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围三阙一
作者:无影之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11

第三十三章:围三阙一

10:15分,抚远临时机场。15架运1(Ca-133)装载270名全副武装的空降兵着腾空而起,半小时后在辛达与护航的歼1中队会合。12:25分利特克上空,并不密集的机群“缓缓”飞过,苏联老百姓还以为是自己的机群,纷纷欢呼。不久,机群远去,留下了星星点点的小黑点。苏军守备部队当然认出了这不是苏联飞机,自然进入战斗准备,并向上级报告。第一批空降兵准确地降落在市政府附近,并迅速集中起来,攻占了市政府。苏联守备军原本就少,还比较分散,加之事出突然,未能抓住我军落地前的有利时机予以有效打击,眼巴巴地看着我军从容施展。由于第一批部队毕竟人数不多,团长马立群决定固守市政府等待后续部队。几乎同一时间,利特克、苏维埃港遭到袭击的报告传到了阿布拉耳中,阿布拉惊愕的许久说不出话。自己眼里的面子兵(中国空降兵)竟然被用来城市攻坚,从生命禁区无声无息冒出来的中国人,无不令阿布拉措手不及。镇定下来之后,他找到了空军联络官,要求萨哈林岛空军部队以最快速度前往利特克阻止中国空降兵后续部队伞降。其实阿布拉对空军非常失望,平时总说掌握着制空权,但一到关键时刻来的总是中国人的飞机,等事情差不多快结束了,才看到空军姗姗来迟。东线不比西线,中国人与德国人对空军的运用完全不同。德国人的目标是消灭敌人的空中力量;而中国人则由于实力限制,选择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辅助地面进攻的作战方式。不久,苏维埃港失守的消息传来,阿布拉心中只剩下一线希望。

当第二波空降兵抵达利特克上空时,遭遇到苏联空军1个I-**队的拦截。护航机群立即迎了上去缠住苏联空军。而运输机群不得不提前在利特克以南郊区实施空降,但苏军“毕竟人多势众”,尽管这次面对的是歼-2(Re-2000),但仍然分出了1个中队对我军运输机进行打击。不过,苏军优秀的飞行员全部调往了西线,在东线的大多是“菜鸟”,对付弱小的中国空军想以战代练。不过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中国空军虽然实战的确不多,但训练完善,全部经过歼教-1(Me-108)上的足量训练。对付带有教练性质的I-16虽然一上来由于第一次实战,并没能发挥优势,但不多久苏军数量上的优势被我军的质量优势压倒,在被击落11架(伤6)之后撤出了战场,而我护航机群则损失2架(伤4),运输机群损失3架(伤7),最终有470余人安全落地。

考虑到混编坦克师在寒冷天气状况下的机动能力甚至不如步兵,阿布拉并灭有选择他们去救里特克,而是派遣了第1共青团师轻装前进。令他叫苦不迭的还有:离共青城最近,本来以在合适的时机骚扰、拖住中国人攻击集群为任务的阿萨尼,竟然反过来被中国人拖住了,那个阿萨尼简直就是吃干饭的。而自己的老搭档――谢哈依科带的部队由于距离过远,一下子赶不过来。旁边的格列维奇、拉希科夫眉头紧锁、一言不发,如果谢哈依科能赶在中国人成功迂回之前赶到共青城,那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否则……

当70师增援部队赶在第1共青团师之前到达利特克,并与马立群取得联系之后,意味着我军已经开始掌握战场主动。马立群当即命令部队投防御转入反攻,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不多就肃清了苏联守军,而与此同时,苏军第1共青团师也对利特克展开了进攻,双方在郊区反复争夺,而这次苏军失去了火力上的优势,在兵力3:1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仍然没有占到太多便宜,这真正体现了双方在基本作战素质上水平相近,极大地提升了我军敢于作战的信心。侯镜如没有留给苏军太多的时间,总攻开始9天以后,苏军缺口被打开,我军成功地在共青城东、南、西三个方向上展开。而此时,被阿布拉寄予厚望的谢哈依科,主力仍被我军粘在切格多门~莫格德一带。既然形势业已如此,命令第1共青团师停止进攻,向北撤退,阿布拉颓然。在与苏军恶战4昼夜,利克特的部队也精疲力竭,无力拖住苏军,只能望其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