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言何忌
作者:游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43

宗衡听着秦王的诛心之言,汗珠一下浸湿了内衣,急忙离座请罪。秦王亲切地阻止了他的大礼,接着道:“你我之交贵在知心,所以我才直言无忌。父皇就是思虑许久,才决定赐婚于你的。何况,此事不管对国家、对敏文、对你,还是对胜王都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秦王言及胜王,声音压低了许多。宗衡意会的点点头,和昭文一样没有惊奇。权臣嘛,总要有所制衡才能放心的,亲兄弟也不例外。

秦王安置的酒席简单而精致,席间宗衡没有喝几杯酒。秦王看宗衡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还以为他在为婚事担忧,和公主不时开解他。宗衡也没有说什么,直到昭文公主离去后,他才让秦王屏退左右,正色把这次出使的经过源源本本地说了出来。

“你说齐国近期就会攻楚?”秦王一脸的惊奇。

宗衡淡淡道:“不错。凭我观察, 齐国上下在野心勃勃上倒是取得了一致,如今因为不敢攻华而导致他们的进军计划落空,就必然会寻找另一个目标。我之所以费尽心机,和那个左眉见面,就是要让齐国把目标对准楚国。”

宗衡整理了一下思路,问道:“这次渤海国派来为质的是哪个王子?”

秦王道:“是国主完颜雍的五子完颜律。”

“完颜律?”宗衡感觉这个名字比较熟悉,突然眼睛一亮,大喜道:“真是天佑我华朝!如此大事谐矣!”

秦王不解,忙问其故。

宗衡站起郑重对秦王一揖,沉声道:“在没有汇报以前,属下有一个请求请王爷一定答应。”

秦王感觉此事一定非同小可,沉吟片刻,还是郑重道:“好,本王答应你了!”

宗衡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然后对着地图缓缓道:“王爷,我之前所制订的策略,其实都是为了以后的计划服务的。”

秦王精神一震,道:“你准备对渤海动手了?时机好象不成熟呀。”

宗衡赞赏地看着只是少年的秦王,道:“王爷知这完颜律是何人吗?”他没有等秦王回答,接着道:“此人自幼勇武知兵,22岁就任渤海五大将领之一的晋州指挥使,在军方甚有威望。后来诸王子争夺太子之位,二王子孝王完颜佑胜出,完颜律被剥夺军权,一直禁锢在京。此次入华为质,估计正是完颜佑的借刀杀人之计。

渤海国力不弱,但实行的国制是八王议政。八王议政据说源自女真部落的风俗,凡是国之大事都有八位王爷和国主商量后决定。近年来渤海八王和国主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特别是在国主完颜雍剥夺了三位铁帽子王的爵位,分封给自己的三个儿子之后,其他诸王已心生叛意。完颜律目前也是八王之一,只是失去了势力,如果我们指点指点他,再帮帮他,肯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本已派人到渤海准备,关键时候挑起渤海内乱,现在看来不需要了。”

秦王已经喜形于色,问道:“此人听你所说也非庸才,怎会听我们之命行事?”

宗衡笑道:“就要他有才能,有雄心,才能完成我们的计划。识破又怎样,就象现在的齐国,明知我们的计策,偏偏还要一步一步走进来。什么时候,利益都是决定行动的唯一因素。等合纵事了,我会无意间和他结交,逐步实行我们的计划。”

秦王看宗衡有不再往下说的意思,瞪着他道:“这次你一定要把全盘计划告诉我,不然休想本王支持你!”他把本王说得当当响。

宗衡笑道:“什么计划,计划跟不上变化,任何计划都是在无数的修正和随机应变中形成的,提前哪有什么固定的计划。我们要对付的是人,还是聪明人,所以只要始终抓住事情的主动权就行了。”他停了一下,跟着低声道:“不过目的是一定要告诉王爷的,就是整个渤海国,尤其是一个完整的水师!”

秦王失声惊道:“这怎么可能!”

宗衡淡淡道:“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但有时候政治是为战争服务的。我们以后的战争,必须在开战前就获必胜,不然伤敌一万、自损八千,就太不划算了。兵书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者胜,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秦王兴奋地道:“那我们该如何筹备呢?此事本王立刻上奏父皇,肯定能得到他的全力支持!”

宗衡郑重道:“记得刚才我请王爷答应一个请求吗?就是请王爷暂缓告诉皇上。此事真正收效可能到一年、两年之后了,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应在暗中进行,等收网时再上奏不迟。再说,王爷曾言皇上不喜阴谋诡计,这样的事情还是由我来做吧。”

看到秦王如有所思,宗衡接着道:“皇上虽然春秋正盛,但立储之事已经提上日程,王爷应该以国为家,以诚待人,早树贤名,那么立长立贤都不会发生变故。”

秦王沉吟半响,问道:“衡少真是金玉良言呀,尤其是这句以国为家,言尽帝王事呀。那么我以后应该做些什么?”

宗衡正色道:“王爷要做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明处的政务,王爷要不怕辛苦,不怕得罪人,所得功劳全部归到皇上和属下;二是暗处的,王爷要牢牢建立自己的势力,限制其他势力坐大,防止将来生变。微臣所提五策中,招贤策可以归到明处,建立军校可以归到暗处。”

秦王本听得连连点头,这时插言问道:“军校?本王记得你所献五策里确实有提到,不知这个军校应该如何设立?”

宗衡一边整理思路,一边道:“为何要设立军校?因为军队的战斗力参差不齐,提拔的将领都仅此是在官学或者武馆里学一些指挥作战的皮毛,在指挥大兵团时毫无用处。军队的高级将领们指挥战争往往是靠兵书加经验,自己再带出几个手下就算后继有人了,这样我华朝的军力永远不会有大的提高。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军校就是培养从小队长到元帅所有的军官的。

王爷试想,如果所有的军校学员都优先推荐到军队去,军队要提拔的将领首先要到军校学习一段,而王爷……却是这个军校的校长……长此以往会有什么结果?”宗衡笑吟吟地看着秦王。

秦王大步踱来踱去,终于站定,缓缓道:“通过军校,不用十年本王就能掌控所有的军队!”

宗衡笑道:“正是!”他想起了那个蒋某人。

他忽然想起一事,躬身一揖,低声道:“王爷,宗衡今日所言,已是犯下大忌,但秦王知己之恩不能不报。希望王爷以后永不要再问宗衡这个话题。”

秦王笑道:“别人不知你,我还能不了解你?今日之言权当我们根本没有说过,以后你娶了敏文,就和我是亲戚了。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看到宗衡为难的表情,他又笑道:“看来你挺怕我这个堂妹的。其实她是个外冷内热的人,平日里多愁善感,在我们兄妹里最是柔弱。当年胜王在王妃去时没有在京,回来后不久又立正妃,才使她有些封闭起来。听昭文说,敏文只是用外表的冷艳保护自己,她很怕受到伤害。而你这个人,虽说只有20岁,其实相处多了觉得你足有30多了。平日里对我和周先等人处处照顾,好象你才是父兄一样,也许是你的经历太坎坷了吧。不过也只有你这样的人,才能让敏文感到安全,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