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了突出部战役的善后问题后,最高委员会认为有必要争取国际上主要国家的支持,尽量减小抗战的代价,所以在外交部的安排下,定于3月27日~4月2日,由外交部代部长周恩来出访德国;3月29日~4月5日由中国政府特使顾维钧出使美国。主要讨论军事、经济、战略的合作及一些其他的相关问题。
临行前,周恩来认为德国执政党的种族主义政策愈演愈烈,可能会爆发大规模屠杀,甚至欧洲大陆爆发大规模战争。从而引起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不满,我国是不是不要与德国走得太近?“的确如恩来所说,我也有同样的担忧啊,但是现今世界上主要国家中,美国向日寇出售大量石油、钢铁,虽然他们也不拒绝将这些出售到我国,但是我国的海岸线特别是东海岸被日寇完全封锁,根本无法进口。即使是空军,由于战机航程所限,也很难飞越大洋,所以说美国不可能在近期对我国抗战产生正面影响。而众所周知,苏俄对我国向来虎视眈眈,不在背后捅一刀就谢天谢地了,除非日寇获得多次压倒性胜利,否则苏俄不但不可能对我国抗战提供支持,还会牵制住我军一部分兵力戍守边界。而德国由于离我国遥远,没有大的利害冲突,加上正在进行大规模进行整军备战,正从我国进口大量的钨、锑、钼等重要战略物资。而且由于我军重新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所以德国的亚洲政策再次向我国倾斜,取消了原本准备清洗的亲中的外交部长牛赖特男爵、国防部长勃洛姆登元帅、经济部长沙赫特博士等人并承认伪满洲国的计划,可以说现在德国的舆论相对来说对我们有利。所以此次出访德国的目的,就是最好多得到其军事上的支持,在经济上进行合作,在政治上暂时不要靠得太近,具体由恩来到了德国见机行事。当然,可能的话,最好能对希特勒的种族政策施加一些影响,以免其做得过于简单、极端。
3月27日下午,柏林。周恩来在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的陪同下,款款走下玄梯,向欢迎人群挥舞着礼帽。中国在1935年以后,一改自31年以后对日作战的颓势,完全埋葬了以往的弱国形象,淞沪抗战、晋南会战、以及最近的突出部战役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人们重新对中国这一传统东方大国充满好奇。出于种种原因,德国方面也特别重视周恩来访德,元首的“亲密战友”戈林元帅亲自到机场迎接。
第二天上午,周恩来拜会了德国总理希特勒并举行亲切会谈。宾主双方先进行了一阵外交式的寒暄,然后才步入正题。“周恩来阁下,首先请接受我对贵国抗战取得一连串伟大胜利的祝贺。”“感谢总理阁下!”“17世纪,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对中德交流做出卓越贡献,他在华40余年,为中德友谊耗尽一生。19世纪末,中德展开了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合作,北洋舰队很多舰船为德国制造,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两国的伟大事业都遭到了巨大的挫折,如今我们又重新崛起……当今世界,民族繁多,但历史告诉我们,劣等民族终究是要被淘汰的,我们优秀的民族有义务加速这一历史进程,从而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总理阁下,我国一直认为,一个民族的存在与否自有它的道理,不一定进行人为的干涉,例如犹太人能在在饱受敌视的欧洲、中东生存了那么长时间,自然有他的道理与准则。”希特勒愣了一下,思考片刻,继续说:“日耳曼人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奥地利,还是苏台德地区……”“大部分欧洲人种族、文化相近,就像2000多年前的中国,各国你争我夺,最终由伟大的始皇帝嬴政建立了统一的秦帝国,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出现了汉、唐伟业,我想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都有一种对强大祖国的向往,但秦始皇使用的不仅仅是武力……”希特勒闪着蓝色的眼睛,又小心翼翼地谈到了俄国:“这个曾经国家夺走了中国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屠杀了无数中国人民……”“那是由于中国的国力太弱,才给沙俄有机可乘……”周恩来没有明确答复,但还是留给了希特勒广泛的想象空间。“总理阁下,恕我直言,贵国虽然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但由于人口所限,生产力受到限制,而且人工成本也较高,我国则人口众多,人工费低,德国若能在中国投资建厂,提供技术支持,那么两国就能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就现阶段,中国可以为德国的军工产品提供广阔的武器试验场,为德国空军提供实战经验。我国正准备收复东北,可以测试武器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的使用情况,我想这对贵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