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游击敌后
作者:无影之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04

一周以后,最高军事会议上,陈诚首先抛出一套方案,主要是集中6个主力集团军,全力北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争取在1~2个月内,推进到鸭绿江边,而在以4个集团军尾随其后,扫荡日寇,并建立一条稳固的补给走廊。同时,命令潜伏在东北的特工尽一切可能保住工业设备,说的好像马上就能把日寇赶下海……陈诚倒是滔滔不绝,我却见下面的人直皱眉头。便问道:“辞修对此计划有多少把握啊?,步兵如何快速突击啊?”陈诚刚说到得意处,被我这么一问,显然有些尴尬,结结巴巴地的说:“至……至少有3成。”“把握只有3成,而此计划一旦失败,6个主力集团军的命运想过没有?一旦日寇未能及时肃清,却被其身后登陆,不但设备不保,更可怕的是我军精华将毁于一旦!”“总裁教训的是,学生一定铭记在心。”陈诚红着脸坐了下去。这时,张治中站起来,提出了一套新的方案。大意是:“从正规军中拆编5~10万人,秘密分批计入敌后抗日各支联军,破坏铁路、骚扰日寇。而主力继续修整,让日寇有一定的力量来对付抗联,也不必太担心我军的突然袭击。”“日军由于前一段时间与我军主力苦战,没有精力继续围剿抗联,这就给了抗联各支部队壮大的理由。如果分批增援,日寇更是难以察觉。”白崇禧补充。“而日寇非常心痛在东北的机器设备,在交通线受阻的情况下,只要我军主力没有异动,各种工业设施一定会安全地躺在原来的地方。”陈诚刚才丢了脸,现在找机会挽回点面子。这不是**的作战套路吗?怎么从张治中的嘴里说出?我心中暗想。那么哪支部队比较合适挺进东北呢?“委员长!把这项任务交给东北军吧,我们的弟兄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地形熟,加上当地人的体态特征,不易引起日本人的怀疑。”“张少帅果然是少年英雄啊,我看此人无非张少帅莫属。”**趁机松了顶大高帽,引来下面一片赞扬。于是,会议通过了张治中的计划,定名为“游龙”。统帅部开始了紧张的准备。

会后,我私下找到**,“‘游龙’计划是不是出自老弟之手啊?”“委员长果然英明,润之佩服啊。”老毛谦虚得过头了吧,我暗想。“不知为何润之要借张治中将军之口说出来?难道有何难言之隐吗?”“是不相瞒,前两次我出谋划策,并获得成功,已经被贵党很多高级将领所妒忌,况且以我**的身份,恐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还是借张治中将军之口说出来比较好。”“唉,润之多虑了……”

自从中央联络上东北大大小小的抗日组织之后,秘密送去了大量的物资,并对其中一批进行了空投补给,顺便检验一下空军的训练成果。39年1月,东北军精简之后约6万人,被分成3批准备渗透敌后,而解放军10个集团军大多在华中修整,只有第9集团军在华北北部警戒,前线显露出少有的宁静。而在敌后,在接到了中央的命令后,各抗联支队对日军的交通展开了第一次大规模破袭。在接经过了长期修整、得到了大量补给之后,抗联重新焕发了活力,令日寇大大头痛。而在日寇调兵围剿的时候,第一批渗透部队进入东北,参加抗联。在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梅津美治郎对此大为震怒:“不是说东北抗联已经被消灭了,剩下的也逃到苏联去了吗?怎么他们会有这么大的行动?”“本来,在大日本皇军的联合围剿下,抗联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但是由于最近皇军连续调动大批部队赴前线与支那正规军作战,才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们得以乘机休养生息,壮大实力,据可靠情报,支那政府军向抗联大量走私军火、粮食、药品。”“华北敌情如何?”“支那主力正在冀中修整、换装,华北北部只有第9、10集团军留守。”“命令部队,集中兵力,在3个月之内彻底剿灭东北抗联,至于工业设备,现在交通线受阻加上敌情趋缓,暂时不要搬迁,并加紧生产物资军火,支援前线!同时,严密注意制止那人换装的情况,搞清楚他们新的师级装备配置情况,去吧”“嗨!”“可恶的支那人,何时才能剿灭干净?”梅津喃喃自语……

“委座,毛淡棉港的潜艇秘密洞窟已经修建完毕,武汉造船厂的潜艇洞窟群也进入了收尾工作。”徐永昌汇报道。“是不是可以让德国人交货了?”陈绍宽问。“恩,越早回来越好。”我说。晚了可就被希特勒自己拿去用了,我暗想。不知道在欧战爆发前,还能拿到多少货。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