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战局有变
随着华西列夫的黯然离去,崔可夫粉墨登场,新组建的东乌拉尔方面军指挥部也迁到了哈塞克斯坦重镇阿斯塔那,同时原中亚军区在塔什干的指挥部也予以合并。一下飞机,崔可夫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基层部队的摸情况,发现实际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要好,至少士气还在,对于军中一些要求中央配发新式武器的思想崔可夫予以了严厉的驳斥,以免这种唯武器论的思想蔓延。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一是以自己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告诉手下官兵,中国人就这两下子,没什么可怕的;二是强调在哈萨克丘陵地带不同于西线,步兵在战场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坦克和炮兵。三是灌输苏军必胜的思想。崔可夫盘算着如何能在较短时时间内,大量消耗中军的有生力量。快速变化的时局使苏联先前的准备、计划全部作废……
从五行组以及柏林的消息已经证实了苏军战略重心东倾的迹象,里海集群上下神经都绷得很紧,薛岳等人很清楚,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突前的叶挺部收缩了防线,放弃了易攻难守的地区严阵以待,私下号称“叶挺防线”。但是与前方的部署恰恰相反,统帅部采纳了**的建议,针对苏军兵力有限、急于求成的特点,制定了代号为“瓮”的作战计划:准备调集山地师扼守新疆的外围山区,而把里海集群主力东调,准葛尔盆地及其周边空出来做为拖跨苏军的主战场,同时彻底清除当地残留的乌斯满-尧乐博斯势力,巩固中央对西部边疆的统治,最重要的是要使德军产生继续东进的动力,以减轻我军的北线压力。为此,民政部长**专门飞抵乌鲁木齐协调地方与军队的工作。在山地师秘密西进的同时,里海集群主力正大张旗鼓地准备撤退,在大规模动员当地人内迁的同时,对一些执意要留下来的人也给予了不少的物资补充,不象通常所实行的坚壁清野。很多战士非常不解,认为这些东西最终很可能会成为苏联人的给养,但在“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严令下,也只能勉为其难了。
在崔可夫的一系列整顿之后,东乌拉尔军区的士气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苏军似乎有些求战心切了。不久贝利亚在与崔可夫、加里宁秘密会晤之后,下达了实行“乱”计划的命令。而在中国,大量的高质量伪钞从北部大量流入,从而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大规模通货膨胀,而且已经在局部地区引起恐慌。中央银行行长陈云在征的统帅部同意后于1943年5月15日,签署秦2163年第16号行长令,大意是:“即日起发行‘通兑’,7天以后北部边疆区、30天后在全国法币停止流通……”(日后世界第一大货币――中国通兑就此诞生)也就是这一次,中国动用了正规军真枪实弹押送着一车又一车的‘通兑’深入全国各个地区、乡村,只有超大额度现金兑换才必须在银行进行,奇迹般的在没有引起大规模混乱的前提下,于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新币的发行,事情顺利的连先前准备的备用计划根本就没有考虑。而事先信誓旦旦要让中国经济秩序至少混乱半年的贝利亚对此目瞪口呆,只能解释为中国早已得悉了苏联获得了中国货币制造技术的情报,当然同时招来的还有斯大林的一顿臭骂。崔可夫原本也不是很懂经济,只知道伪造的国货币虽然有点下做,但多少也有点用,所以也没有过于仰仗,仍然按照既定的计划在进行。
5月31日,加里宁在远东结束了与我军长期的僵持、对峙在结雅――莫戈恰一线以坦克部队发动了大规模南下作战,一周之内先是突袭漠河、再是强度呼玛河、接着快速翻越伊勒呼里山纵深达300公里,太平洋集群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光复区侧翼暴露在苏军铁蹄之下,随着远东地区一份又一份的加急电报,统帅部的注意力不自觉地移向了那里。为了以防万一,集结在西部的空军部队一部紧急转场,参与远东地区制空权的争夺。彭德怀命令在敌正面的部队快速与敌脱离接触,并调派一些部队前往侧翼增强力量,希望能在撤退中形成一个口袋,在调整部署之后想办法吃掉苏军,同时也向傅作义部进行了协调。统帅部认为这仅仅是苏军的佯攻,要求薛岳部在未来1~2周内特别提高警惕。崔可夫的耐性实在是非常好,当加里宁神不知鬼不觉的撤兵之后,仍然没有一点动静。彭德怀到是松了一口气,薛岳的气提着还没放下来,但是随着夏季的来临,热浪袭击着前线官兵的精神与躯体,狼来了在叫过一两次之后,已经没有任何感染力了。7月2日,14点。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大规模的苏联坦克集群出现在太阳底下,早已有些懈怠的中国守军,在刺眼的阳光下没能够组织起强而有效的抵抗。夕阳西下时,苏军突破了我军2道防线。虽然事先没有长期固守的准备,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被突破也是始料未及的,似乎在一瞬间,博乐、吉木乃已经易手。之后,苏军一点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机械化部队又趁着夜间凉爽从两个方向长驱直入,第三天一早分别到达了杜热、奎屯,对乌鲁木齐形成了初步的钳形攻势,同时也基本切断了克拉玛依与后方的联系。而且,在有力的空中支援下,苏军仍然攻势不减,当然,除行动速度之外,也没有大幅出乎我军意料,虽然事出突然,我军倒也有条不紊。而在另一个方向上,以第1、13近卫步兵军为骨干,长途跋涉,专走险路、小路,正在不知不觉中穿越帕米尔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