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获得短暂的和平时,欧战如火如荼。纳粹德国在横扫西欧之后,虽然未能使英伦岛国屈服,但之后还是将炮口对准了曾经一起分赃的同伙,1941年6月7日,苏德大战爆发,苏军一触即溃,成建制被俘,令人大跌眼镜。德军分三路高歌猛进,不久逼近莫斯科。斯大林连续派遣米高扬作为特使,希望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以把远东兵力西调,而我方指出:“中苏一切平等条约的基础,是废除以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承认中方对蒙古拥有主权。”而苏方坚持认为:“中苏曾经签订的一切条约,都符合国际法,是平等条约,另外,苏方可以尊重中方的感受,不在蒙古共和国驻军。”双方意见相左,谈判不欢而散。
莫斯科。“中国会趁火打劫吗?”斯大林这个问题在心中问了何止千遍。“可能性不大,中日战争尚未作一了断,中国东南沿海气氛紧张,朝鲜局势的最终走向尚不明朗。中国一旦北上,其东南必然空虚,日本很可能会乘虚而入,中国不得不防。朝鲜战争刚刚结束,金成柱、朴衡准两大政治集团矛盾深化,中国不得不以大量驻军来维持半岛安定。两线作战使有悠久兵家传统的中国不得不慎重考虑。况且蒋介石政府的中央政权尚未完全稳固,国共双方的矛盾并未完全解决。退一步说,欧洲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莫洛托夫分析道。“把远东的野战军全部调到莫斯科一线来!”斯大林咆哮。
1941年国庆,不比莫斯科已经作为前线,炮声隆隆,中国民众喜气洋洋,彩旗飞展。相比之下,国防部会议则紧张得多,一批高级幕僚正在争论如何北上,何时是北山的最佳时机。针对两套方案:1、趁现在苏军指挥混乱,工业基地正在内迁,立即结束休整,迅速北上,歼灭苏军有生力量。缺点是:我国准备尚不充分,工业力量还不能满足长时间战争消耗,必须速战速决。2,继续等待时机,直到远东苏军与德军对峙,我工业水平能够基本满足战争长期消耗,而后北上。缺点是:战争的不确定性太多,不排除苏德和谈的可能。不过,由于工业部长承认,按目前状况,至少在42~43年,才能彻底完成战争准备。所以,最终第二套方案得以通过。12月初,全国政务会议前夕,五行组传来惊人消息:**东北局高级特派员高岗毙命家中,死因不明。此事已经引起了**中保守派的骚动,被誉为是“4.12”的再现。统帅部认为这是敌对分子分裂中国政府的阴谋,严令五行组在1个月之内查出真相,公之于众。
在不久召开的全国政务会议上,各部针对上一个5年计划,做专题总结:
外交部。国际形势报告:日美关系暧昧,大量钢铁、原材料等战略物资从美国源源不断运往日本。中英在香港冲突后受损的关系得到缓和,中德虽然在军售问题上产生很大分歧,但关系基本稳定,中意由于在军售问题上的巨大合作而得到提升,中苏关系由于领土争端恶化,中美关系由于对日态度上的分歧,止步不前……
内政部。国内形势报告:目前,国内形势基本稳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在种种手段的作用下,贫富差距略有缩小,由于国家工程总队及其它一些由国家牵头职业的开辟,失业率下降,虽然工程量巨大,但考虑到吸收的大多是流民,况且,道路交通建设,两河治理得到了沿途百姓的热烈响应,自发出义工者不计其数,所以不存在激发民变的诱因。民心基本安定,今年粮食可望连续第3年丰收……
财政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法币币值保持稳定。在“扩大内需,打击浪费,限制投机,提倡实干。”的十六字方针指引下,税收增长30%以上,但由于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军费压力下,财政赤字比去年仍然略有上升,但仍处于良性水平……
公安部。在对刑事案件特别是涉及黑社会案件的重点打击下,刑事案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治安状况彻底扭转,“土皇帝”被连根拔起,警察形象得到明显改观,获得广泛认同……
1941年12月26日,华盛顿时间9:05分日本向美国宣战,9:10分珍珠港遭到空袭,美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3艘航空母舰沉没,1艘重创,其他战舰及空军损失不计其数。10:00,美国向日本宣战……
如果觉得本文情节比较少,可以当作“架空纪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