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织田信长的书信让织田信长很高兴,这个事情从前来传信的使者人选上就能看得出来。在我的大帐中,坐在我下首处的就是织田信雄。“壬生大人,家父对大人的提议相当赞赏,所以这次就派我前来,希望大人的计划一切顺利。”织田信雄并没有摆出信长之子的威风,反而对着我恭谨的笑了笑。
其实现在织田家拥有继承家主资格的有三个人,织田信忠、织田信雄和织田信孝。信长之弟织田信包曾经跟随过织田信行,作为拥有继承人资格的他也知道自己在信长的心中已经是忌讳的存在,所以他也一直是表现出只以一城一国之主为目标。何况天生的二世祖作风让他在家中也没有什么支持者。织田信长的嫡子织田信忠一直是信长的主要培养对象,现在已经开始在家中崭露头角,但生性谦和的他更是得到家中大部分人的好感。可以预感的是,即使最后他并不能成为家主,但他的生存是有保障的。不过这也不过是依照现在情况的推断而已,在我的记忆中,他最后的结局是和织田信长同时葬身在本愿寺的大火中。次子织田信雄,虽然名字里有个雄字,但织田信长对他的定位是作为辅佐织田信忠的内政大老而存在的。所以对他的培养也偏重于他的内政能力。三子织田信孝则是注重战斗能力的培养,成为织田家的大将是他将来的目标。织田信长的意思是效仿毛利元就的做法,三个儿子各有所长,共同守护织田家。
但事实上却和织田信长的期待相左。家中的诸人大约分成了三个派系:以池田恒兴等信长手下的亲族为中坚力量,支持正统的继承人织田信忠;丹羽长秀以内政起家,连猴子藤吉郎都是这一派的,内政型的外族将领支持的对象是织田信雄;柴田胜家则是外姓武将的带头人,他们一心想者织田信孝成为家主,那么他们武将派系才会获得更大的权力。而我和明智光秀等人则是典型的中间派系,既没有支持谁,也没有反对谁。
我对织田信雄的奉承没做什么表示,礼貌上虽然我说了句:“信雄公子谬赞了,在下仅是做了为臣子者应为之事而已。”但谁都听得出来,我这次的做法并不代表我偏向任何一方。我可没打算现在就混进争夺大统的漩涡里。
先不管织田信雄还在怎么打着拉拢我的打算,当织田家的援军到达以后,我开始对安津浓城打起了主意,方法依然是围点打援。山中鹿之介在解决了木造具政的麻烦以后就集中全部力量对大河内城进行封锁。当然这也是得益于大河内城那易守难攻的地形:大部队出入大河内城必须要走正面。
当神户具盛派遣部队救援大河内城的时候,却在半路上屡屡遭到我军伏击,因为要救援大河内城却连连战败,神户具盛只能被我和明智光秀困在了安津浓城中。在战胜无望的情况下,神户具盛最后选择了投降。
安津浓城的陷落代表着北田具教最后的筹码也失去了,这个时候我委托明智光秀去对北田具教劝降。现在的我,是不能再立功了,再立功的话麻烦就大了。明智光秀也很高兴,他能得到实质的功绩了。
不过既然是要做姿态,那我何不干脆的做得更漂亮点?我依照着历史发展的形势向信长写了第二封建议信。我指出,这次的清洲被围问题就在于织田家在水上几乎是毫无能力可言。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当然是大力发展水军。而伊势国有着丰富的水军人才蕴含量,当然是要善加利用了。再来就是伊势国民风强悍,但主要经济是以商业为主,织田信雄虽然在内政工作上有独到之处,但鉴于他在军事能力上的缺陷,建议信长将织田信孝分封到安津浓城。另外为了防备北田家的死灰复燃,还必须分化北田家。因为北田具教有着正式的官位,要他离开伊势国是比较困难,但可以用织田家的将领来代替神户具盛等原北田家将领驻守伊势,神户具盛等人另外安排。
顺应历史进程的行动总是很容易见效,被迫签下城下之盟的北田家很快在织田信长的安排下踏上了历史的轨迹。而当织田信雄正式成为北田家的养子以后,我收拢手下的部队,踏上了归程。
我在伊势国呼风唤雨的时候,在京都的征夷大将军府邸中,某段对话正在悄悄的进行着。循着历史的车轮,一个计划正在某些人的脑海中形成。
爬爬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