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长杨有梦见势不妙,若不当机立断双方同归于尽,于是命令1个连跟着自己继续纠缠敌人,剩下的人迅速回撤我军主阵地。20分钟后,日寇停止了炮击,硝烟散尽,几百具尸体横卧疆场。突击营伤亡过半,营长杨有梦壮烈殉国 ,战争的残酷深深震撼着两位刚刚升任师长的年轻人。由于正面强攻进展缓慢,王耀武决定派遣刘文华的47师迅速挺进大虹螺山并加强了1个新加入作战序列的山地团,要求在32师的配合下,14日前(72小时内)务必肃清大虹螺山上的日寇,解除29师侧翼威胁,威慑高桥日军,同时腾出兵力执行其它任务中。刘文华来到山脚下,向秦飞叶了解了敌军情况与大虹螺山的概况之后,深感任务困难重重,此山南绝北险,强攻伤亡很大还不一定有效,刘文华一筹莫展。这时,第5山地团团长翟彪自告奋勇,提出愿意亲自率领一个连攀爬绝壁,并由另两个连担当正面进攻的先锋,并且剩余的两个营秘密越过大虹螺山直插高桥侧后,隐蔽在日寇松山师指眼皮底下。秦飞叶和刘文华听了大眼瞪小眼,虽然他们号称山地师,但是能力到底怎样谁也没见识过,何况当地从没有过从南边上山的先例,不过想了半天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在详细讨论了之后,决定11日拂晓翟团长率领部队登山,在12日正午以前若奇袭成功发三发红色信号弹,12日下午2点47师及另两个山地连将从北面发起总攻。吴子龙率另两个营同时(11日拂晓)直插高桥与松山之间,见机行事。由于大虹螺山海拔900多米净高600多米,翟彪部队进行了尽可能的轻装,除了基本的武器、食品、水(有山泉的地方地质松软,岩石很滑,不利攀爬),仅带了两门最轻的山炮(山炮可拆卸)。第二天拂晓刘文华望着远去的山地团,心中忐忑不安。
踩着突兀的岩石,攀着嶙峋的山体,在低处还能借助工具改善攀爬的条件,越到高处为了防止惊动日寇,干脆把大型登山工具(除了登山手套,钩绳等)扔了,以减轻重量。整个攀爬过程中,几乎没有休息,仅仅在落脚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喝口水,塞几口压缩饼干。初夏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战士们汗流浃背,唯一的去暑办法就是嘴上衔一片树叶,到了中午石头被晒得很烫,战士们默默忍受,继续向上。到了傍晚终于爬到了玉皇顶,但为了提高胜算,翟彪命令原地“休息”并清点人数,只派了几个侦察兵上玉皇顶,由于山地师建立仅一年多,虽然招募云贵川等地的老兵,但时间还是太短,所以在登山过程中有27人坠崖伤亡,不过还是大大好于翟彪的估计。午夜时分,100来人在侦察兵的引导下,神不知鬼不觉摸上山顶,加上日军疏于防范,15分钟解决联队长在内82人,并架立起2门山炮。翟彪留了一个排在山顶,自己带人摸到山腰日军身后隐蔽起来。
12日早上8:00,在南山脚下的观察哨发现三发红色信号弹,立即报告刘文华。刘大喜过望,立即命令部队发起总攻。在北边的日军还蒙在鼓里,发现我军正准备抵抗,忽然发现山顶上有炮弹飞落,呼叫联队长有没有回应,群狼无首,反击零乱,加上我突击连神出鬼没,主攻山地连训练有素,在2小时后,日军有组织的抵抗已经消失,偶尔有几个漏网之鱼突围下山,也被32师俘获。13日比计划提前18小时,彻底收复大虹螺山。之后,另一路吴子龙部也报告:成功翻越大虹螺山,并未惊动日寇,到达女儿河以南。为避免日寇情报部门监听,尽量减少联络。
14日,日寇又调来一个伪军旅,虽然战斗力不济,但面对车轮战术,我军将士已显疲态。五指山指挥部,虽然得到了2个山地营绕到松山外围的情报,但是王耀武、罗卓英对山地部队的认识还停留在摔钱比一般陆军多4~5倍的层次上,对其并没有什么大的期望,此时两人正在商量是不是还要派部队投入进攻。说实话,作为佯攻部队,手上的牌可不多,当初要求总参增派部队时,总参只是从主攻部队调拨了一个山地团过来,其实心里还是觉得东北平原少有山地师的用武之地。而王峰可是三天没合眼了,龙兴汉也有两天了,望着源源不断的敌人,虽说自己有饭有子弹,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佯攻的文章做得不到位。但心中也知道司令部不可能把手上所有的部队都投入到锦州正面的狭长地带。这里暴露在日本海军的眼皮底下,兵员密度一大,伤亡铁定飞涨。
而在日寇的司令部,一批军事主官开始怀疑锦州、乃至沈阳到底是不是我军的主攻方向,如果不是,那么我军的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