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的不得不说,战争,真的很残酷。织田信长所用的方式相当正统,也许出奇制胜确实能减少士兵的伤亡,但是,出奇制胜却是一把双刃剑,他所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正统战术都是第一选择。也许,这就是胜利的真谛吧?
人数的优势让织田家的将领们没有任何的出彩机会,佐和山城就是被整整的五万人的部队包围着。织田信长并没有急于进攻。佐和山城里并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四天,四天时间就能让城里的人饿得差不多了。
驻守佐和山城的是矶野员昌,他现在相当的头痛。不是说他的能力有问题,只是,织田军实在是太多人了。尽管自己多次冲击对方的阵地,但是织田信长就是一副严防死守,长期围困的架势,在这里,战术上的胜利根本对战略层面没有任何的影响。本来食物的危机就让矶野员昌疲于应付了,可不但如此,矶野员昌向浅井长政求援却得不到回应,当矶野员昌明白到自己成为了弃子之后,他选择了投降。
佐和山城的陷落代表着浅井家的大门已经打开了。浅井长政紧急和朝仓义景商议,集结两家士兵,要和织田信长决一死战。不过也多亏了矶野员昌,他的佐和山城尽管最后还是没有保住,但总算为浅井长政赢下了时间。
就在今滨城下,两方面的士兵都摆好了阵势对峙着。北近江今滨城,虽然是个小城,但实际上却是和浅井主城小谷城距离相当的近,可以说是个卫星城。不过,浅井家真的是那么容易对付吗?北近江,特别是浅井领地里的国友村可是著名的铁炮产地,而铁炮在守城时可是威力巨大啊,兼且抵消了天气的影响,若是攻城的话,恐怕会死伤惨重。
不过织田信长也明白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大军与对方对峙时迟迟都没有采取打开僵局的行动。织田信长的目的是牵制敌人的士兵,尽量在攻城前降低对方的士兵数量,即使最后必须强攻,那伤亡也会降低。
可惜,浅井长政却因为太在乎城池了,为了降低被攻城的损害,军队出击野战。而且,无论是心理还是实力都处在劣势的浅井朝仓联军还是采用守势,织田信长不来进攻,自己就更是没必要去捅这个马蜂窝。
在织田军的大营里,织田信长也在和家臣们商讨着。只是,他们商讨的对象并不是对面的敌军,而是远在小谷城里的一个女人。对,就是织田信长的妹妹:市夫人。织田信长皱着眉头:“不知道阿市怎么样了,要是浅井长政敢对我妹妹做什么的话,我要他后悔活在这个世上。”
担忧的语气,混杂着暴戾的话语,整个大帐里的气氛相当的沉闷。没有人敢开口,谁知道该说什么阿?要是在这个时候触了信长的霉头,天知道织田信长会做出些什么来。要知道,信长对自己亲族的关爱可是超一般的深阿。
打破沉闷的是一个小兵,应该说是一个守帐的小兵。他手上拿着一封信:“主公,饭盛城的壬生朗十太大人来信。”
听到是我的来信,织田信长长长的吸了口气,把自己的情绪稍微的放松了点:“呈上来吧。”
织田信长抽出信笺,看了起来。不过这个时候,在营帐里的将领们却是满脸奇怪的表情。因为织田信长才看了一眼信笺,脸色就明显好转许多,越往下看,脸上还居然出现了笑意,这也转变得太快了吧?
其实,我给信长的信笺里说的并不是很多,原因是,我在饭盛城里想了很久,我觉得,现在的形势,实际上已经是被猜忌了,作为织田家里唯一的一个国主,而且从不表示自己支持哪一个继承人,那么很可能有人会想到,我支持登上家主位置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战国时代是个下克上的时代,既有陶晴贤以家臣身份,把持朝政的先例,也有斋藤道三这个甚至是信长岳父的人开的先河。那么我就算这么做也没什么奇怪的。所以,我想到,向织田信长表明心意。
信笺的开头我就点出了信长的想法:臣为家中首席,所立功勋虽无人可及,但非尽吾能力所致,虽有才华,亦有运气。但此形势却是一人独大之势,臣虽无反心,但人亦猜之,疑之。故臣请留守,留他人晋升之路,若有数人与臣并之,则上无揣测之心,他人亦有尽其能之途。
爬爬书库