂时的生命危险后,送到武汉,由戴笠和李克农亲自审问,以找出他们投降的原因。毕竟,这是第一次俘虏日本人,而投降的越多,我军的伤亡也越少,同时也准备制定一套战俘管理办法,规范以后出现的情况。

19日,8:00,丰镇、天镇同时遭到日寇超过4倍优势兵力的进攻,日寇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蜂拥而至,外围工事经过半天的狂轰滥炸几乎被夷为平地,我军在外围工事的的1个团虽然英勇奋战,但无奈在人数、火力、后勤全面劣势的情况下,减员接近60%,而且由于炮火的阻断,增援上不来,撤也撤不下,只有继续坚守,战斗异常艰苦。日军虽然有一定伤亡,但是冲锋的气势一浪高过一浪,不久就占领了大部分主要阵地,正向我军剩余的部队进行清剿,暂时停止了炮击。虽然有人建议组织敢死队。夺回阵地,但是旅长认为在敌人强大的火力支援下,这是无谓的牺牲。甚至为在敌人日如此强的的火力面前,派一个团镇守外围工事是不是一个战术错误?

在下午16:00左右,当地守军分别下达了彻底放弃外围工事,与敌人进行近距离巷战,一线剩余部队趁夜色尽快撤离到城内的命令。但是能回来的战士实在太少了,丰镇回来了近一个连,天镇稍好一点近5个排。其他战死的战死,重伤的就拿着手榴弹与日寇同归于尽。旅长看着这些九死一生的战士想到永远躺在阵地上的烈士,痛苦万分。无论如何让他们先会师部休整。

当天夜里,日寇发动了偷袭,所幸都被我军粉碎,但是我军的睡眠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二天天刚亮,日军开始冲入城中,与我军展开巷战。由于交战的部队互相交错,日军的飞机、大炮只能进行后方延伸射击,我军由于不必面对日军随时可能的冲锋,所以安心地躲在工事里,伤亡大大减少。而日军部队由于得不到重火力的掩护,每前进一步,都发付出很大的代价。即使到12:00,也只占领了全镇的三分之一。我军得到了撤退的命令,为了保存实力,也没有与敌人过多纠缠,互相掩护,有序撤退。由于有20师团几天前的教训,日军也不敢追得太快,怕中了埋伏。夜里丰镇、天镇守军陆续到达大同,陈赓认为既然达到了战略目的,就不要敌人敌绝对优势下恋战,连夜带领部队向南撤退(劳工已经提早撤离),只留了杨成武带大同两个团在里八庄一带埋伏,迟滞敌人的追击。

21日,当日寇谨慎小心地进入大同并会师之后,一致认为我军将向南窜入吕梁山脉,为了达到消灭我832师的目的,决定立即强行军追击,并让20师团快速跟进。正当日军肆无忌惮地追击了一阵之后,先头部队在里八庄遭到杨成武的伏击部队的迎头痛击,而在的日军主力部队赶到时,又不见了踪影。日寇遭此打击,只得小心翼翼地追击了,速度大大减慢,最终832师从容地跃入吕梁山脉,并与八路军司令部汇合。大同的战斗,我军在弱势情况下,以伤亡约5个团的代价,歼灭敌人近2个联队(打伤不算),迟滞敌人超过一周,为我军今后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正因为有了832师的灵活作战,使我军41军进入了中条山,72军进入了新乡一带,51军进入了邯郸一带,准备在晋南进行会战,把日寇更多的部队吸引到吕梁山脉与太行山脉之间。提高黄河改道的“效率”,消灭日寇的有生力量,减轻今后作战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