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关东会战(1)
8月24日5:00,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的升起,集中了全国70%的炮兵的中方军事控制线上,展开了大规模的炮火准备。30分钟后,第一梯队开始了进攻。北进集群:第74师、第80师分别从白城、大安分两路迂回齐齐哈尔,沿路日寇守军不多,最多2个大队,主要是伪军。出人意料的是,日军的抵抗并不激烈,竟然多次遇到撤退的情景,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而日伪军士气极低,稍作抵抗就投降了事。东进甲集群:第83师、第90师分别从欢里、玻璃山两面进逼双辽,令人不解的是,日军未作抵抗,即撤退到四平。东进乙集群:第37、58、64师在锦州与日寇对峙,在日寇海空军的压制下,进展缓慢、伤亡不小。
丹东,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中国人又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反击,但这并不太出乎我们的预料。既然总部已经作出了放弃东北的决定,那么大日本皇军将可以全部从孤立的城市中走出来,集中优势兵力,给中国人点颜色瞧瞧,要成建制消灭其解放军。中国人已经把拳头伸展开,而我们正把五指回笼!帝国已经照会苏联政府,皇军近期将从黑龙江、吉林边境撤退。这样,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游击队将全力接手这一广大区域,一面为俄国人浑水摸鱼,这样他们就没功夫来找皇军的麻烦。我们计划,在吉林(县)一带,全歼中国人3~6个师……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在医巫闾山一线完全顶住王耀武和罗卓英的部队。在吉林(县),我军用20万余人(日军15余万)围困中国人10余万人,而在医巫闾山一线,我军以10万余人(日军不超过5万)封锁中国人35万余。希望在座诸君,务必为天皇陛下殚精竭虑,万死不辞。”桥本群一口气说完。
26日中午,我最高统帅部汇总、分析了我军战场状况,北进集群和东进甲集群的惊人挺进和东进乙集群受阻于医巫闾山一线都令人疑惑和担忧。特别是日军快速撤离中苏边境,造成武装力量的真空,将给苏联以可乘之机,一旦为其抢先占有,那么政府间在近期承受国内空前的压力,处置不当还可能造成政府的更替,或过早与苏联开战,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已经命令马占山、李杜的部队中止执行配合主力,骚扰日军的任务。而不惜一切代价,尽全力赶到中苏边境临时充当边防军。本来两人因为捞不着仗打还颇有微词,但在中央的严令下,还是执行了任务。为了以防万一,中央还冒险调了两个连的空降兵,以班为单位秘密投送最危险的十几处区域。当地国家安全部的人员也纷纷活动,组织起一些民间武装。苏联政府在得到照会后,要求边防军核实报告,而高层也在权衡利弊,后得知边境地区已经出现我军活动踪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件事最终有惊无险。
27日,“中苏边境补充条约”引起国内轩然大波,虽然政府一再要求为了前方战场的胜利,大家要冷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云云,并播发了我军快速挺进,大量收复失地的战报。27、28日基本平静度过,但是正当政府准备松口气的时候,29日,在北京、西安、武汉、上海、昆明等地爆发**示威,其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令政府大为震惊。我对付这事也没经验,在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我发现好像没人能拿出可行的方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一定是被煽动的,不然无法解释公开当天怎么没什么大的动静。在武汉(政府首脑所在地),警察已经明显控制不住局势了,鸣枪示警用也没有。**自告奋勇,要出去与他们对话,但刚一露头,就见几个臭鸡蛋飞来,只能作罢。卫戍部队已经进城,戒严令已经颁布,但是没有任何效果。丹东,日军指挥部。空军几个联队长要求趁机对北京进行轰炸,被桥本群扇了两个耳光,骂道:“你们想把他们的怒火转嫁到我们头上吗?白痴!他们闹得越凶,对我们就越有利。”
虽然国内动荡的消息对前线实行封锁,但没有不通风的墙,封锁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第二天,混进游行队伍的国家安全人员报告:“27~28日大多数人受大谣言蛊惑,认为我国以割让内蒙古北部8各县给苏联的代价,换取苏联出兵黑龙江。而几乎没人相信我国政府的公告……”“木”组和“火”组已经联手布控几个“首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